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风灾害损失预测与分布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台风灾害损失预测与分布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巨灾风险 台风灾害 损失分布 BP神经网络 极值理论
【摘要】:台风是一种主要产生在南海及太平洋上的热带漩涡,热带气旋在我国的沿海地区较为活跃。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增长,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每年遭受台风巨灾损失也不断增长。我国针对巨灾风险管理的手段比较单一,目前主要的灾前融资手段是保险,灾后融资方式是依靠政府救济及各界爱心人士的捐赠。一方面,保险承保灾害的特点同质性、频率高、损失小,定价依据是数理统计中的大数法则,而巨灾风险发生具有频率低、影响范围广、成灾强度大、数据不够多等特点,大数法则在这类灾害的应用中显然已经失灵,利用常规保险的方式对巨灾进行风险分散,承保能力明显力不从心。另一方面,政府救济及爱心人士的捐赠会在主观上造成国民防灾意识薄弱,减弱了个人参与度,难以发挥市场力量,同时也会加大政府财政支出的负担。因此,进一步加强对我国的巨灾进行风险管理,对巨灾风险认识及巨灾损失的研究是必要的。首先,本文分析了国外的三种巨灾保险模式,同时也介绍了我国的巨灾保险试点,接着以巨灾中的台风作为分析对象,介绍了台风的特点及影响;其次,本文以广东省为例,对广东省的台风损失预测做了分析,通过选择相关指标,用BP神经网络对经济损失做预测做分析,数据来源于2008-2013年《中国气象灾害年鉴》,利用Matlab工具箱进行数据分析,预测的结果经济损失的误差非常小,可以认为所选的指标对经济损失的有影响;再次,本文对我国台风的经济损失进行厚尾性分析,分析的数据是1999-2015年影响我国并造成损失的数据,用GPD的POT模型估计了阀值及相关参数,并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超过阀值部分的损失呈厚尾特征:最后,结合损失的预测分析及损失的分布分析,针对我国台风灾害管理从金融市场、保险费率、损失数据库的建立、政府在巨灾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及公众对巨灾风险的认识几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巨灾风险 台风灾害 损失分布 BP神经网络 极值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42.64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9
- 1 绪论9-19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2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6
- 1.2.1 巨灾风险管理研究12-13
- 1.2.2 巨灾保险研究13
- 1.2.3 巨灾风险损失预测分布研究13-14
- 1.2.4 实证研究综述14-15
- 1.2.5 政府在巨灾风险管理中的作用15-16
- 1.2.6 文献综述小结16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16-19
- 1.3.1 论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16-17
- 1.3.2 论文的特色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7-19
- 2 巨灾风险管理及其现状19-30
- 2.1 巨灾风险19-21
- 2.1.1 巨灾事件概述20
- 2.1.2 巨灾风险管理概况20-21
- 2.2 国外巨灾风险管理管理模式21-23
- 2.3 佛罗里达州的巨灾保险模式23-24
- 2.4 我国的巨灾风险管理现状24-25
- 2.5 我国台风巨灾风险概述25-27
- 2.5.1 我国台风灾害的定义25-26
- 2.5.2 我国台风灾害的特点26-27
- 2.6 我国台风巨灾风险的地域分布27
- 2.7 台风巨灾风险对我国的影响27-30
- 3 我国台风损失预测的实证分析30-37
- 3.1 人工神经网络介绍30-32
- 3.2 BP神经网络的结构32-34
- 3.3 我国台风损失的实证分析34-37
- 4 我国台风损失分布的实证分析37-48
- 4.1 极值理论概述37-41
- 4.1.1 极限分布概述37-39
- 4.1.2 广义极值分布39-40
- 4.1.3 区间极大值模型40-41
- 4.2 广义帕累托分布41-44
- 4.2.1 广义帕累托分布定义41
- 4.2.2 基于GPD的POT模型41-42
- 4.2.3 厚尾性检验42-43
- 4.2.4 门限值μ的选取43-44
- 4.2.5 GPD的参数估计44
- 4.3 我国台风损失的实证分析44-48
- 4.3.1 数据来源44
- 4.3.2 散点图44-45
- 4.3.3 对数化数据的厚尾性检验45-47
- 4.3.4 门限值及参数ε,σ估计47-48
- 5 应对台风损失的对策及建议48-52
- 5.1 依托金融市场,减少台风损失48-49
- 5.2 充分发挥政府在台风灾害管理中的作用49-50
- 5.3 建立台风灾害数据库50-51
- 5.4 加强公众巨灾保险教育51-52
- 6 总结与展望52-54
- 附录54-55
- 参考文献55-59
- 致谢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佳宏;陈和;;台风灾害公共管理基金建设:基于广东省的初步构想[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0期
2 虞力;;广东省台风灾害损失评价及其治理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3期
3 段佳宏;陈和;;台风灾害公共管理基金建设:基于广东省的初步构想[J];经济论坛;2011年07期
4 钟雅琴;陈和;;台风灾害债券设计——基于广东省数据的实证研究[J];灾害学;2012年01期
5 隋广军;唐丹玲;陈和;;台风灾害的经济影响及其防御系统建设——以台风“莫拉克”为例[J];国际经贸探索;2010年02期
6 陈和;陈仕鸿;;台风灾害科学与危机管理研究——第二届“海峡两岸台风科学与危机管理研讨会”综述[J];国际经贸探索;2011年10期
7 陈和;蔡衡;吕智秀;;台风灾害危机管理:基于理论与实践的探求[J];现代管理科学;2011年12期
