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铜川市失业人员医疗保障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2 18:45

  本文关键词:铜川市失业人员医疗保障政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医疗保障政策 失业人员 铜川市


【摘要】:医疗保障政策能为民众提供基本的健康保障,然而,铜川市部分失业人员因病致贫积弱的问题却十分突出。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对铜川市失业人员的医疗保障政策进行了政策定性与定量研究,期待在国家医疗保障政策改革发展契机下,为失业人员因健康问题带来的贫困压力寻求间接有效的政策支持资源,以维护好失业人员健康发展的切身利益,使其在更广范围、更多层次上能够共享政策发展成果。首先,运用文献检索方法把握了铜川市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基本内容与具体细则,并结合社会政策理论分析了主体、对象、资源、服务传递机制、制定过程、实施评估与变动六个基本政策要素,发现了政策设计的“政府主导型”、“对象被嵌入型”与“预算约束型”特点。其次,借助问卷和访谈方法分别对部分失业人员与社区工作人员做了政策效果实地调研,统计数据表明实践中的政策服务对象具有医保认可度高、参保积极性低、医疗消费行为逆选择、政策满意程度低等特点;而服务主体则具有财政投入力度增加、医疗资源数量增多、基金统筹范围扩大与服务管理水平提高的特点。再者,结合政策内容与实践效果,分别从政策设计与政策实践两个层面分析了铜川市现行失业人员医疗保障政策存在的八个问题,其中主要包括“低水平”与“可持续”相悖、“大病统筹”违背“预防为主”规律、政府对“基本”二字界定模糊、路径依赖过多导致政策支持不足、资源配置不当抑制着有效医疗与消费行为、复杂的申请程序限制着失业人员积极参与、执行机构过多约束了有效沟通与协作与政策对象重复参保影响了统筹基金公平性问题。最后,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倾向,结合铜川市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成功政策经验,提出了一些完善铜川市失业人员医疗保障的政策建议,具体概括为树立全民统一健康医疗服务政策理念、推进“需求导向型”政策设计、优化政策资源配置、激励服务对象主动参与和改进医疗服务传递方式五个方面。研究结果总体表明,铜川市现行有关失业人员的医疗保障政策服务传递机制已成型,今后需要继续提高政策保障水平与优化政策实践效果。
【关键词】:医疗保障政策 失业人员 铜川市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49.2;F842.68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21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10-11
  • 1.1.1 研究背景10
  • 1.1.2 研究目的10-11
  • 1.1.3 研究意义11
  • 1.2 研究依据11-14
  • 1.2.1 概念界定11-12
  • 1.2.2 理论依据12-14
  • 1.2.3 现实依据14
  • 1.3 文献综述14-19
  • 1.3.1 国外文献评述14-15
  • 1.3.2 国内文献评述15-19
  • 1.3.3 文献总结19
  • 1.4 研究方法19-20
  • 1.5 论文创新点20-21
  • 第二章 铜川市失业人员现行医疗保障政策概述21-28
  • 2.1 政策背景21-22
  • 2.2 政策基本要素22-24
  • 2.2.1 政策主体22
  • 2.2.2 政策对象22
  • 2.2.3 政策资源22-23
  • 2.2.4 政策服务传递机制23
  • 2.2.5 政策制定过程23-24
  • 2.2.6 政策实施、评估与变动24
  • 2.3 政策具体细则24-28
  • 2.3.1 覆盖范围24-25
  • 2.3.2 筹资方式和缴费标准25
  • 2.3.3 费用支付和参保流程25
  • 2.3.4 保障范围和保障水平25-26
  • 2.3.5 定点机构管理机制26-27
  • 2.3.6 基金管理27-28
  • 第三章 铜川市失业人员现行医疗保障政策实践效果28-34
  • 3.1 样本情况28
  • 3.2 政策对象28-31
  • 3.2.1 医保认可度高28-29
  • 3.2.2 参保积极性低29-30
  • 3.2.3 医疗消费逆选择30
  • 3.2.4 缴费评价度中肯30-31
  • 3.2.5 整体满意程度较低31
  • 3.3 政策主体31-34
  • 3.3.1 财政投入力度增加31-32
  • 3.3.2 医疗资源数量增多32
  • 3.3.3 基金统筹范围扩大32
  • 3.3.4 管理与服务水平提升32-34
  • 第四章 铜川市失业人员现行医疗保障政策存在问题34-38
  • 4.1 政策设计层面34-35
  • 4.1.1“低水平”与“可持续”原则相悖34
  • 4.1.2“大病统筹”违背了“预防为主”规律34-35
  • 4.2 政策实践层面35-38
  • 4.2.1 政府对“基本”二字界定模糊35
  • 4.2.2 路径依赖过多导致政策支持不足35-36
  • 4.2.3 资源配置不当抑制着有效医疗与消费行为36
  • 4.2.4 复杂的报销申请程序限制了对象积极参与36-37
  • 4.2.5 执行机构过多约束了有效沟通与协作37
  • 4.2.6 政策对象重复参保影响了统筹基金的公平性37-38
  • 第五章 进一步完善铜川市失业人员医疗保障政策建议38-42
  • 5.1 树立全民统一健康医疗服务政策理念38
  • 5.2 推进“需求导向型”政策设计38-39
  • 5.3 优化政策资源配置39-40
  • 5.3.1 拓展筹资渠道39
  • 5.3.2 继续提高统筹层次39
  • 5.3.3 建设社区服务资源39
  • 5.3.4 引进医疗社工人员39-40
  • 5.4 激励服务对象主动参与40
  • 5.5 改进医疗服务传递方式40
  • 5.6 总结与讨论40-42
  • 参考文献42-45
  • 附录45-48
  • 致谢48-49
  • 作者简介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连克,杨淑琴;英国医疗保障制度变迁及其启示[J];北方论丛;2005年04期

