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以来我国农业保险创新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2007年以来我国农业保险创新问题研究
【摘要】:从2007年开始,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过9年探索和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市场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亚洲第一。2015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374.4亿元,保险密度58.8元/人,共为农民提供超过2万亿的风险保障,为3700余万农民提供260.08亿损失赔偿,发挥了惠农强农的政策效果。但是近年来,农业保险保费增长速率明显下降,传统的农业保险在经营方式、补贴制度、管理策略以及产品等方面,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农民的实际需求,需要加快我国农业保险的创新步伐,只有从法律、产品、补贴制度、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等各个层面进行创新,农业保险才能赢得广大农户的欢迎,取得突破式的再发展。农业保险的创新问题也受到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农业保险创新问题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提出将主要粮食作物种植保险纳入中央财政保费补贴目录,扩大森林保险范围,中央财政补贴险种的保险金额应覆盖直接物化成本。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对农业保险创新问题做出了增加农业保险品种、提高保障水平、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建立金融保险联动机制等具体要求。2016年3月,国家发布“十三五”规划纲要,同样要求农业保险公司积极开展新型产品创新的实践。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概况进行论述,分析了2007年以来的农业保险创新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农业保险创新的一些对策:完善相关的农业保险法律法规;加快农业保险制度创新;推进农业保险经营管理模式创新;完善农业保险产品创新;加大农业保险创新投入力度;推进农业保险技术手段创新;完善农业保险服务创新和农业保险人才培养创新等等。
【关键词】:农业保险 农业保险创新 补贴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42.6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5
- 1.1 研究背景10
- 1.2 研究意义10-11
- 1.3 研究目的11
- 1.4 文献综述11-13
- 1.4.1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1.4.2 国内研究现状12-13
- 1.5 研究框架13-14
- 1.6 创新点和不足14-15
- 1.6.1 创新点14
- 1.6.2 不足14-15
- 2 农业保险创新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15-18
- 2.1 农业弱质性理论15
- 2.2 福利经济学理论15-16
- 2.3 技术推进理论16
- 2.4 约束诱致理论16
- 2.5 熊彼特创新理论16-18
- 3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概况18-23
- 3.1 业务规模不断增长18-19
- 3.2 市场渗透度不断提高19-20
- 3.3 产品种类不断丰富20
- 3.4 经营主体不断增加20
- 3.5 功能发挥日益突出20-21
- 3.6 保费增速放缓21-23
- 4 我国农业保险创新现状23-30
- 4.1 农业保险法规创新23
- 4.2 农业保险补贴制度创新23-24
- 4.3 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创新24-26
- 4.3.1 专业农业保险公司经营模式24-25
- 4.3.2 共保体经营模式25
- 4.3.3 联办共保经营模式25-26
- 4.4 农业保险产品创新26-28
- 4.4.1 天气指数保险产品26-27
- 4.4.2 价格指数保险产品27-28
- 4.5 农业保险技术创新28
- 4.6 农业保险销售模式创新28-30
- 5 我国农业保险创新存在的问题30-34
- 5.1 农业保险创新缺乏法律法规的支持和保护30
- 5.1.1 农业保险创新缺乏法律支持30
- 5.1.2 农业保险创新成果缺乏法律保护30
- 5.2 农业保险创新的财政支持不够30-31
- 5.3 农业保险创新品种不多,动力不足31
- 5.4 农业保险创新数据支持不够31-32
- 5.4.1 农业保险历史数据不足31-32
- 5.4.2 农业保险公司数据公开性较差32
- 5.5 农业保险创新宣传与服务不足32-33
- 5.6 农业巨灾风险分散创新不足33
- 5.7 农业保险创新人才缺乏33-34
- 6 促进农业保险创新的政策建议34-43
- 6.1 加强法律法规对农业保险创新的支持和保护34
- 6.1.1 加快推进《农业保险法》立法进程34
- 6.1.2 建立农业保险创新成果保护机制34
- 6.2 完善农业保险补贴制度34-35
- 6.2.1 对农业保险机构提供经营管理费用补贴34-35
- 6.2.2 减少或取消县级保费补贴责任35
- 6.2.3 拓宽产品补贴范围35
- 6.3 推进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创新35-36
- 6.3.1 推进多种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共同发展35
- 6.3.2 建设农业保险组织协调机构35-36
- 6.3.3 完善本地风险区划36
- 6.4 完善农业保险产品创新36-38
- 6.4.1 因地制宜设计特色农产品保险36
- 6.4.2 推进创新型农业保险产品的研发和试点36-38
- 6.4.3 开发适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保险产品38
- 6.5 加大农业保险创新投入力度38-39
- 6.5.1 建立农业保险创新专项基金38-39
- 6.5.2 鼓励保险公司加大对农业保险创新的投入39
- 6.6 推进农业保险技术手段创新39-40
- 6.7 完善农业保险服务创新40
- 6.7.1 农业保险服务过程创新40
- 6.7.2 农业保险服务手段创新40
- 6.8 推进农业巨灾风险管理创新40-41
- 6.8.1 建立健全农业再保险机制40
- 6.8.2 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巨灾风险保障基金40-41
- 6.9 开展农业保险人才培养创新41-43
- 7 结论43-44
- 参考文献44-47
- 后记47-48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启文;我国农业保险的困境与出路[J];农场经济管理;2000年01期
2 曹颖;我国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0年10期
3 顾江;我国农业保险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00年12期
4 刘芙,陈虹;关于加强农业保险的立法构想[J];农业经济;2000年08期
5 吴扬;世贸政策与中国的农业保险[J];社会科学;2001年08期
6 刘新平,王新建;团场农业保险问题浅析[J];石河子科技;2001年02期
