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福建省第三产业发展带动就业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6 16:18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途径。扩大就业、实现充分就业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福建省实现海西“两个先行区”的客观要求。福建省城乡就业依然存在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难、大范围的摩擦性失业和隐性失业、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以及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等突出问题。依托第三产业的发展实现就业的拉动是解决福建省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不仅有利于吸纳城乡剩余劳动力,而且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为福建省的稳定与发展奠定基础。本文综合运用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比较和归纳等方法,并借助SPSS和ORIGIN等软件展开研究。首先,在分析福建省城乡就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比较三种解决就业问题途径的基础上,指出通过第三产业发展拉动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必由之路。其次,分析福建省三次产业以及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就业比重变化。在与国内外就业结构比较的基础上、运用库兹涅茨,钱纳里、艾金通和西姆斯,赛尔奎因和钱纳里等劳动力结构变动理论揭示福建省第三产业就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对影响第三产业就业的因素进行分析。再次,通过产业结构偏离度探析福建省第三产业产... 

【文章来源】: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福建省第三产业发展带动就业的实证研究


福建省三次产业乡村实有劳动力年末人数(2000-2008)(单位:万人)

就业弹性,统计年鉴,第一产业,福建


(数据来源:由《福建统计年鉴2008》和《福建经济与社会统计年鉴2009:第六卷 人口与就业》中的有关数据计算得到)2002年以来第一产业就业弹性一直保持负数(见图5.1),在经济增长为正但就业减少的背景下,经济增长对第一产业就业产生了“挤出“效应,就业弹性绝对值越大,这种效应就越显著。但由于第一产业的”蓄水池“作用,即如果二、三产业不能吸纳第一产业的剩余劳动力,那么第一产业将自动吸纳,所以第一产业的就业弹性实际上很难反映该产业的有效就业的变化。考虑到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第一产业就业弹性的变动可以用来反映社会整体的就业状况。经过几年的企业改制和内部结构调整,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保持较高水平,吸纳大量劳动力,就业拉动作用明显。2008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以创业培训为抓手 促进就业增长——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促进就业司于法鸣司长职业能力建设司吴道槐司长[J]. 王进,刘畅.  中国劳动. 2009(07)
[2]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产值对就业份额的影响[J]. 白灵.  经济论坛. 2008(12)
[3]我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动态分析[J]. 董墨菲.  商场现代化. 2007(21)
[4]劳动力市场发育度对产业结构偏离度影响实证分析[J]. 曾国平,石磊.  科技管理研究. 2006(10)
[5]江苏省第三产业就业吸纳弹性研究[J]. 欧阳旭.  现代经济探讨. 2006(10)
[6]第三产业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关系的实证分析[J]. 彭荣胜.  经济问题探索. 2006(10)
[7]福建省第三产业就业状况分析[J]. 黄挺顺,朱毅芬.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2)
[8]中国第三产业与就业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 刘涛.  经济与管理. 2006(02)
[9]我国第三产业各分行业就业弹性的实证分析[J]. 陈果.  特区经济. 2006(01)
[10]中国服务业技术效率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J]. 顾乃华,李江帆.  经济研究. 2006(01)

博士论文
[1]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与社会主义就业实践[D]. 刘启生.天津师范大学 2008
[2]中国转型时期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研究[D]. 李萌.华中科技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204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29204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3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