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5 15:00
20世纪80年以来,随着世界一体化水平的提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步子的加快和经济发展水平持续不断的提高。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中,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在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实现产业结构成功转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拉动一国和地区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从而提高整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力量。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一种满足中间需求、高集聚、高辐射、高知识性服务业,更是在一国地区和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力量,其竞争力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未来地区或城市的经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我国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开始了迅速发展。以上海、北京、广州为代表的发达城市其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推动这些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结构优化的重要动力。这些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已经处于我国的先进水平。上海作为我国的直辖市,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作为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前沿引领着我国经济发展趋势。目前,上海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展现出的一系列问题,必然要求其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能优化升级从而促使上海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水平有明显提升,来增强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为上海市经济发展乃至长三角和全国的经济发展...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的目的
1.1.4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的主要思路和框架结构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框架
1.3 运用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
1.3.1 理论基础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竞争力理论概述
2.1 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特征及其分类
2.1.1 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界定
2.1.2 生产性服务业的特征
2.1.3 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类
2.2 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相关理论
2.2.1 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概念
2.2.2 产业竞争力理论基础
2.3 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相关研究方法
2.3.1 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
2.3.2 因子分析法思想
2.3.3 因子分析法步骤
第三章 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状况分析
3.1 上海近10 年经济总体发展情况
3.2 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 SWOT 分析
3.2.1 竞争优势
3.2.2 竞争弱势
3.2.3 竞争机遇
3.2.4 竞争威胁
第四章 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竟争力的综合评价(实证研究)
4.1 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4.1.1 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4.1.2 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 因子分析过程
第五章 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水平存在问题及原因
5.1 发展总体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
5.2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缺乏总体规划且布局不合理
5.3 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
5.4 高端人力资源不足,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有待改进
5.5 受到现行体制、政策方面的约束比较严重
第六章 增强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6.1 促进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6.2 促进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相关对策
6.2.1 以长三角为腹地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
6.2.2 要进行科学总体规划,合理布局
6.2.3 发挥产业集聚效益,壮大产业基础
6.2.4 积极探索和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加大科技扶持力度
6.2.5 建立和完善政策保障与支撑体系克服各方面限制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服务业发展特点、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 林珊.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2]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J]. 方名山. 科学发展. 2009(11)
[3]产业融合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 吴福象,马健,程志宏. 华东经济管理. 2009(10)
[4]上海服务业发展特征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 王晓娟. 上海经济研究. 2009(05)
[5]中国服务业集聚实证研究及国际比较[J]. 李文秀,胡继明.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6]上海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分析[J]. 顾卫平,冯彦,苏巧勤. 上海经济研究. 2008(03)
[7]美国服务业集聚实证研究[J]. 李文秀. 世界经济研究. 2008(01)
[8]上海知识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和潜力研究[J]. 吴晓隽,高汝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5)
[9]上海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的途径与机理——以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外高桥保税区、赤峰路一条街为例的分析[J]. 杨亚琴. 上海经济研究. 2005(12)
[10]文献综述:生产者服务业概念、特征与区位[J]. 高春亮. 上海经济研究. 2005(11)
博士论文
[1]台湾服务业发展与竞争力分析[D]. 曾文利.厦门大学 2009
[2]知识型服务业科学管理模式与创新研究[D]. 卢静.天津大学 2007
[3]上海市知识服务业发展研究[D]. 吴艳.复旦大学 2007
[4]中国服务业的增长与效率研究[D]. 杨向阳.南京农业大学 2006
[5]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 李金勇.复旦大学 2005
[6]服务业外商投资进入模式与中国服务业发展研究[D]. 郑长娟.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研究[D]. 施甜甜.浙江大学 2010
[2]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研究[D]. 沈斌.重庆大学 2009
[3]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 韩艳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8
[4]生产性服务业与上海经济发展[D]. 谢书英.上海交通大学 2008
[5]生产性服务业的成长动因及对上海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 陈仕权.上海师范大学 2007
[6]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功能提升研究[D]. 崔蕴.华东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37877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的目的
1.1.4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的主要思路和框架结构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框架
1.3 运用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
1.3.1 理论基础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竞争力理论概述
2.1 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特征及其分类
2.1.1 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界定
2.1.2 生产性服务业的特征
2.1.3 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类
2.2 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相关理论
2.2.1 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概念
2.2.2 产业竞争力理论基础
2.3 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相关研究方法
2.3.1 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
2.3.2 因子分析法思想
2.3.3 因子分析法步骤
第三章 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状况分析
3.1 上海近10 年经济总体发展情况
3.2 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 SWOT 分析
3.2.1 竞争优势
3.2.2 竞争弱势
3.2.3 竞争机遇
3.2.4 竞争威胁
第四章 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竟争力的综合评价(实证研究)
4.1 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4.1.1 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4.1.2 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 因子分析过程
第五章 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水平存在问题及原因
5.1 发展总体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
5.2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缺乏总体规划且布局不合理
5.3 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
5.4 高端人力资源不足,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有待改进
5.5 受到现行体制、政策方面的约束比较严重
第六章 增强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6.1 促进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6.2 促进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相关对策
6.2.1 以长三角为腹地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
6.2.2 要进行科学总体规划,合理布局
6.2.3 发挥产业集聚效益,壮大产业基础
6.2.4 积极探索和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加大科技扶持力度
6.2.5 建立和完善政策保障与支撑体系克服各方面限制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服务业发展特点、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 林珊.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2]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J]. 方名山. 科学发展. 2009(11)
[3]产业融合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 吴福象,马健,程志宏. 华东经济管理. 2009(10)
[4]上海服务业发展特征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 王晓娟. 上海经济研究. 2009(05)
[5]中国服务业集聚实证研究及国际比较[J]. 李文秀,胡继明.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6]上海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分析[J]. 顾卫平,冯彦,苏巧勤. 上海经济研究. 2008(03)
[7]美国服务业集聚实证研究[J]. 李文秀. 世界经济研究. 2008(01)
[8]上海知识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和潜力研究[J]. 吴晓隽,高汝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5)
[9]上海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的途径与机理——以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外高桥保税区、赤峰路一条街为例的分析[J]. 杨亚琴. 上海经济研究. 2005(12)
[10]文献综述:生产者服务业概念、特征与区位[J]. 高春亮. 上海经济研究. 2005(11)
博士论文
[1]台湾服务业发展与竞争力分析[D]. 曾文利.厦门大学 2009
[2]知识型服务业科学管理模式与创新研究[D]. 卢静.天津大学 2007
[3]上海市知识服务业发展研究[D]. 吴艳.复旦大学 2007
[4]中国服务业的增长与效率研究[D]. 杨向阳.南京农业大学 2006
[5]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 李金勇.复旦大学 2005
[6]服务业外商投资进入模式与中国服务业发展研究[D]. 郑长娟.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研究[D]. 施甜甜.浙江大学 2010
[2]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研究[D]. 沈斌.重庆大学 2009
[3]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 韩艳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8
[4]生产性服务业与上海经济发展[D]. 谢书英.上海交通大学 2008
[5]生产性服务业的成长动因及对上海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 陈仕权.上海师范大学 2007
[6]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功能提升研究[D]. 崔蕴.华东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378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2937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