2 高连克;德国医疗保障制度变迁及其启示[J];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06期

3 吴任慰;;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模式选择的价值取向探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申曙光;;政府责任与医疗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J];学海;2006年01期

5 黄爱华;;构建新型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的思考[J];江苏卫生保健;2006年02期

6 欧阳丽;;试论我国医疗保障中的政府责任[J];湘南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张健明;;论我国医疗保障制度设计的价值理念基础[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8 陈维旭;;论医疗保障与商洛反贫困策略[J];商洛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贡森;;财政应该支持建立全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6年05期

10 张梅红;;试析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双礼;;我国城乡各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研究[A];湖南省卫生经济与信息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第一次学术年会专辑[C];2010年

2 岳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演练是北京奥运会医疗保障措施之一[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五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8年

3 周云;;城市医疗保障制度构建中的公平与效率权衡[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4 李文彬;郑方辉;;广东省医疗保障的现状评价与发展对策[A];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30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赵建光;凌岚;;论政府在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发展中的作用[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关于将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通知[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七次全国老年医学与康复学术大会资料汇编[C];2012年

7 莫宝庆;;世界各国促进成功衰老的医疗保障措施[A];中国营养学会老年营养分会第七次全国营养学术交流会“营养与成功老龄化”暨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神经系统疾病医学营养治疗”资料汇编[C];2010年

8 张琪;张捷;;覆盖城乡居民的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9 钱洪津;仲伯平;秦伟毅;;华南地区处理日遗化武作业医疗保障特点分析[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杨凤莉;薛均来;白艳芝;;浅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公民医疗保障的有益探索[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晓剑;《医疗保障制度国际比较》一书出版[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司成钢;农民呼唤医疗保障[N];辽宁日报;2003年

3 尹琳邋记者 职新建;奥运医疗保障,我们准备好了![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4 孙梦;奥运医疗保障要让国际社会满意[N];健康报;2008年

5 记者 禹超;站位新起点 作出新贡献[N];秦皇岛日报;2008年

6 周建平 黄华平;拧紧安全阀 打好预防针[N];人民武警;2010年

7 本报记者 付平;医疗保障:在不平衡中破题[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4年

8 刘辉;医疗保障呼唤制度性公正[N];财经时报;2006年

9 胡兴国邋通讯员 付小平 熊尚立;建始率先推行村干部养老及医疗保障制度[N];恩施日报;2007年

10 邵文杰;让医疗保障的阳光洒遍全体民众[N];光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云;中国城市医疗保障制度重构研究[D];武汉大学;2006年

2 吕晖;基于疾病经济风险的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乌日图;医疗保障制度国际比较研究及政策选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刘利;重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朱胜进;中国医疗保障制度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高和荣;风险社会下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建[D];吉林大学;2004年

7 徐伟;制度框架构建视角下的统筹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8 孟宏斌;西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9 邹s,

本文编号:8389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8389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b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