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中山市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0 07:36

  本文关键词:中山市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科技服务业 制造业 联动发展


【摘要】:伴随着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科技服务业的迅猛发展,科技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在我国关于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研究较少。以中山市的数据为例对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协整分析和格兰杰检验发现中山市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两者之间互为因果关系。研究结果为中山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政策依据和有益的借鉴。
【作者单位】: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科技服务业 制造业 联动发展
【基金】: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中山市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研究”(中科发[2012]123号)
【分类号】:F719;F276.44;F224
【正文快照】: 科技服务业是运用现代科学知识、现代技术和信息等向社会提供服务的新兴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它一方面将知识、技术通过研发与技术转移为社会提供科技服务,成为现代服务业中具有高端、高效、高附加值特征的重要产业;另一方面,科技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申玉铭;邱灵;王茂军;任旺兵;尚于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效应分析[J];地理学报;2007年08期

2 吕政;刘勇;王钦;;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产业互动的研究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8期

3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中国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马林;;国内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张宇婷;;新型工业化道路下安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J];北方经济;2008年20期

3 宋业峰;;论中国制造业的服务化发展[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李耀光;吴雁军;;产业互动视角下的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王德章;;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构建和谐社会:以黑龙江省为例[J];商业研究;2009年12期

6 唐志良;刘建江;;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制造业机制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4期

7 封思贤;徐月;;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结构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12期

8 喻美辞;;发展生产性服务与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J];商业研究;2011年02期

9 马风华;;广东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效应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11期

10 赵德海;贾晓琳;;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外包空间布局研究[J];商业研究;201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荣;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形成、运作机理与评价[D];暨南大学;2010年

2 刘艳;中国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尚慧丽;服务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张晓宁;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刘广生;基于价值链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祝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王雅俊;模块化视角下的服务型工业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张付刚;我国省会城市城市功能差异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王亚男;两化融合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10 益瑞涵;工业服务业发展水平与作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书岚;“两型社会”建设中的生产者服务发展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彭玉婷;分工、交易效率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许婧;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苏南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张衍;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机制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张博;滨海新区海洋循环经济产业选择及其产业链优化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6 邹美凤;中部地区产业结构服务化演进及其实证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7 董飞平;引进利用外资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敏;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影响因素与关联效应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王燕;杭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10 郭丽娟;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地区发展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彪;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升级的路径与品牌战略[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5期

2 徐从才;张涛;;信息化条件下生产者服务体系的构建与水平提升——以江苏省为例[J];产业经济研究;2006年02期

3 赵群毅;周一星;;西方生产性服务业的地理学研究进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6期

4 植草益;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2期

5 周振华;产业融合: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4期

6 陈立敏,谭力文;评价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方法研究——兼与波特指标及产业分类法比较[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5期

7 吕政;刘勇;王钦;;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产业互动的研究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8期

8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中国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9期

9 程大中;陈宪;;上海生产者服务与消费者服务互动发展的实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01期

10 陶纪明;;生产者服务业的功能及其增长[J];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团英;马天山;;关于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思考[J];交通企业管理;2009年05期

2 易正兰;赵欣;;新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策略研究[J];新疆财经;2011年03期

3 袁克珠;;长三角制造业与区域物流联动发展研究——基于灰色关联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年10期

4 丁元振;;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是未来的必然趋势[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9年06期

5 韦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关系演化与实证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6 朱卫东;谭清美;;基于系统构成要素功能的科技服务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8年S2期

7 张术茂;;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沈阳市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4期

8 陈岩峰;于文静;;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广东科技服务业服务能力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9期

9 吴玉乾;李廉水;;制造业发展带动就业效应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6年03期

10 杨军;陶绪翔;;外国制造业知识产权保护及对我国的启示——以江苏省为例的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珍珍;陈功玉;;基于Logistic模型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黄鲁成;王彤;;北京制造业各行业综合竞争能力评价分析[A];北京市第十三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6年

3 魏婷;朱晓东;周燕;左鸣强;刘胡丹;;资源稀缺型城市制造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讨[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丽杰;李廉水;;制造业创新对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影响[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5 谢京华;林承亮;肖玮;;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科技创新能力与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耦合性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许良锋;;多方合力推进快递服务与电子商务联动发展[A];2012中国快递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加快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A];首届全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大会会议资料[C];2007年

8 张锋;;长三角的区域联动发展和城市功能定位[A];中国城市经济教育培训中心揭牌仪式暨世博会与长三角城市联动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高更君;林国龙;祝炳发;;长三角物流产业联动发展对策[A];上海海事大学“上海石化杯”优秀论文集[C];2005年

10 汪晓秀;;大商贸带动大流通 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A];2011年物流领域产学研结合座谈会交流材料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虎;推动长三角物流联动发展 上海亮点频闪[N];中国水运报;2007年

2 金涛 罗夜莎;18城市发布“武汉宣言”推进“两型社会”建设[N];中国改革报;2009年

3 孙方明 张惠;力促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 传化公路港物流为成都添春色[N];成都日报;2009年

4 记者 严志亮;物流与制造业内人士畅谈联动发展[N];金华日报;2010年

5 记者 郭秀玉;珠海南方软件产品检测中心跻身前列[N];珠海特区报;2010年

6 韦驰;最新《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发布[N];珠海特区报;2006年

7 贺登才;首届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大会将召开[N];中国冶金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贾旮菲;我国急需加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N];机电商报;2008年

9 缪毅容;推进长江流域联动发展[N];解放日报;2004年

10 陈洁峰;启动顺德·东莞钢铁流通联盟[N];现代物流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庆敏;科技服务业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研究[D];江苏大学;2012年

2 张会清;新国际分工、全球生产网络与中国制造业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程艳;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联动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杨栋;加速上海市郊区城市化途径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5 崔海潮;产业转移、世界制造中心变迁与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6 韩德超;产业协调发展与工业结构升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于向光;中国制造业生产率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王福君;比较优势演化与装备制造业升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肖建中;现代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10 陶永勇;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育芬;日本制造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对厦门的启示[D];厦门大学;2008年

2 杨yN;制造业服务创新绩效的测度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王浩天;重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4 周德;中国制造业能源依存度的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刘利红;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6 李凤梧;广东省制造业知识密集程度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7 刘有浩;汇率变动对中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分析[D];厦门大学;2008年

8 吴承洲;基于演化博弈论的科技服务业发展技术路线图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9 江银娟;河南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路径与对策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3年

10 刘敏;科技服务业统计:对象与指标体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660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10660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2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