7 洪涛,郑强;农业保险事关农民利益[J];中国经贸导刊;2002年12期
8 朱忠贵;发展我国农业保险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9 覃必英,任廷旭;农业保险:现实与选择[J];农村经济与技术;2002年03期
10 贾亚男;入世后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政策支持[J];新疆农垦经济;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红;;政策性农业保险中的保险公司激励机制研究[A];中国保险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入选论文集(理论卷1)[C];2010年
2 刘素春;程承坪;;农业保险理论进展及一个新的研究视角[A];中国保险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入选论文集(理论卷1)[C];2010年
3 李林;王健;;农业保险的消费调研与实证分析[A];中国保险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入选论文集(理论卷1)[C];2010年
4 高涛;;我国的农业保险效应分析及对策研究[A];第四届农业政策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与制度建设论文集[C];2007年
5 李保华;;在我省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A];山东省保险学会2010年“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保险强省建设”征文颁奖仪式暨保险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兴灿;;剖析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盲点和难点[A];山东省保险学会2010年“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保险强省建设”征文颁奖仪式暨保险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毅文;;农业保险将第三次勃兴的思考[A];华东地区保险理论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魏国勇;;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A];2004年上海市保险学会年会论文集——暨上海市保险学会成立20周年和《上海保险》创刊20周年纪念[C];2004年
9 呼应;方兴;;我国农业保险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A];辽宁省农业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征集论文集[C];2005年
10 王晓;;农业保险困境的经济学分析[A];“竞争、合作与发展”保险理论研讨会获奖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农业大省呼唤农业保险[N];安徽日报;2005年
2 盛文鹏;农业保险,,何时走进寻常农户家[N];安徽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刘嵘;农业保险春暖待花开[N];中国保险报;2004年
4 李亚彪 于力 肖敏;农业保险两头“遇险”[N];中国改革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白育红;发展农业保险还要靠自己“找奶”[N];中国改革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杨永芹 何旭;农业保险如何做大?[N];重庆日报;2004年
7 记者 璩立国;农业保险:80亿元可活局[N];中国证券报;2005年
8 实习生 项硕;我市农民期待农业保险[N];金华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周晓东;农业保险:剃头挑子“一头热”?[N];江淮时报;2005年
10 记者 江帆;农业保险扭转萎缩局面[N];经济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军;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2 施红;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优化风险配置的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张小芹;农业保险持续稳健发展的主体行为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4 龙文军;农业保险行为主体互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5 赵君彦;河北省农业保险发展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6 田丽;陕西农产品生产经营中农业保险支持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7 袁连升;吉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8 何文强;理论与制度:我国农业保险法律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9 孙香玉;农业保险补贴的福利研究及参保方式的选择[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10 刘素春;中国农业保险组织形式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玲玲;我国农业保险的困境与出路:理论与现实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2 陈华北;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许丽丽;关于我国农业保险的立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4 娄明远;浅析地方政府主导下的新型农业保险[D];复旦大学;2009年
5 杜春霞;内蒙古农户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意愿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6 范晓怡;农业保险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7 杨和琳;江西省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8 朱水连;政策性农业保险中农民和政府的行为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9 王剑;连云港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问题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10 曾华;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实证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617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961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