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的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的问题研究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中国目前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专家预测,到205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4.87亿,老龄化水平将达33.3%。曾经让我们引以为傲的人口红利已不复存在,越来越多“四二一”家庭的产生,更是引发社会各界的高度思考。因此,“银发经济”在我国悄然兴起,成为21世纪的朝阳行业之一。养老社区尤其是高端养老社区的极度紧缺,使其成为诸多企业新一轮投资的焦点。与此同时,作为现代金融服务业三大支柱之一的保险业,与其他机构相比,拥有投资养老社区项目的天然优势:首先,养老社区投资周期长和受益期长的特性与保险资金长期限、稳收益的天性不谋而合;其次,养老社区的投资有利于保险公司在降低经营风险的同时巩固和发展客户;最后,相关政策的放开也为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打开绿色通道。因此,从2009年泰康人寿“泰康之家”项目首先获得保监会批准以来,中国人寿、中国太平等多家大型保险公司也开始设计自己的养老社区投资计划。当然,商业保险公司经营养老社区也面临很多困难。第一,受传统文化影响,大部分中国人更愿意选择居家养老,对社区养老的概念比较陌生;第二,关于保险公司投资不动产的政策刚刚出台,尚未细化,保险公司贸然投资养老社区容易“碰红线”,而且各级政府给与的支持都处在起步阶段,政策落地还需时间;第三,养老社区在我国毕竟是一种新兴事物,相关研究还不成熟,与之相配套的专业管理人员和老年护理人员也十分紧缺。本文在查阅了众多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对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项目进行了深入论证。首先结合理论和实践分析了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的机遇和挑战,包括相关政策支持等具体情况;然后讨论我国当前保险公司参与养老社区建设的现状和主要存在的问题;接下来引入了具体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国内案例选取的是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旗下的“梧桐人家”高端养老社区项目,“梧桐人家”项目位于上海周浦的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内,拟投资39亿人民币,秉承5H服务理念,致力于打造高端老年颐养社区,非常具有代表性。同时,又选择了两个国外案例,一个是美国持续照料退休社区,简称CCRC。这种养老社区大量从社会中尤其是从保险公司募集建设资金,经营者认为可以把长期的保险资金投入到养老社区的建设中,并且把保险产品和养老社区服务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增加保险公司的收费模式,直接通过购买相关保险产品获得入住资格,同时,养老社区也可借助保险公司庞大的客户资源和销售渠道使之更具市场竞争力。CCRC的盈利模式非常值得我国企业借鉴。另一个是日本的案例,由于受到地域的限制,日本的养老社区一般规模较小,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仅设施齐备、服务周到,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盈利模式也非常健全,有很强灵活性,也非常值得我国学习。文章在最后提出了对应的发展对策:第一,加强与政府之间的沟通,寻求土地、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并加快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监督制度的完善;第二,结合国情选择适当的模式。在规模上,可以选择全国连锁的形势,在运作上,可以借鉴区域递进型和持续照顾型两种方式;第三,明确盈利模式,准确定位目标客户并加强相关配套保险产品的研发;第四,完善服务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第五,寻求多方合作,提高运营管理效率。
【关键词】:保险公司 养老社区 保险投资 策略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42.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6
- 一、研究背景10-11
- 二、研究意义11-12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12-14
- (一)国外研究综述12-13
- (二)国内研究综述13-14
- 四、研究方法和思路14-15
- (一)研究方法14
- (二)研究思路14-15
- 五、研究创新和局限15-16
- (一)研究创新15
- (二)研究局限15-16
- 第二章 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的机遇与挑战16-24
- 一、养老模式的类型16
- 二、养老产业、养老社区和养老地产的概念16-17
- 三、我国养老社区的投资主体17-18
- 四、我国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的机遇18-21
- (一)需求量很大18-19
- (二)政府出台相关优惠政策19-20
- (三)高净值人群增多20
- (四)保险公司自身优势20-21
- 五、我国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的挑战21-24
- (一)社区养老的理念尚未普及21-22
- (二)配套设施及相关人才缺乏22
- (三)国家财政支持不到位22
- (四)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22
- (五)竞争压力大22-23
- (六)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缺乏经验23-24
