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演化路径及发展趋向

发布时间:2021-02-24 07:01
  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正在从以往的工业经济转向服务经济,而在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服务业逐渐从制造业的内部独立出来,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特色。生产性服务业是围绕企业生产所实施的保障性服务,作为服务业中的活力部门,在当前已然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而制造也通过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高水平的研发与营销能力,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而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不仅体现在由于差异化优势驱动的互相融合上,还体现在专业化分工所导致的相互剥离方面。因此,需要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手,加大顶层设计与统计决策制度的建设力度,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价值链嵌入制造业价值链,推动生产性服务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文章来源】:全国流通经济. 2020,(31)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特征
二、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
    1.基于分工视角的协同机理
    2.基于竞争力视角的协同机理
    3.基于价值链的协同机理
三、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演化路径
    1.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演化三维一体的模型构建
    2.协同演化模型内容维设置
    3.协同演化模型过程维设置
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路径趋向
    1.加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协同发展顶层设计,打破市场壁垒
    2.加大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统计方法的制度建设,增强产业协同发展决策的数据支撑力度
    3.加大中低端制造业改造设计力度,完善制造业自主创新体系
    4.深化行业分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从制造业剥离进程的加快,降低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运营成本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深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J]. 刘胜,陈秀英.  开放导报. 2019(05)
[2]京津冀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定位[J]. 金浩,刘肖.  中国科技论坛. 2019(10)
[3]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创新机制研究——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J]. 王艳萍,马英乔.  中国商论. 2019(15)
[4]粤港澳大湾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机理分析及对策——基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J]. 徐芳.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19(01)
[5]基于L-V模型的重庆两江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协同发展实证研究[J]. 杨伟,李晓华,张海珍,廖和平,褚远恒.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6]全球价值链上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机制:以上海市为例[J]. 王如忠,郭澄澄.  产经评论. 2018(05)
[7]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研究——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实证分析[J]. 高寿华,刘程军,陈国亮.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8(04)
[8]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对制造效率影响的差异性研究[J]. 唐晓华,张欣钰,李阳.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8(03)
[9]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关系演变——基于外部化—内部化的视角[J]. 邹坦永.  改革与战略. 2016(11)
[10]生产性服务业区域协同发展:机理及效应[J]. 周静.  青海社会科学. 2016(04)



本文编号:30489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30489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5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