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互动性的测度及其与碳生产率的关联

发布时间:2017-11-10 17:26

  本文关键词: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互动性的测度及其与碳生产率的关联


  更多相关文章: 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 碳生产率


【摘要】:测度了我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性,分析了两业互动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并以能源要素消费、独立资本投入、劳动力流动等为变量构建偏最小二乘回归的可拓展随机环境影响预测模型。结果显示:我国各地区存在两业互动在中间品投入和行业及全消耗系数的碳生产率差异,且东部地区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性相对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两业互动对碳生产率的改善存在显著结构性偏失,其现期效应以制造业劳动力的生产性服务业流动增加为前提,预测显示经劳动力流动和独立资本的两业互动投资可增加其碳生产率的改进。
【作者单位】: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基金】: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重点课题“绍兴中小服装企业网络营销策略分析与协同创新研究”(125293)结题成果之一 2013年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浙江中小服装企业网络营销协同创新策略分析与绩效研究”结题成果之一
【分类号】:F719;F424
【正文快照】: 1研究背景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导致我国制造业的利润空间缩小,企业获利模式逐步由追逐制造利润向要素组合效率提升和创新转变,专门的生产性服务业逐步形成,并与制造业逐渐实现互动发展。两业的互动发展不可避免地面临环境排放问题。制造业引入服务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投入要素剥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田建伟;胡兆光;吴俊勇;肖潇;徐敏杰;;基于电力消费约束的投入产出表全象限动态外推方法[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滕欣;李健;刘广为;;中国碳排放预测与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3 王锋;吴丽华;杨超;;中国经济发展中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研究[J];经济研究;2010年02期

4 赵爱文;李东;;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基于VEC模型[J];技术经济;2011年11期

5 唐建荣;张白羽;王育红;;基于LMDI的中国碳排放驱动因素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年11期

6 王凯;李娟;唐宇凌;刘浩龙;;中国服务业能源消费碳排放量核算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彼爱;高建华;;中部六省低碳发展水平测度及发展潜力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S2期

2 仲云云;仲伟周;;我国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驱动因素分析——基于脱钩和三层完全分解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12年02期

3 胡剑锋;马诗慧;;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及实施方案——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财经研究;2012年03期

4 陈诗一;严法善;吴若沉;;资本深化、生产率提高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变化——产业、区域、能源三维结构调整视角的因素分解分析[J];财贸经济;2010年12期

5 刘华军;闫庆悦;孙曰瑶;;碳排放强度降低的品牌经济机制研究——基于企业和消费者微观视角的分析[J];财贸经济;2011年02期

6 杨波;;零售业低碳化与促进中国低碳零售发展的政策选择——基于企业的自然资源基础观[J];财贸研究;2011年01期

7 卢现祥;张翼;;政府职能转变与企业二氧化碳减排动力[J];当代财经;2011年05期

8 雷厉;仲云云;袁晓玲;;中国区域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05期

9 袁鹏;程施;;辽宁省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分析——基于LMDI分解法的实证[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胡兆光;段炜;肖潇;田建伟;;基于ARE模型推导中国2010年投入产出表[J];能源技术经济;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安;;基于STIRPAT模型的沿黄省份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2 李健;吴成霞;;基于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天津市节能减排策略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杨波;;零售业低碳化与我国发展低碳零售的政策选择——基于企业的自然资源基础观[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张慧毅;;资源环境、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与产业竞争力生成能力[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5 周葵;戴小文;;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碳排放量关系的实证研究[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祖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制度变迁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陆胜利;世界能源问题与中国能源安全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薛睿;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白卫国;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自选择博弈研究及实证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6 李波;我国农地资源利用的碳排放及减排政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7 李涛;节能减排管制下中国低碳经济转型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李军军;中国低碳经济竞争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许泱;中国贸易、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徐安;我国城市化与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长信;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减排潜力及预测[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鄢敏;碳排放规制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吴彼爱;河南省低碳发展水平时空差异与碳排放驱动力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4 杜鸥;我国碳排放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5 孙耀华;大关中地区碳排放“隧道”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黄飞鸿;基于欧盟碳排放贸易体系的碳金融衍生品定价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1年

7 张童;西部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8 汤日鹏;吉林省县域经济低碳化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孙菲菲;低碳经济下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10 胡帅伟;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中英;王礼茂;;中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05期

