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6 23:29
本文关键词: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生产性服务业 装备制造业 协调发展 因子分析 沈阳市
【摘要】:服务业取代制造业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支柱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作为服务业中增长最快、所占比重最大的生产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装备制造业作为衡量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标准,近年来也出现了服务化的趋势,两大产业的互动融合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作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沈阳市顺应产业升级的趋势,加大力度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协调发展是推动沈阳市产业升级和战略调整的必然要求。 本文深入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相关理论,阐述了两者的协调机制,并且立足于沈阳市实际情况,分析了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和问题,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结合实际数据分别得出生产性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的综合评价得分,并根据耦合协调度函数计算出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协调度数值,结果表明,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处于协调发展的初级水平,两大产业的互动发展作用表现不够明显;根据回归方程和格兰杰因果检测进一步确定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协调发展的模式,结果表明,目前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短期内满足“需求决定论”,长期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满足“互动论”,说明装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推动力大于生产性服务业对装备制造业的拉动能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于装备制造业。 本文在实证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 装备制造业 协调发展 因子分析 沈阳市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426.4;F719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第1章 绪论12-20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12-14
- 1.1.1 选题背景12-13
- 1.1.2 选题意义13-14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14-17
- 1.2.1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14-15
- 1.2.2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15-17
- 1.2.3 文献述评17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17-20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17-18
- 1.3.2 研究方法18-19
- 1.3.3 技术路线19
- 1.3.4 研究的创新点19-20
- 第2章 论文研究的相关理论20-28
- 2.1 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基本含义20-23
- 2.1.1 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与特征20-22
- 2.1.2 装备制造业的概念及特征22-23
- 2.2 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关系的基础理论23-26
- 2.2.1 供给主导论23-24
- 2.2.2 需求决定论24
- 2.2.3 互动论24-25
- 2.2.4 融合论25-26
- 2.3 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互动发展机制26-28
- 2.3.1 分工理论26
- 2.3.2 价值链理论26-27
- 2.3.3 生物群落理论27
- 2.3.4 产业集群理论27-28
- 第3章 沈阳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协调发展现状28-43
- 3.1 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现状分析28-33
- 3.1.1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速度与规模28-29
- 3.1.2 生产性服务业的内部结构29-32
- 3.1.3 生产性服务业的绩效32
- 3.1.4 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的问题32-33
- 3.2 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现状分析33-39
- 3.2.1 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速度与规模33-35
- 3.2.2 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结构35-36
- 3.2.3 装备制造业的绩效36-37
- 3.2.4 装备制造业的分布格局37-38
- 3.2.5 装备制造业存在的问题38-39
- 3.3 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协调发展的现状39-40
- 3.4 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协调发展的优势40-41
- 3.5 沈阳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41-43
- 3.5.1 交易成本偏高41
- 3.5.2 税收体制不健全41
- 3.5.3 供求结构不平衡,知识投入不足41-43
- 第4章 沈阳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协调发展实证分析43-58
- 4.1 沈阳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协调度评价43-54
- 4.1.1 综合评价指标的选取43-44
- 4.1.2 数据说明44-45
- 4.1.3 因子分析45-52
- 4.1.4 协调度评价52-53
- 4.1.5 结果分析53-54
- 4.2 沈阳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互动发展模式54-58
- 4.2.1 研究方法的选择54
- 4.2.2 ADF 单位根检验54-55
- 4.2.3 Johansen 协整关系检验55
- 4.2.4 回归模型的建立55-56
- 4.2.5 Granger 因果检验56-57
- 4.2.6 结果分析57-58
- 第5章 促进沈阳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对策58-62
- 5.1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装备制造业水平58-59
- 5.1.1 发挥政府作用,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合理发展58
- 5.1.2 优化结构,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升级58-59
- 5.2 加快装备制造业战略调整,扩大生产性服务业需求59
- 5.2.1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新经济增长点59
- 5.2.2 合理配置资源,扩大对外开放水平59
- 5.3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协调发展59-62
- 5.3.1 整合产业链,加强产业关联性59-60
- 5.3.2 重视人才资源,大力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60
- 5.3.3 构建信用平台,完善信息沟通渠道60-61
- 5.3.4 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集群式发展61-62
- 结论62-63
- 参考文献63-6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68-69
- 致谢69-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怀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经验及对辽宁的启示[J];当代经济;2009年23期
2 周振华;产业融合: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4期
3 朱瑞博;价值模块整合与产业融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8期
4 吕政;刘勇;王钦;;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产业互动的研究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8期
5 吴义爽;徐梦周;;制造企业“服务平台”战略、跨层面协同与产业间互动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11期
6 唐强荣;徐学军;;新型工业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11期
7 张惠萍;;基于生产者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的产业融合探析[J];管理现代化;2008年03期
8 于明;杨春立;余剑;汪卉;张鳌;;基于web的科技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研[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6年06期
9 林木西;崔纯;;中国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的区域比较[J];工业技术经济;2013年06期
10 张晓涛;李芳芳;;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互动发展[J];广东社会科学;2013年05期
,本文编号:10455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1045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