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5-03-19 02:33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和社会转型的加快,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和高龄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村养老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理论界的广泛关注,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问题必然成为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在明确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涵义、特征和基本理论基础上,通过借鉴国外成熟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提出了可借鉴的经验。在简要回顾我国1978年以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并对我国典型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进行了逐一评价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了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应建立国家、集体、个人三方共同筹资的制度,采用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筹资模式。该模式强调了国家的责任,国家投入部分纳入社会统筹基金,农民个人缴纳、集体补助和其余部分国家投入全部划入个人账户。最后,针对所选择的筹资模式,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的建议,提出了国家应通过发行社会保障专项福利彩票,变现部分国有资产,开征社会保险税和特种消费税以拓展政府筹资渠道,同时,国家应采取渐进式方式分类分区域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让广大农民共同享受到社会进步的成果。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2章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相关理论分析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社会保障、社会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
2.1.2 农村养老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2.2 研究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的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的社会保障理论
2.2.2 庇古的经济福利理论
2.2.3 凯恩斯主义的社会保障经济理论
第3章 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实践及其启示
3.1 典型国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
3.1.1 瑞典的福利型养老保险制度:现收现付+部分积累
3.1.2 德国的"农民退休"制度:现收现付
3.1.3 日本"共济"和"年金"制度:多层次保险
3.2 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3.2.1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3.2.2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体系
3.2.3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和改进投入方法
3.2.4 建立专门的农村养老保险管理机构
3.2.5 构建多元化筹资机制
第4章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分析
4.1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1978年—)
4.1.1 萌芽阶段(1978-1982年)
4.1.2 探索阶段(1982-1989年)
4.1.3 完善推广阶段(1990-1997年)
4.1.4 停滞与整顿阶段(1998-2002年)
4.1.5 新农保的探索与建立(2002-至今)
4.2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评价
4.2.1 苏州模式
4.2.2 青岛模式
4.2.3 东莞模式
4.2.4 北京模式
4.3 对四种模式的分析
第5章 新形势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的选择
5.1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目标定位
5.2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面临的挑战
5.2.1 人口老龄化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挑战
5.2.2 新的经济环境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要求
5.2.3 城乡一体化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提出的新要求
5.3 构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筹资原则
5.3.1 坚持国家、集体、个人共同筹资的机制
5.3.2 坚持"保基本"和"低标准起步"的原则
5.3.3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原则
5.3.4 有利于城乡一体化过渡与衔接的原则
5.4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的选择
5.4.1 选择筹资模式应考虑的各方财力分析
5.4.2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筹资模式的运行机制
第6章 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的建议
6.1 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制化建设
6.2 建立公平为主、兼顾效率的筹资制度
6.3 建立偏重弱势群体的养老保险筹资制度
6.4 拓展政府筹资渠道
6.4.1 发行社会保障专项福利彩票
6.4.2 变现部门国有资产
6.4.3 开征社会保险税、特种消费税
6.5 采用渐进式方式分类分区域推进
6.5.1 发达地区由省级财政统筹
6.5.2 中等发达地区由中央与地方共同筹资
6.5.3 欠发达地区由中央财政转移支付
6.6 加快与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4036558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2章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相关理论分析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社会保障、社会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
2.1.2 农村养老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2.2 研究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的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的社会保障理论
2.2.2 庇古的经济福利理论
2.2.3 凯恩斯主义的社会保障经济理论
第3章 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实践及其启示
3.1 典型国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
3.1.1 瑞典的福利型养老保险制度:现收现付+部分积累
3.1.2 德国的"农民退休"制度:现收现付
3.1.3 日本"共济"和"年金"制度:多层次保险
3.2 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3.2.1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3.2.2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体系
3.2.3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和改进投入方法
3.2.4 建立专门的农村养老保险管理机构
3.2.5 构建多元化筹资机制
第4章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分析
4.1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1978年—)
4.1.1 萌芽阶段(1978-1982年)
4.1.2 探索阶段(1982-1989年)
4.1.3 完善推广阶段(1990-1997年)
4.1.4 停滞与整顿阶段(1998-2002年)
4.1.5 新农保的探索与建立(2002-至今)
4.2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评价
4.2.1 苏州模式
4.2.2 青岛模式
4.2.3 东莞模式
4.2.4 北京模式
4.3 对四种模式的分析
第5章 新形势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的选择
5.1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目标定位
5.2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面临的挑战
5.2.1 人口老龄化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挑战
5.2.2 新的经济环境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要求
5.2.3 城乡一体化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提出的新要求
5.3 构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筹资原则
5.3.1 坚持国家、集体、个人共同筹资的机制
5.3.2 坚持"保基本"和"低标准起步"的原则
5.3.3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原则
5.3.4 有利于城乡一体化过渡与衔接的原则
5.4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的选择
5.4.1 选择筹资模式应考虑的各方财力分析
5.4.2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筹资模式的运行机制
第6章 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的建议
6.1 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制化建设
6.2 建立公平为主、兼顾效率的筹资制度
6.3 建立偏重弱势群体的养老保险筹资制度
6.4 拓展政府筹资渠道
6.4.1 发行社会保障专项福利彩票
6.4.2 变现部门国有资产
6.4.3 开征社会保险税、特种消费税
6.5 采用渐进式方式分类分区域推进
6.5.1 发达地区由省级财政统筹
6.5.2 中等发达地区由中央与地方共同筹资
6.5.3 欠发达地区由中央财政转移支付
6.6 加快与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40365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4036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