2 李斌,刘丽君;序列投入产出表的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3 刘红光;刘卫东;;中国工业燃烧能源导致碳排放的因素分解[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2期

4 宋涛;郑挺国;佟连军;;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联性的理论分析和计量检验[J];地理科学;2007年02期

5 林伯强;蒋竺均;;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6 孙秀梅;周敏;綦振法;;山东省碳排放演进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1年07期

7 徐玉高,郭元,吴宗鑫;经济发展,碳排放和经济演化[J];环境科学进展;1999年02期

8 胡兆光;电力视窗:宏观调控实施效果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05年07期

9 刘小玄;中国工业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对效率差异的影响——1995年全国工业企业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0年02期

10 姚洋,章奇;中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分析[J];经济研究;2001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成;于同申;郭路;;环境规制影响了中国工业的生产率吗——基于DEA与协整分析的实证检验[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03期

2 胡泳;;生产率悖论[J];商务周刊;2007年15期

3 李小平;;自主R&D、技术引进和生产率增长——对中国分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07期

4 张礼卿;孙俊新;;出口是否促进了异质性企业生产率的增长:来自中国制造企业的实证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10年04期

5 吕铁;制造业结构变化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J];管理世界;2002年02期

6 李小平;陈勇;;劳动力流动、资本转移和生产率增长——对中国工业“结构红利假说”的实证检验[J];统计研究;2007年07期

7 李小平;卢现祥;朱钟棣;;国际贸易、技术进步和中国工业行业的生产率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8年02期

8 原毅军;刘浩;;中国制造业服务外包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5期

9 彭中文;熊炬成;;产业集聚、技术溢出与生产率增长——来自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经验证据[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黄静波;向铁梅;;贸易开放度与行业生产率关系研究——基于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分析[J];广东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强;聂锐;;能源与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省级工业生产率增长——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的实证研究[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树;陈刚;;环境管制与生产率增长——以APPCL2000的修订为例[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彭中文;何新城;;空间集聚、技术溢出与生产率增长——基于中国装备制造业面板数据分析[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戴昌钧;贾杰;熊鸿军;;上海市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因素分解[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佘群芝;;美国纺织服装业的变迁及其对中美贸易的影响[A];“美国经济中长期趋势及其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涂正革 肖耿;中国工业增长,粗放还是集约?[N];中国财经报;2006年

2 左右;克莱斯勒生产率位居美国汽车行业榜首[N];中国工业报;2006年

3 许剑毅 刘耀东 江源(中国) obert H.McGuckin(美国,已故) Matthew Spiegelman(美国);生产率增长的“搅拌机”[N];中国财经报;2006年

4 李富兴;“湖机”产、销量双超百万台大关[N];衡阳日报;2007年

5 记者 熊威;湖北电力公司确定八项工作重点[N];中国电力报;2006年

6 唐冬静 编译;MES和WMS何以遭到冷遇?[N];计算机世界;2005年

7 记者 李兵 通讯员 楼建波;市场开发势头强劲[N];中国石油报;2006年

8 记者 许晓蕾;德宏州糖业产销两旺[N];云南日报;2006年

9 张德林;海德堡速霸CD74印刷机展现印刷魅力[N];中国包装报;2006年

10 ;全球制造业增长降温[N];国际金融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五七;碳排放约束的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及其影响因素[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田素妍;中国化学肥料制造业生产率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3 孙振;基于合约理论的农业垂直协作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4 陶洪;劳动生产率分解理论及其在我国工业领域的应用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5 夏绍模;中国钢铁产业的效率与生产率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6 毛其淋;贸易自由化、异质性与企业动态: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经验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7 赵放;制造业与物流业的空间协同集聚及其增长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8 张莉侠;中国乳制品业的效率与绩效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9 徐建荣;转型期中国制造业结构变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10 高丽娜;产业空间集聚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志斌;江苏制造业结构变动与生产率增长的实证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冬;效率资本对中国各地区工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D];湖北大学;2013年

3 王伟;工业化与江苏区域农业生产率增长[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4 张彦栋;制造业要素再配置与生产率增长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5 陈昆;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生产率增长的实证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6 陈广杰;制造业服务外包对服务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涂俊;电子信息百强企业R&D投入与绩效实证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2年

8 梁煜超;FDI行业间技术溢出与广东工业生产率增长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9 陈伟;中国省际工业生产率增长变化实证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10 吴丹;基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不同R&D对制造业影响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676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11676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5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