8 金剑峰;黄妍中;;建立台风灾害应急管理体制的建议——基于珠三角地区的案例研究[J];价值工程;2013年21期
9 郭腾蛟;徐新良;王召海;;1990年以来我国沿海地区台风灾害对土地利用影响的风险分析[J];灾害学;2014年02期
10 李钢;邱新法;张眉;金有杰;龚敬瑜;;浙江省台风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型[J];热带地理;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迅;白婉如;;中国主要台风灾害的空间特征探讨[A];全国巨灾风险管控与巨灾保险制度设计研讨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2 尹宜舟;Marco Gemmer;罗勇;王岩;;台风灾害气象指数保险相关技术方法初探[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魏应植;吴陈锋;;福建台风灾害特征及其防御对策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灾害性天气系统的活动及其预报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4 雷永登;王静爱;黄晓云;;广东省台风灾害风险及适应对策研究[A];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的创新理论和方法——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周正强;丁寿民;;近十年影响中国中纬度沿海的台风灾害特点及其防灾对策[A];论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全国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6 梁必骐;;中国沿海的台风灾害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A];论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全国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7 诸晓明;薛根元;;2005年登陆我国台风灾害的防御与减灾对策[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灾害性天气系统的活动及其预报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8 陈云梅;李国琛;;探讨台风灾害的影响因素[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陈宏义;刘汉华;;台风灾害等级评估问题探讨[A];第四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7年
10 严洌娜;孙长;;基于投影寻踪技术的台风灾害脆弱性评价[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0公共气象服务政策体制机制和学科建设[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俞骆波 通讯员 张子涵;浙江制定台风灾害风险区划[N];中国气象报;2009年
2 记者 卓上雄 特约记者 熊瑛 通讯员 刘少军;海南建立国内首个台风灾害评估系统[N];海南日报;2009年
3 通讯员 张海山 汪昕;解析台风灾害特点极其防御[N];中国气象报;2011年
4 乐风;台风灾害后及时做好恢复生产工作[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2年
5 记者 朱宇 曹爱方 施超;以最实作风做好防灾救灾工作 尽最大努力降低台风灾害损失[N];宁波日报;2013年
6 记者 张伟涛;洪涝损失十年最高 台风灾害同期最重[N];中国社会报;2013年
7 吴福瑞邋邱振鑫;连城全力严防台风灾害[N];闽西日报;2008年
8 记者 赵小兰;浙江完成全省台风灾害风险区划[N];中国气象报;2009年
9 新华社记者 裘立华 张道生;防台落空并非白忙一场[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10 记者 金波;努力克服台风灾害影响 继续做好防台防汛工作[N];浙江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少军;基于多信息源的台风灾害实时评估系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2 崔娜;台风灾害下无车群体疏散需求预测与集散设施选址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明一;台风灾害评估模型研究及应用[D];吉林大学;2009年
2 杨志海;台风灾害信息抽取及动态可视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3 梁鹏;大数据路径下台风灾害(2001-2010)的传媒预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4 杨洪瑞;海洋气象灾害区划及防灾设防标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5 王璐;台风灾害评估及其抗台减灾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与实现[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6 郭雁南;中国台风灾害损失预测与分布及其应对策略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7 谢波涛;台风灾害概率预测新理论及其在防洪工程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8 郝鹏飞;我国台风灾害损失分类与估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9 俞布;杭州市台风灾害风险区划与评价[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10 王美双;浙江省台风灾害分析与风险评估[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034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903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