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本文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摘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科学发展有助于形成新的产业示范区和推动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在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基本特征、动力机制和演化规律的基础上,梳理了中央商务区、文化创意产业区、科技服务业集聚区、物流集聚区和服务外包集聚区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国际经验,进而提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启示。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471106)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GD13CYJ07)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S2013010013695) 华南理工大学中央高校业务费项目(2011SM001) 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出国项目(留金发[2013]3050号)
【分类号】:F719
【正文快照】: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加快实现“创新驱动、体功能区战略,因地制宜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心城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作为市、制造业集中区域、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以及有条件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载体,是引领区域产业结构的城镇等区域集聚,实现规模效益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颖;创意产业集聚区环境对创意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中;康国定;周秀慧;;生产性服务业和城市CBD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2 宋业峰;;论中国制造业的服务化发展[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潘忠贤;;转型升级视角下的产业互动融合发展之路——基于温岭市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升级调查[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2期
4 刘书瀚;宋明月;;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商业研究;2008年06期
5 何勇;;新技术下服务产品“虚拟化”探究[J];商业研究;2011年08期
6 管文亮;;试论生产性服务业在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7期
7 余东华;范思远;;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制造业升级与就业结构优化——“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的解释与出路[J];财经科学;2011年02期
8 杜生鸣;;深圳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互动关系实证研究[J];城市问题;2011年06期
9 王俊生;张太宇;;浅析如何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J];当代经济;2010年06期
10 王瑞;;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过程、问题与对策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徐林清;陈碧莲;;制造企业特征与快递服务需求模式[A];2012中国快递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谢芳;;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以浙江省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3 章林;曹明福;;天津生产者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研究[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4 谢芳;;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以浙江省为例[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谢芳;;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以浙江省为例[A];第12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1分会场海峡两岸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王芬盛;杨静;;济宁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路径探讨[A];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技支撑——2012年山东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王厚双;王必锋;;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A];国际服务贸易评论(总第2辑)[C];2008年
8 梁莹莹;;金融发展是否提升了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基于RCA、TC、MI指数的动态面板数据分析[A];国际服务贸易评论(总第7辑)[C];2013年
9 杨乃定;李慧;;基于共生理论的陕西装备制造业集群化发展模式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慧丽;服务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梁光雁;现代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创新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3 刘广生;基于价值链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祝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益瑞涵;工业服务业发展水平与作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沈铁松;制造企业产品延伸服务的投资与定价策略[D];重庆大学;2010年
7 王东爱;供应链环境下产品更新过程关键影响因素分析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吴淑玲;基于服务业结构调整及路径选择的就业效应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9 刘淑华;欠发达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与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陈菁菁;空间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升级路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贺书岚;“两型社会”建设中的生产者服务发展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李继萍;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4 彭玉婷;分工、交易效率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杨尚波;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就业效应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蒋玉兰;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机制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张快娟;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的计量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8 郭丽娟;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地区发展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9 张艳;关于我国承接生产性服务业国际转移的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10 朱茗;天津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小明,向勇;产业集群与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董俊武,陈震红;从关系资本理论看战略联盟的伙伴关系管理[J];财经科学;2003年05期
3 王志成;陈继祥;姜晖;;基于特征分析的城市创意经济发展支点研究[J];财经研究;2008年06期
4 彭星闾,龙怒;关系资本——构建企业新的竞争优势[J];财贸研究;2004年05期
5 阮仪三,张松;产业遗产保护推动都市文化产业发展——上海文化产业区面临的困境与机遇[J];城市规划汇刊;2004年04期
6 诸大建;黄晓芬;;创意城市与大学在城市中的作用[J];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01期
7 王伟年;张平宇;;创意产业与城市再生[J];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02期
8 汤培源;顾朝林;;创意城市综述[J];城市规划学刊;2007年03期
9 于雪梅;;在传统与时尚的交融中打造文化创意园区——以前民主德国援华项目北京798厂为例[J];德国研究;2006年01期
10 王加中,赵林度;基于排队论的业务流程重组绩效分析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耿帅;基于共享性资源观的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范钧;区域软环境与中小企业竞争优势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陈涛;顾客关系管理过程对企业营销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王红卫;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创新对孵化企业绩效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骏;;探索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之路——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创新系统与重点模式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9年04期
2 何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创新系统与重点模式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8期
3 何骏;;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创新系统与重点模式研究[J];中国名城;2009年03期
4 李雯;;内蒙古服务业集聚区发展问题对策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樊荣臻;李光泗;;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思路与建议——以扬州为例[J];江苏商论;2012年11期
6 柏程豫;;河南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理性选择[J];城乡建设;2013年06期
7 束s,
本文编号:12426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1242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