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第三产业发展的地域结构及其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1 15:33
本文关键词:山东省第三产业发展的地域结构及其优化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产值中所占比重逐年提高。在拉动就业、增加资金积累、促进城乡经济活跃、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第三产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92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提出了促进发展第三产业的相关意见与措施。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把推动第三产业进一步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 山东省的国民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各省前列。但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却相对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山东省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但是与第三产业发达的广东省相比较,山东省第三产业的发展比较滞后,如何更好的发展第三产业是山东经济强省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本文在阐述第三产业发展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评述了国内外,尤其是国内关于第三产业发展的相关研究成果,利用2004-2011年相关统计数据,以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从产业集聚和地区差异两个方面分析了山东省第三产业发展的地域结构。采用了区位商、空间基尼系数和行业集中度指数对山东省第三产业的产业集聚状况进行测度。结果表明青岛、济南和烟台的第三产业各行业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山东半岛地区第三产业集聚趋势显著。其次利用SPSS分析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对山东省第三产业发展的地区差异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地域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总体上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由东到西呈现出明显的梯度递减现象,山东半岛各地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普遍较高。在此基础上,对山东省第三产业发展形态进行划分,结果显示,山东省17地市可分为四类发展形态:成熟稳定型、快速发展型、优质潜力型和滞后发展型。 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文章提出了促进山东省第三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强化青岛和济南的核心带动作用;深化体制改革,优化第三产业的发展环境;加快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创新区域联动机制,促进经济落后地区第三产业发展;分类指导,突出地方特色。
【关键词】:山东省 第三产业 地域结构 对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121.3;F719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7
- 1 绪论7-13
- 1.1 选题背景7
- 1.2 研究意义7-8
- 1.2.1 理论意义7
- 1.2.2 实践意义7-8
- 1.3 相关研究综述8-11
- 1.3.1 国外研究综述8-9
- 1.3.2 国内研究综述9-11
- 1.4 研究内容、论文框架和研究方法11-13
- 1.4.1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11-12
- 1.4.2 研究方法12-13
- 1.5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13
- 1.5.1 创新之处13
- 1.5.2 存在的不足13
- 2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13-16
- 2.1 第三产业内涵及分类13-14
- 2.1.1 第三产业内涵13-14
- 2.1.2 第三产业的分类14
- 2.2 地域结构的内涵14-15
- 2.3 理论基础15-16
- 2.3.1 增长极理论15
- 2.3.2 产业集群理论15
- 2.3.3 空间一体化理论15
- 2.3.4 配第·克拉克定理15-16
- 2.3.5 库兹涅兹产业发展阶段理论16
- 3 山东省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16-22
- 3.1 山东省第三产业发展态势16-21
- 3.1.1 发展速度较快,规模迅速扩大17-18
- 3.1.2 经济发展贡献率稳步提升,就业比重持续增长18-19
- 3.1.3 比较劳动生产率稳中有升,产值密度迅速增加19-20
- 3.1.4 第三产业内部发展不平衡,传统产业比例较高20-21
- 3.2 影响山东省第三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21-22
- 4 山东省第三产业地域结构分析22-39
- 4.1 地域集聚分析22-28
- 4.1.1 研究方法22-23
- 4.1.2 数据来源23-24
- 4.1.3 区位商计算结果及分析24-26
- 4.1.4 空间基尼系数测算结果及其分析26
- 4.1.5 行业集中度指数计算结果及其分析26-28
- 4.2 地域差异分析28-38
- 4.2.1 研究方法选择28-30
- 4.2.2 指标体系的建立30
- 4.2.3 数据计算及结果30-33
- 4.2.4 数据计算结果及其分析33-38
- 4.3 第三产业发展形态划分38-39
- 5 山东省第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39-41
- 5.1 存在问题39-40
- 5.1.1 整体发展水平低39
- 5.1.2 产业结构不合理39-40
- 5.1.3 地域发展不平衡40
- 5.2 山东省第三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40-41
- 5.2.1 强化青岛、济南的核心带动作用40
- 5.2.2 深化体制改革,完善第三产业发展环境40
- 5.2.3 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改造40
- 5.2.4 创新区域联动机制,促进经济落后地区第三产业发展40
- 5.2.5 分类指导,突出地方特色40-41
- 6 结论与研究展望41-42
- 6.1 主要研究结论41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41-42
- 参考文献42-45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45-46
- 致谢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曹静;;关于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6年03期
2 杨勇;;中国服务业集聚实证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10期
3 靖学青;;上海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演变及升级趋势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丁元,周树高;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分析——以广东省为例[J];中国流通经济;2005年02期
5 马海英;王立勇;;我国第三产业周期稳定效应与就业吸纳效应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年07期
本文编号:10133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1013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