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云南省农房地震指数保险触发指数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2 11:20

  本文关键词:云南省农房地震指数保险触发指数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地震指数保险 基差风险 产业指数 触发指数


【摘要】:2015年8月20日,云南省大理州政策性农房地震保险试点正式启动。切实保障了大理州人民在灾后的生产生活。但将地震震级作为指数是否会造成较大的基差风险,由此引发赔付与实际损失变动幅度不一致?触发值和限值如何选择才能确保地震保险基金的持续运行?这些都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分析。因此,对云南省地震指数保险的研究,无疑有着重要意义。地震指数保险的赔付是基于预先设定的参数是否达到触发水平,而非基于实际损失,因而具有信息透明、理赔成本低等优势,较为适用于国家政策性保险产品。对于地震指数保险来说,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就是基差风险,这就涉及到触发条件的选择。本文选择产业指数触发条件,是考虑到其相比于纯参数触发条件,有几大优势:第一,产业指数与实际损失之间具有高度的正相关,以地震灾害为例,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越大,则保险行业的赔付金额也必然越多;第二,产业指数基于整个行业的损失,而不是由单个个体决定,故可行度也比较高;第三,产业指数一般由政府部门发布,客观透明,具有公正性。本文选择云南省昭通市作为试点地区,对农房地震指数保险产品的地震指数、触发条件及触发值数进行设定。本文设计的地震指数值等于年地震总损失之和乘以地震损失赔付率,并设定一对触发值和限值组合,当累计地震指数值小于触发值,保险人不做赔偿,当累计地震指数值大于触发值而小于等于限值时,保险人比例赔偿,当累计地震指数值大于限值时,表示保险人该年的累计赔付为保险限额,之后发生的地震将不再赔付。之后,本文进行模型拟合,认为云南省地震灾害次损失程度符合三参数对数正态分布、云南省的地震损失频率符合泊松分布,并根据破产模型,设定不同的触发值和限值组合,进行破产概率模拟,最终确定触发值为500,限值为4000。
【关键词】:地震指数保险 基差风险 产业指数 触发指数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42.66;F842.6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5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8-9
  • 一、研究背景8-9
  • 二、研究意义9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9-12
  • 一、国外研究综述9-10
  • 二、国内文献综述10-12
  • 第三节 本文研究结构与内容12-13
  • 第四节 本文研究方法及创新13-15
  • 一、研究方法13
  • 二、创新之处13-15
  • 第二章 指数型保险概述及应用15-23
  • 第一节 指数型保险概述及优势15-16
  • 第二节 指数型保险构成要素16-18
  • 一、合同构成要素16-17
  • 二、产品设计结构17-18
  • 第三节 指数保险的触发条件18-19
  • 第四节 国外指数保险经验19-23
  • 一、马拉维的干旱指数保险19-20
  • 二、加州的地震指数保险20-22
  • 三、合适的指数选择22-23
  • 第三章 云南省地震风险和地震保险23-31
  • 第一节 云南省地震风险23-27
  • 一、地震危害性23-24
  • 二、云南省地震特点24-25
  • 三、云南省农房状况概述25-27
  • 第二节 云南省地震保险状况27-29
  • 一、政策性地震保险制度27-28
  • 二、云南省地震保险试点情况28-29
  • 第三节 云南省农房地震指数保险基差风险分析29-31
  • 第四章 云南省农房地震指数保险触发指数的测算-以昭通为例24第一节 触发指数测算思路31-40
  • 第二节 计算地震指数值32-33
  • 第三节 云南省地震灾害次损失程度分析33-35
  • 第四节 云南省地震灾害的频率分析35-38
  • 第五节 破产概率模拟,确定合适的触发值和限值38-40
  • 第五章 结论40-42
  • 第一节 主要结论40-41
  • 第二节 不足41-42
  • 参考文献42-45
  • 附录45-47
  • 致谢47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冯德益;吴国有;聂永安;郭瑞芝;何柏荣;;地震模型的理论分析与模糊评定[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2 李勇;;通过新天文地震模型预测北京及周边地区地震[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郭铁拴;赵鸿儒;杨钢宇;;超声波地震模型试验在甬江隧道水底基础质量检测中的应用[A];地球物理与中国建设——庆祝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50周年文集[C];1997年

4 朱振宇;赵伟;;中国海上时移地震可行性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朱建林;牟永光;;2.5维地震模型[A];199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6 李智宏;;地震物理模型建造及在广角地震勘探中的应用[A];油气地球物理实用新技术——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永泽 陈君;被误解的“地震审判”[N];北京科技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贾海青;时域地震多波束形成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李万万;基于波动方程模拟的地震采集参数论证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3 赵群;面向起伏地表和缝洞储层的物理模拟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4 于光明;利用三维三分量地震数据预测煤层裂隙[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7年

5 蔺石柱;寒冷地区在役钢筋混凝土结构物剩余寿命的仿真预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晨沁;云南省农房地震指数保险触发指数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6年

2 王华娟;建筑群地震风险估计概率模型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3 翟高强;地震识别技术在二氧化碳气藏勘查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4 由新;房屋地震风险评价及其保险模式设计[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5 刘振干;水域反射波地震映像资料处理和去噪研究[D];福州大学;2005年

6 王磊;多维激励下主被动调谐质量阻尼器的性能研究[D];广州大学;2012年

7 宋洪勇;分数阶希尔伯特变换及其在地震沉积学中的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8 史丽艳;地震网络科技环境与测震数据服务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07年

9 齐国亮;地震约束储层建模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西安石油大学;2010年

10 赵玉宝;小波变换在地震信号去噪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613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6613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4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