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社会共生视角下的森林康养

发布时间:2021-09-17 12:21
  社会共生现象是一种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的社会存在,可以从主体、资源与约束条件三要素入手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理论还原。为了探讨社会共生理论对森林康养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文章从社会共生理论在森林康养研究中的适用性、矛盾与价值、共生关系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以及共生演化的模式和机制四个方面,阐述了基于社会共生的视角研究森林康养内涵的问题。分析认为:森林康养是多个主体在合理的"度"之内共享森林资源,共生主体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形成共生关系。随着环境的变化和共生主体自身的变化,共生关系也会调整至新的平衡状态。在外部动力和内生动力机制作用下,共生主体对于森林资源彼此共享,形成共享型共生模式。森林康养的基础是利用森林资源,"以人类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忽视自然规律的行为就会破坏人与森林的平衡关系。强调人与森林的共生关系下,树立人与森林和谐共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目标,加强分配与分享森林资源的约束条件,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共赢共生。文章结合我国森林康养的发展现状,从政府把握"度"、引入社会资本、优化行业模式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 

【文章来源】:林业经济. 2020,42(09)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社会共生视角下的森林康养


森林资源共享型共生模式

森林


七里坪森林康养基地起步于优先发展地产,配套开发了七里镇和七里坪景区,继而不断完善和发展,可以说地产业的介入为景区由传统旅游业过渡到森林康养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持,加之峨眉山悠久的历史文化,经营范围涉及旅游、农林产品、医疗、养老、文化等多个领域,大力打造以“文化旅游地产、健康产业、生态农业”为重点的多产业融合的森林康养产业,逐步形成独具七里坪特色,具有差异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开发建设、经营管理模式。强大的营销能力和成熟的运营模式带动了当地政府的收益,增加了大量就业机会。据统计,当地村民年人均纯收入已从开发前的不足2000元,上升到2017年的2万元左右。一个400户的小山村,就有小轿车近300辆,还开办了60多家农家乐,每年向地方政府缴纳税收1亿元左右(吴冕,2018)。经过不断探索,七里坪完成了开发建设和经营从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到森林康养的转型升级。七里坪森林康养基地开发和建设的成功经验包括三个方面:(1)资源互动方面,在突出七里坪陆地特色资源的同时,将七里坪河流等水域资源的开发利用与陆地资源有机结合,并适当开发蓝天项目,实现水、陆、空资源整合互动发展;(2)产业联动方面,发挥旅游业带动作用,将旅游项目与当地的生态农业、文化产业等紧密结合,推动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协调发展;(3)和谐可持续发展理念方面,坚持共生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步转变村民经济运营方式,保护村民利益,提高村庄建设标准,改善村民生活质量。

示意图,森林,示意图,社会


社会主体在共生网络里以合理的“度”分享资源,形成利益相关体,共生其中。“社会共生”期望达到“合理的共生关系”。社会共生主体之间以“资源”为纽带建立共生关系,社会共生的机制是“斗争与妥协的互动”(胡守钧等,2016)。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是地球生态的重要平衡者。很早以前,人们与森林接触后会感到轻松、舒适。德国等国外研究发现,森林神奇的独特之处在于,森林有助于降血糖、改善睡眠、预防癌症等,适宜人类居住,有益人体健康,能够改善人们生活和生命质量。森林资源的可用性和多用性功能如图1所示。可见,森林康养功能的根基是利用森林资源,依据是医学相关理论和技术,凸显的是森林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向社会提供多层次、高质量的康养服务。开展森林康养事业是关乎民生并与生态相结合的社会存在,体现了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统一体。随着森林康养受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和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借助社会学原理研究森林康养问题,将为森林康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种新视界和新方法,社会共生理论的内涵和特点是适合森林康养研究的。因此,可以运用社会共生理论的主体、资源和约束条件对森林康养进行深入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森林康养服务功能与消费者需求耦合协调分析——基于黑龙江省三大森林康养基地调查数据[J]. 刘志明,王悦霖,江林霖,吕洁华.  林业经济. 2020(01)
[2]微观视角看康养:特色鲜明 后劲长远[J]. 乔燕艳,贾翔.  四川省情. 2019(12)
[3]首批国家森林小镇建设试点的实践进展分析[J]. 张英杰,曾迎香,张金珠,程宝栋.  林业经济. 2019(09)
[4]共生理论视阈下生态文明建设必然性研究[J]. 王萌,阴燕云.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18)
[5]基于产业共融的森林康养产业创新发展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J]. 张慧琴,翟绪军,何丹.  林业经济. 2019(08)
[6]我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现状及路径探析——基于典型地区研究[J]. 束怡,楼毅,张宏亮,汪涵.  世界林业研究. 2019(04)
[7]云南省森林康养产业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措施[J]. 王文娇.  山西农经. 2019(08)
[8]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动力机理研究[J]. 郑贵军,段菁阳,刘俊昌.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9]基于不同类型的森林康养资源评价研究[J]. 潘洋刘,曾进,刘苑秋,文野,晏琪,古新仁.  林业经济问题. 2018(06)
[10]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推进现代林业转型升级的思考[J]. 张绍全.  林业经济. 2018(08)

硕士论文
[1]四川森林康养产业模式研究[D]. 吴冕.四川农业大学 2018
[2]共生理论视角下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 宁悦.中共中央党校 2018
[3]高技术产业共生理论研究[D]. 郎春雷.合肥工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3987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33987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d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