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中国养老保险从“双轨制”到“并轨”的福利分析—兼论日本公共年金制度“一元化”改革

发布时间:2017-08-14 08:12

  本文关键词:中国养老保险从“双轨制”到“并轨”的福利分析—兼论日本公共年金制度“一元化”改革


  更多相关文章: “双轨制” 并轨 福利分析 厚生年金 共济年金


【摘要】:养老保险制度属于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部分,目的是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实现社会再分配及社会公平。2015年前,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实行的是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即“双轨制”。养老保险“双轨制”在计划经济时期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再适用于现行的经济体制,并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双轨制”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企业养老保险在资金来源、养老金的计发方式和退休待遇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使企业与机关事业单养老金的差距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大,两个群体并没得到同等的福利,有损社会公平,引起企业职工的不满。并且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与待遇不挂钩,养老保险费由政府负担,给我国的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本文首先介绍了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概念及相关理论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了养老保险“双轨制”下存在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带来的社会福利损失。其次研究了日本公共年金制度的“一元化”改革,日本将共济年金并入厚生年金,统一了企业职员和公职人员的年金制度,对我国养老保险“并轨”改革具有借鉴意义。文章最后分析预测了养老保险“并轨”后带来的预期福利。从福利分析的角度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前后做了研究对比,并得出结论“并轨”后能逐渐消除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企业养老保险的差异,实现社会公平、促进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的人员流动、降低财政负担、增加社会福利。
【关键词】:“双轨制” 并轨 福利分析 厚生年金 共济年金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42.6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导论10-17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5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1-14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4-15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15
  • 1.3.1 主要内容15
  • 1.3.2 研究方法15
  • 1.4 创新点15-17
  • 第2章 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概念及相关理论17-21
  • 2.1 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概念17-18
  • 2.1.1 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17
  • 2.1.2 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制、部分积累制17-18
  • 2.1.3 养老金替代率18
  • 2.1.4 养老保险“双轨制”与“并轨”18
  • 2.1.5 日本厚生年金和共济年金18
  • 2.2 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理论18-21
  • 2.2.1 福利经济学理论18-19
  • 2.2.2 社会公平理论19-20
  • 2.2.3 养老保险制度的多支柱理论20-21
  • 第3章 我国养老保险“双轨制”及福利损失分析21-35
  • 3.1 我国养老保险“双轨制”的发展历程21-25
  • 3.1.1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21-23
  • 3.1.2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23-25
  • 3.2 养老保险“双轨制”下存在的差异25-29
  • 3.2.1 基本模式和资金来源不同26
  • 3.2.2 退休养老金的计发方式和待遇不同26-29
  • 3.2.3 管理模式不同29
  • 3.3 养老保险“双轨制”带来的福利损失29-35
  • 3.3.1 “双轨制”下养老待遇差距及效应分析29-31
  • 3.3.2 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负担收益比较31-33
  • 3.3.3 养老保险“双轨制”下的财政负担测算33-35
  • 第4章 日本公共年金制度“一元化”改革及福利分析35-45
  • 4.1 “一元化”改革的历程35-36
  • 4.1.1 第一阶段的“一元化”改革35-36
  • 4.1.2 第二阶段的“一元化”改革36
  • 4.2 “一元化”改革的背景及内容36-40
  • 4.2.1 “一元化”改革的背景37-39
  • 4.2.2 “一元化”改革的内容39-40
  • 4.3 “一元化”改革的目标及福利分析40-43
  • 4.3.1 “一元化”改革的目标40-41
  • 4.3.2 “一元化”改革的福利分析41-43
  • 4.4 “一元化”改革对中国养老保险改革的启示43-45
  • 4.4.1 逐渐消除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缴纳的差异43
  • 4.4.2 工资制度要随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而改革43-45
  • 第5章 我国养老保险“并轨”的福利分析及对策建议45-55
  • 5.1 我国养老保险“并轨”的目的及措施45-46
  • 5.1.1 养老保险“并轨”的目的45
  • 5.1.2 养老保险“并轨”改革的措施45-46
  • 5.2 我国养老保险“并轨”的预期福利分析46-52
  • 5.2.1 养老保险缴费额的预测46-49
  • 5.2.2 “并轨”后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福利水平变化49-52
  • 5.3 “并轨”后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建议52-55
  • 5.3.1 个人账户空账运行问题及解决对策52-53
  • 5.3.2 职业年金问题及解决对策53
  • 5.3.3 工资差距问题及解决对策53-54
  • 5.3.4 养老基金的运营管理问题及解决对策54-55
  • 结语55-56
  • 参考文献56-59
  • 致谢59-60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养老保险将全面覆盖[J];兵团党校学报;2000年01期