- 第三章 国内养老社区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以“梧桐人家”养老社区为例24-32
- 一、国内保险公司参与养老社区建设的现状24-25
- 二、中国太平“梧桐人家”高端养老社区项目案例25-30
- (一)运作模式25-27
- (二)“梧桐人家”养老社区的设计亮点27-30
- 三、我国当前养老社区的问题分析30-32
- (一)服务对象狭窄30
- (二)部分养老社区存在功能缺失30
- (三)过度追求短期回报30
- (四)缺乏配套的政府支持30-32
- 第四章 国外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的概况和启示32-38
- 一、美国养老社区概况以及CCRC32-35
- (一)美国持续照料退休社区概况32-33
- (二)CCRC的盈利模式33-35
- 二、日本小型养老社区概况35
- 三、国外成熟养老社区对我国的启示35-38
- 第五章 我国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的发展策略38-44
- 一、加强政府政策落实及监管38-39
-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38
- (二)争取土地、财政、税收支持38-39
- (三)加强审查监督,控制违规风险39
- 二、结合国情选择适当的经营模式39-40
- (一)连锁经营、注重打造自己的品牌39-40
- (二)选择区域递进型或者持续照顾型经营模式40
- 三、明确盈利模式40-41
- (一)收费模式40
- (二)准确定位目标客户40-41
- (三)加强配套保险产品的开发41
- 四、完善服务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41-42
- 五、寻求多方合作、提高运营管理效率42-44
- 结论44-46
- 参考文献46-49
- 致谢49-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晓玉;企业投资资产不实问题亟待重视[J];浙江财税与会计;2000年11期
2 何娣;海外投资面临的政治风险及其防范[J];经济问题探索;2001年03期
3 李光勇;养老金投资模式的国际比较[J];投资研究;2001年07期
4 吴子强;;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的差异[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1期
5 徐建明;;投资资产的四维配置[J];财务与会计;2007年12期
6 刘中爱;;债券投资在金融资产中核算差异的比较与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29期
7 晓宇;;“后美国时代”如何投资?[J];经济研究参考;2010年06期
8 俞一文;;学习在理财架构下做投资[J];时代金融;2011年01期
9 唐科;;投资资产重组股策略的可行性分析[J];商;2012年19期
10 王承倜;张汉民;;问题·症结·出路——关于建立“三元”投资主体经营机制的构想[J];金融研究;1988年09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远林 陈德强;投资监控:集团内控的中心[N];中国财经报;2001年
2 孙胜霞 邱晓玲;如何确定投资资产的成本[N];中国税务报;2012年
3 张 歆;第一投资搪塞的背后隐藏了什么?[N];证券日报;2004年
4 徐高林;美国财险公司投资示范性法规借鉴[N];中国保险报;2006年
5 本刊记者 黄少;投资时你会犯这八种错误吗[N];证券日报;2006年
6 奥纬咨询亚太地区总裁 David Noble;十年内,,中国投资资产将增长六倍[N];经济观察报;2006年
7 黄蕾;投资收益表现抢眼[N];上海证券报;2007年
8 陈恳;保监会“打折”投资资产[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9 俞燕;440亿投资收益助中人寿利润创新高[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10 证券时报记者 徐涛;国寿将降低股票投资比例[N];证券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梁丽芳;森林生态服务投资激励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2 贺正强;双重属性财务契约论[D];湖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佩畅;保险公司投资资产优化配置[D];浙江大学;2016年
2 周天然;基于博元投资保壳现象对我国强制退市新规的探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年
3 孙琼;我国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的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6年
4 杨鹏翔;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5 邓莉;盈余优化模型在我国寿险公司投资资产配置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08年
6 周美辰;返程投资法律监管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7 谢苇;股权投资性金融资产确认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8 肖平;论自由贸易协定(FTAs)投资定义[D];广东商学院;2011年
9 余庆欣;中国银行新型理财产品的投资特性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刘华平;基于粗集理论的投资决策模型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523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752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