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内部扩散研究:基于行业差异性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1-02-18 04:03
本文从行业比较的视角对生产性服务业在大城市内部扩散发展进行研究,发现:我国大城市的郊区县生产性服务业总体上处于发展严重不足的阶段。从影响因子的计量比较看,第二产业发展规模、政府干预、土地成本对生产性服务业由中心区向郊区扩散发展的影响最为广泛,而城市化水平、信息技术水平、人力资本等因素的影响则相对分散。具体来说,第二产业规模是生产性服务业由中心区向郊区集聚的最大促进因素,政府规模则会妨碍生产性服务业向郊区的扩散,土地成本则因为行业不同产生的影响有较大差异。如城市土地成本上升,将有助于金融业向郊区县的扩散发展;但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行业而言,只会放慢其向郊区县扩散的步伐。
【文章来源】:宏观经济研究. 2012,(1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文献回顾及评述
(一) 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发展
(二) 生产性服务业在城市内部的扩散
(三) 生产性服务业城市内部扩散的影响因素探讨
1、人力资本。
2、土地成本。
3、信息技术。
4、市场需求。
5、制度因素。
6、城市化水平。
二、模型构建与实证
(一) 计量模型构建与选择
(二) 数据选取
(三) 模型回归及结果分析
三、结论及建议
(一)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为郊区县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二) 减少政府干预、健全市场机制, 为生产性服务业向郊区县扩散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三) 稳步推进工业向郊区县的转移, 提高郊区县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需求
(四) 制定差异化的行业发展政策,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壮大
(五) 适度引导金融等行业向郊区县的扩散发展, 缓解中心城区高土地成本压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外向发展机制及影响因素——基于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1999—2008年面板数据的研究[J]. 胡国平,徐显峰,刘军,刘晓博. 宏观经济研究. 2012(03)
[2]基于点状数据与GIS的广州大都市区产业空间格局[J]. 田光进,沙默泉. 地理科学进展. 2010(04)
[3]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中国222个城市的经验证据[J]. 陈建军,陈国亮,黄洁. 管理世界. 2009(04)
[4]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地理学探讨[J]. 钟韵. 地理科学. 2009(01)
[5]北京市生产者服务业聚集特征[J]. 邵晖. 地理学报. 2008(12)
[6]中国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 中国工业经济. 2006(09)
[7]中国的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J]. 金煜,陈钊,陆铭. 经济研究. 2006(04)
[8]服务业与中国经济:相关性和加快增长的潜力[J]. 江小涓,李辉. 经济研究. 2004(01)
博士论文
[1]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与效应研究: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D]. 杨玉英.吉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39005
【文章来源】:宏观经济研究. 2012,(1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文献回顾及评述
(一) 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发展
(二) 生产性服务业在城市内部的扩散
(三) 生产性服务业城市内部扩散的影响因素探讨
1、人力资本。
2、土地成本。
3、信息技术。
4、市场需求。
5、制度因素。
6、城市化水平。
二、模型构建与实证
(一) 计量模型构建与选择
(二) 数据选取
(三) 模型回归及结果分析
三、结论及建议
(一)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为郊区县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二) 减少政府干预、健全市场机制, 为生产性服务业向郊区县扩散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三) 稳步推进工业向郊区县的转移, 提高郊区县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需求
(四) 制定差异化的行业发展政策,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壮大
(五) 适度引导金融等行业向郊区县的扩散发展, 缓解中心城区高土地成本压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外向发展机制及影响因素——基于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1999—2008年面板数据的研究[J]. 胡国平,徐显峰,刘军,刘晓博. 宏观经济研究. 2012(03)
[2]基于点状数据与GIS的广州大都市区产业空间格局[J]. 田光进,沙默泉. 地理科学进展. 2010(04)
[3]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中国222个城市的经验证据[J]. 陈建军,陈国亮,黄洁. 管理世界. 2009(04)
[4]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地理学探讨[J]. 钟韵. 地理科学. 2009(01)
[5]北京市生产者服务业聚集特征[J]. 邵晖. 地理学报. 2008(12)
[6]中国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 中国工业经济. 2006(09)
[7]中国的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J]. 金煜,陈钊,陆铭. 经济研究. 2006(04)
[8]服务业与中国经济:相关性和加快增长的潜力[J]. 江小涓,李辉. 经济研究. 2004(01)
博士论文
[1]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与效应研究: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D]. 杨玉英.吉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390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3039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