2 胡燕,黄余国,贾华忠;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几点看法[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3 陈建忠;沪企业注册须办养老保险登记[J];两岸关系;2000年10期

4 郝志中;办理村干部养老保险须规范[J];农村财务会计;2000年11期

5 黄文炎;建立我国农村杜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取向[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6 张居贵;实现养老保险困难在哪里?[J];中州审计;2000年10期

7 刘克锦;养老保险为何玩不转[J];经济月刊;2000年08期

8 王治;对完善和发展我国养老保险的思考[J];煤炭企业管理;2000年02期

9 ;英国:人人参加养老保险[J];领导决策信息;2000年07期

10 方毓棠;积极稳妥推进私营企业参加社会养老保险[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亚敏;王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国际经验与中国道路的选择[A];改革开放三十年:保险、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挑战——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8[C];2008年

2 杨倩;;完善养老保险 促进西部大开发[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第20次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张崇甫;;养老保险基金形成的三种形态[A];江苏省劳动学会换届暨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2年

4 何文炯;金皓;尹海鹏;;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与退[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三辑)[C];2003年

5 叶汉雄;;我国区域基本养老保险协调发展问题探讨[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詹群力;;我国养老保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邹德新;;运动员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8 廖文根;;“2010两会调查”:“养老保险”最受关注[A];激辩“新养老策论”[C];2010年

9 宋雅静;;当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问题探讨[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七次全国老年医学与康复学术大会资料汇编[C];2012年

10 刘胜军;;养老保险制度国际模式经验及启示[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七次全国老年医学与康复学术大会资料汇编[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康民;强卫:农村推行养老保险制度是趋势[N];中国保险报;2006年

2 张晶邋聂志良;龙南3000多农民参加养老保险[N];江西日报;2007年

3 李大洪;养老保险的法律途径[N];辽宁日报;2007年

4 王更;全市养老保险扩面工作成效显著[N];石家庄日报;2007年

5 高丽;以人为本是做好养老保险的根基[N];延安日报;2007年

6 通讯员 宗国邋潘涓;我市建立企业养老保险征缴联席会议制度[N];菏泽日报;2008年

7 张志芳;我市养老保险扩面工作提前实现“过半”目标[N];张家界日报;2008年

8 记者 张春昌;全市村干部养老保险工作会议召开[N];天水日报;2008年

9 记者 冯雪玉 通讯员 乔凤春 王艳丽;巴林左旗 1.72万名在职职工享受养老保险[N];内蒙古日报(汉);2009年

10 记者 张俊德;我市村干部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N];张掖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庆平;养老保险市场化改革:国际经验与中国政策选择[D];山东大学;2008年

2 段家喜;养老保险制度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3 马云超;交易费用视角下的养老保险流动性损失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4 胡劲松;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戚晓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需求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6 王爱华;基于领取系数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城乡转续路径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7 龙腾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8 李毅;养老保险购买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9 李姗;东北地区流动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参与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10 张松;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保险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晓叶;上海养老保险制度变迁及经济学分析(1978-2005)[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倩;养老保险影响劳动者工作流动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3 刘勇;法文化视野中的中德养老保险制度比较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4 崔燕;中日养老保险制度的法社会学解读[D];山西大学;2008年

5 姚艮华;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均等化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08年

6 杨洋;养老保险制度的财务可持续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7 王媛;我国农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影响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8 王学丽;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9年

9 崔婕;关于统筹我国城乡养老保险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颜志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适度水平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716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6716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4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