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生产性服务业对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的贡献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9 17:2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五个统筹,并将城乡统筹放在首位。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还是西方新古典主义或者发展经济学都从不同层面上深入探讨了城乡统筹的本质和关键内容。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时期。工业化、城市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转变过程。鉴于生产方式对生活方式转变的决定性作用,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把现代生产方式对传统生产方式的根本性改造作为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其发展过程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实现城乡产业协调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城乡发展差距的缩小是以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提高为基础的,没有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强大,城乡统筹发展就失去了支撑。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城乡产业分割,需要在保存城乡产业特色的前提下建立起一种新型的产业关系,尤其是要注重发展城乡关联产业,在城乡产业之间形成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赖关系,同时适应城市与产业的动态发展,不断优化和调整城乡产业布局。论文将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的成都市作为研究对象,是考虑到成都市既是西部地...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生产性服务业对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的贡献作用研究


1996一2005年成都市生产性服务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和GDP比较图

生产性服务业,成都市,内部结构,计算机服务


成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近几年来相对较稳定。其中:金融保险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约为1/3,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稳定在1/4左右,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略高于8%(见图7)。图7成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图而不同年度之间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各行业之间变化趋势不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保险业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趋势,其中金融保险业下降幅度最大,在1996至2005年的10年间下降了4.69%。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则均有上扬趋势,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上升幅度最大,上升了6.22个百分点(见图8)。

变化图,生产性服务业,成都市,内部结构


图8199丘一2005年成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变化图4.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发展不均衡成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各行业间发展不均衡,存在着较大差距。交通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保险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在生产性服处于相对突出的地位。2005年,这三个行业产值之和占到了生产性服务业90%以上。从就业人数来看,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所占比重最高,接近服务业总就业人数的45%。从各个行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来看,金融保险(3.4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次之(2.23%),说明这两个行就业人数比重不大,但劳动力投入的产出效率却很高,属于高赢利、高收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金融保险业的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和服务分居各行业的前2位,说明成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大,对资金的需求旺盛。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尽管增长速度较快,但产值然很低,比较劳动生产率也很低,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和服务密度都很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研究[J]. 戴宾.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07(06)
[2]生产性服务业与地区产业竞争力的提升[J]. 王保伦,路红艳.  经济问题探索. 2007(07)
[3]城乡统筹发展实现路径探讨[J]. 黄伯勇.  农村经济. 2007(06)
[4]基础设施投资城乡统筹的有效性探讨[J]. 刘明慧.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 2007(03)
[5]城乡统筹与农民的“国民待遇”[J]. 夏英.  中国经贸导刊. 2007(10)
[6]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梳理和深入探讨[J]. 杨立新,蔡玉胜.  税务与经济. 2007(03)
[7]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基于思路与对策研究[J]. 赵彦朝.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7(05)
[8]论县域经济的发展与城乡统筹的制度创新[J]. 张艳萍,朱敏.  理论导刊. 2007(05)
[9]城乡统筹发展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J]. 林梅.  科学社会主义. 2007(02)
[10]工业化和城市化协调推进的城乡统筹发展研究[J]. 陈永国,李士龙.  价值工程. 2007(04)



本文编号:33924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33924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a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