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行为、交易费用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1-08-07 12:43
在当前我国经济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产业结构升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而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里最重要的一类,也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应该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了政府和交易费用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两个角度分别进行研究探讨。首先,本文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从总体特征、空间特征和结构特征等角度进行了初步的描述性统计,并进行了我国区域间的对比。其次,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特征性事实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了政府行为和交易费用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机理和路径。在事实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4个待检验的假说,分别是:政府行为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产生负向影响,但政府行为同集聚的关系可能不是线性的;信息交易费用的降低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促进作用;政府行为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有负向影响;市场交易费用的降低会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再次,本文对上述假说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了检验,并且分全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分别回归。对假说1的检验表明政府同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在全国和中西部都存在U型关系,即先阻碍后促进,但东部的二...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框架结构
1.4 拟创新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界定
2.1.1 生产性服务业的定义
2.1.2 生产性服务业的特点
2.1.3 生产性服务业的范围
2.2 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特征研究
2.2.1 传统的产业集聚研究
2.2.2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研究
2.3 产业结构特征研究
2.3.1 产业结构相关概念
2.3.2 有关产业结构的研究
2.4 政府与产业关系研究
2.5 简要评论
第三章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特征性事实
3.1 总体特征
3.1.1 增长率加快,但整体发展仍缓慢
3.1.2 生产性服务业中各具体产业发展情况不同
3.1.3 地区发展情况不平衡
3.2 空间特征
3.2.1 行业层面集聚
3.2.2 地区层面集聚
3.3 结构特征
第四章 政府、交易费用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影响的机理分析与假说提出
4.1 政府与产业关系的相关理论
4.1.1 传统发展经济学理论
4.1.2 新结构经济学理论
4.1.3 公共选择理论
4.2 我国政府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影响的机理分析
4.2.1 正面影响
4.2.2 负面影响
4.3 交易费用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
4.3.1 市场交易费用及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
4.3.2 信息交易费用及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
4.4 假说提出
第五章 政府、交易费用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影响的实证检验
5.1 政府、交易费用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
5.1.1 模型设定与变量定义
5.1.2 计量结果
5.1.3 结果分析
5.1.4 小结
5.2 政府、交易费用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
5.2.1 模型设定与变量定义
5.2.2 计量结果
5.2.3 结果分析
5.2.4 小结
第六章 对策建议
6.1 政府方面
6.1.1 放宽准入限制
6.1.2 降低交易费用
6.2 企业方面
6.2.1 加强技术创新,拓宽服务产品业务范围
6.2.2 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同制造业的协同关系
结论
7.1 结论
7.2 本文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常态背景下服务业就业的滞后风险[J]. 丁守海,丁洋,沈煜,南毓. 中国软科学. 2016(09)
[2]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区域互动——横向省际竞争和纵向地方跟进[J]. 黄亮雄,王贤彬,刘淑琳,韩永辉. 中国工业经济. 2015(08)
[3]中国式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产业升级还是短期经济增长[J]. 孙早,席建成. 中国工业经济. 2015(07)
[4]政府扶持与新型产业发展——以新能源为例[J]. 周亚虹,蒲余路,陈诗一,方芳. 经济研究. 2015(06)
[5]中国产业政策的最优实施空间界定——补贴效应、竞争兼容与过剩破解[J]. 黄先海,宋学印,诸竹君. 中国工业经济. 2015(04)
[6]经济开发区、地区比较优势与产业结构调整[J]. 李力行,申广军. 经济学(季刊). 2015(03)
[7]中国为何过早进入再分散:产业政策与经济地理[J]. 吴意云,朱希伟. 世界经济. 2015(02)
[8]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推进城市化了吗?[J]. 韩峰,洪联英,文映.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4(12)
[9]产业政策激励了公司投资吗[J]. 黎文靖,李耀淘. 中国工业经济. 2014(05)
[10]政府规模、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基于我国20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J]. 李筱乐. 国际贸易问题. 2014(05)
本文编号:3327823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框架结构
1.4 拟创新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界定
2.1.1 生产性服务业的定义
2.1.2 生产性服务业的特点
2.1.3 生产性服务业的范围
2.2 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特征研究
2.2.1 传统的产业集聚研究
2.2.2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研究
2.3 产业结构特征研究
2.3.1 产业结构相关概念
2.3.2 有关产业结构的研究
2.4 政府与产业关系研究
2.5 简要评论
第三章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特征性事实
3.1 总体特征
3.1.1 增长率加快,但整体发展仍缓慢
3.1.2 生产性服务业中各具体产业发展情况不同
3.1.3 地区发展情况不平衡
3.2 空间特征
3.2.1 行业层面集聚
3.2.2 地区层面集聚
3.3 结构特征
第四章 政府、交易费用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影响的机理分析与假说提出
4.1 政府与产业关系的相关理论
4.1.1 传统发展经济学理论
4.1.2 新结构经济学理论
4.1.3 公共选择理论
4.2 我国政府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影响的机理分析
4.2.1 正面影响
4.2.2 负面影响
4.3 交易费用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
4.3.1 市场交易费用及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
4.3.2 信息交易费用及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
4.4 假说提出
第五章 政府、交易费用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影响的实证检验
5.1 政府、交易费用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
5.1.1 模型设定与变量定义
5.1.2 计量结果
5.1.3 结果分析
5.1.4 小结
5.2 政府、交易费用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
5.2.1 模型设定与变量定义
5.2.2 计量结果
5.2.3 结果分析
5.2.4 小结
第六章 对策建议
6.1 政府方面
6.1.1 放宽准入限制
6.1.2 降低交易费用
6.2 企业方面
6.2.1 加强技术创新,拓宽服务产品业务范围
6.2.2 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同制造业的协同关系
结论
7.1 结论
7.2 本文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常态背景下服务业就业的滞后风险[J]. 丁守海,丁洋,沈煜,南毓. 中国软科学. 2016(09)
[2]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区域互动——横向省际竞争和纵向地方跟进[J]. 黄亮雄,王贤彬,刘淑琳,韩永辉. 中国工业经济. 2015(08)
[3]中国式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产业升级还是短期经济增长[J]. 孙早,席建成. 中国工业经济. 2015(07)
[4]政府扶持与新型产业发展——以新能源为例[J]. 周亚虹,蒲余路,陈诗一,方芳. 经济研究. 2015(06)
[5]中国产业政策的最优实施空间界定——补贴效应、竞争兼容与过剩破解[J]. 黄先海,宋学印,诸竹君. 中国工业经济. 2015(04)
[6]经济开发区、地区比较优势与产业结构调整[J]. 李力行,申广军. 经济学(季刊). 2015(03)
[7]中国为何过早进入再分散:产业政策与经济地理[J]. 吴意云,朱希伟. 世界经济. 2015(02)
[8]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推进城市化了吗?[J]. 韩峰,洪联英,文映.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4(12)
[9]产业政策激励了公司投资吗[J]. 黎文靖,李耀淘. 中国工业经济. 2014(05)
[10]政府规模、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基于我国20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J]. 李筱乐. 国际贸易问题. 2014(05)
本文编号:33278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3327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