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制造业空间效应及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选择
发布时间:2021-08-21 16:26
通过空间计量模型考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与制造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后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水平及多样化水平与制造业集聚呈倒U型关系,同时城市化水平会对服务业发展模式与制造业集聚关系产生影响。分区域模型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层次、要素禀赋等因素有所差异,东部地区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与生产性服务业呈线性关系,适合选择多样化发展模式;中部地区呈倒U型关系,现阶段中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更适合选择多样化发展模式;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呈正U型关系,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发展都将促进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文章来源】:企业经济. 2020,39(0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2003年制造业集聚局部Moran"s I指数散点图
图1 2003年制造业集聚局部Moran"s I指数散点图城市化水平直接影响服务业发展,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服务业发展模式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也会有所改变。因此,模型(5)和模型(6)分别加入了城市化水平和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水平交互项以及城市化水平和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水平的交互项进行回归。模型(5)中,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与制造业集聚仍然呈现倒U型关系,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水平与城市化水平交互项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但是在加入交互项之后,拐点绝对值5.23,向左移动。即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水平对制造业集聚的空间效应将更快地实现由上升到下降的转变。按照当前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水平,各区域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模式对制造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均呈现下降趋势。模型(6)中,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水平二次项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在空间上与制造业集聚呈现倒U型关系,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水平与城市化水平交互项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加入交互项之后,拐点值向右移动到5.26。即,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对制造业集聚空间溢出效应由上升到下降的过程出现滞后,空间溢出效应得到强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PVAR模型的东北地区城市化、工业化与人口集聚分析[J]. 李天籽,王伟,邓丽君. 人口学刊. 2018(06)
[2]城市基础设施对集聚经济的影响研究——基于总量和结构的双重视角[J]. 宋春合,吴福象. 现代经济探讨. 2018(08)
[3]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城市规模与经济绩效提升——基于空间计量的实证研究[J]. 曹聪丽,陈宪. 中国经济问题. 2018(02)
[4]城市规模、门槛效应与人力资本外部性[J]. 王珍珍,穆怀中.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8(02)
[5]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溢出效应研究——基于城市等级视角[J]. 陈阳,唐晓华. 财贸研究. 2018(01)
[6]产业聚集与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J]. 杨浩昌,李廉水,刘军. 科研管理. 2018(01)
[7]生产服务化与制造业转型升级[J]. 张志醒,刘东升. 现代经济探讨. 2018(01)
[8]中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空间效应分析[J]. 张虎,韩爱华,杨青龙.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7(02)
[9]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联动发展行业差异性分析[J]. 唐晓华,张欣钰.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6(07)
[10]制造业服务化与价值链升级[J]. 刘斌,魏倩,吕越,祝坤福. 经济研究. 2016(03)
本文编号:3355946
【文章来源】:企业经济. 2020,39(0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2003年制造业集聚局部Moran"s I指数散点图
图1 2003年制造业集聚局部Moran"s I指数散点图城市化水平直接影响服务业发展,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服务业发展模式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也会有所改变。因此,模型(5)和模型(6)分别加入了城市化水平和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水平交互项以及城市化水平和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水平的交互项进行回归。模型(5)中,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与制造业集聚仍然呈现倒U型关系,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水平与城市化水平交互项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但是在加入交互项之后,拐点绝对值5.23,向左移动。即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水平对制造业集聚的空间效应将更快地实现由上升到下降的转变。按照当前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水平,各区域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模式对制造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均呈现下降趋势。模型(6)中,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水平二次项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在空间上与制造业集聚呈现倒U型关系,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水平与城市化水平交互项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加入交互项之后,拐点值向右移动到5.26。即,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对制造业集聚空间溢出效应由上升到下降的过程出现滞后,空间溢出效应得到强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PVAR模型的东北地区城市化、工业化与人口集聚分析[J]. 李天籽,王伟,邓丽君. 人口学刊. 2018(06)
[2]城市基础设施对集聚经济的影响研究——基于总量和结构的双重视角[J]. 宋春合,吴福象. 现代经济探讨. 2018(08)
[3]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城市规模与经济绩效提升——基于空间计量的实证研究[J]. 曹聪丽,陈宪. 中国经济问题. 2018(02)
[4]城市规模、门槛效应与人力资本外部性[J]. 王珍珍,穆怀中.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8(02)
[5]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溢出效应研究——基于城市等级视角[J]. 陈阳,唐晓华. 财贸研究. 2018(01)
[6]产业聚集与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J]. 杨浩昌,李廉水,刘军. 科研管理. 2018(01)
[7]生产服务化与制造业转型升级[J]. 张志醒,刘东升. 现代经济探讨. 2018(01)
[8]中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空间效应分析[J]. 张虎,韩爱华,杨青龙.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7(02)
[9]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联动发展行业差异性分析[J]. 唐晓华,张欣钰.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6(07)
[10]制造业服务化与价值链升级[J]. 刘斌,魏倩,吕越,祝坤福. 经济研究. 2016(03)
本文编号:33559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3355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