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新农保”缴费率、资金需求与财政负担研究——基于“人口红利”向“人口负债”过渡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0-07-10 17:39
【摘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开始实施,为使制度更具可行性和可持续性,需要对缴费率、收益率和财政负担能力等方面进行测度。人口预测模型和养老保险精算模型的测算结果显示,在2025年以前,政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不会产生大的基金缺口;但2025年以后,中国农村人口将从"人口红利"向"人口负债"过渡,政府的农村养老基金支出缺口呈现出加大的趋势。应该进一步扩大"新农保"资金的筹资渠道,扩大和充实养老保险基金,最终建立稳定可靠的筹资机制,保证"新农保"制度与财政制度的协调、持续和稳定运行。
【图文】:

变化图,基金缺口,替代率,缴费率


水平下,如果替代率达到50%,则在2027年将会出现基金缺口,这个缺口将会从2027年的170个亿迅速扩大到2030年的290个亿(非累计)(如图1所示)。如果替代率为60%,缺口将会更早的出现,在2025年将会出现100个亿的基金缺口,需要各级财政来填补,而且2030年这个缺口将会达到660个亿。但是农村居民个人缴费率如果提高到10%,而替代率最高为60%,则从2010年到2030年均不会出现资金缺口(如图2所示)。图12010—2030年在5%的缴费率下的不同替代率的基金缺口变化图图22010—2030年在10%的缴费率下的不同替代率的基金缺口变化图从队列平衡来看(如表2所示),新农保缴费比例为5%,替代率在60%以内,2010年到2030年期间均不会产生较大的“新农保”资金缺口。如果把2010年到2030年期间作为“新农保”资金的一个平衡周期,制度不会存在较大的财政压力与资金缺口。但是,据美国华盛顿的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报告《中国养老制度改革的长征》①,到2030年时中国的老龄化程度要远高于美国,仅老龄化规模就构成严峻的挑战。到2050年时,将会有4.38亿中国人年龄达到和超过60岁,其中1.08亿人超过80岁,这将是中国老龄化最为严重的时期。所以,按照缴费比例为5%、替代率在60%的水平制定“新农保”制度的缴费和受益标准显然是不妥的,应逐步提高缴费标准(最高不能超过30%),适当降低替代率标准。表2缴费率与替代率不同比率下的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状况

变化图,基金缺口,替代率,缴费率


会从2027年的170个亿迅速扩大到2030年的290个亿(非累计)(如图1所示)。如果替代率为60%,缺口将会更早的出现,在2025年将会出现100个亿的基金缺口,需要各级财政来填补,而且2030年这个缺口将会达到660个亿。但是农村居民个人缴费率如果提高到10%,而替代率最高为60%,则从2010年到2030年均不会出现资金缺口(如图2所示)。图12010—2030年在5%的缴费率下的不同替代率的基金缺口变化图图22010—2030年在10%的缴费率下的不同替代率的基金缺口变化图从队列平衡来看(如表2所示),新农保缴费比例为5%,替代率在60%以内,2010年到2030年期间均不会产生较大的“新农保”资金缺口。如果把2010年到2030年期间作为“新农保”资金的一个平衡周期,制度不会存在较大的财政压力与资金缺口。但是,据美国华盛顿的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报告《中国养老制度改革的长征》①,到2030年时中国的老龄化程度要远高于美国,仅老龄化规模就构成严峻的挑战。到2050年时,将会有4.38亿中国人年龄达到和超过60岁,其中1.08亿人超过80岁,这将是中国老龄化最为严重的时期。所以,按照缴费比例为5%、替代率在60%的水平制定“新农保”制度的缴费和受益标准显然是不妥的,应逐步提高缴费标准(最高不能超过30%),适当降低替代率标准。表2缴费率与替代率不同比率下的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状况单位:亿元缴费总额比重总支出替代率30%替代率40%替代率5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舟人;可持续性农业措施在经济方面具有竞争性[J];环境污染与防治;1995年03期

2 赵胜利,崔和瑞,刘燕;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有效性分析与评价[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李丽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广义经济学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8期

4 危丽;杨先斌;刘燕;;农户参与意愿与退耕还林政策的可持续性[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郭志勤;姚顺波;;吴起县退耕还林可持续性研究[J];林业经济;2007年03期

6 赵玉萍;赵学勇;左小安;黄刚;孟庆涛;;基于能值理论的奈曼旗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分析[J];中国沙漠;2007年04期

7 李茜;毕如田;;可持续发展与“以煤补农”机制的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年06期

8 汪利娜;;我国土地财政的不可持续性[J];经济研究参考;2009年42期

9 罗芳;徐丹;;资源消耗农业的可持续经营——日本有机农业发展对中国的借鉴[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10 蔡苍浩;;提高林业发展的可持续性[J];云南林业;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和瑞;李晓丽;;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持续有效性的数据包络分析[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蔡运龙;李军;;如何定量评价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袁晓文;李锦;;四川民族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的可持续性研究[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蒋慕东;盖钧镒;;中国大豆应自主沉浮[A];全国首届大豆产业发展对策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杨再贵;;新农保、农民收入与内生增长[A];十二五·新挑战:经济社会综合风险管理——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1[C];2011年

6 万忠;杨小平;张岳恒;;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胡初枝;黄贤金;陈志刚;钟太洋;谭丹;李珍贵;;基于农民可持续性生计的的征地制度改革研究——来自农户调查的实证分析[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孙家驹;;可持续农业初探——对农业生产方式的反思[A];中国经济现代化战略——第三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陈银蓉;王绍艳;;湖北省农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节约集约用地 促进可持续发展[C];2005年

10 王润拴;;加入WTO背景下山西农业发展的战略思考[A];山西省第七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简盟工作室 张利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简盟工作室 张铭琪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赵卫中 中元国际工程设计公司 赵永勃;一个事件型建筑的可持续性[N];中华建筑报;2010年

2 美国农业部科学家 波卡士K·哈巴尔博士;可可种植的可持续性与可可研究项目[N];中国轻工报;2000年

3 崔楠;我区农牧业发展协调性可持续性不断增强[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9年

4 彭松;土地财政要有可持续性[N];中国建设报;2011年

5 记者 蒋健;提高规划与城乡统筹水平 实现扶贫开发的可持续性[N];巴中日报;2011年

6 记者 魏敬民;中国渔业将特别注重可持续性[N];中国船舶报;2000年

7 陆仲磷 研究员;高寒草地发展可持续性畜牧业的出路[N];中国畜牧报;2004年

8 记者 王爱娥;高毒农药产量替代率达77.5%[N];农资导报;2006年

9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曾毅;人口老化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N];文汇报;2009年

10 陆仲t樠芯吭

本文编号:27492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27492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8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