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0 22:06
本文从产业关联、市场邻近、土地成本、知识溢出、产业结构、制度环境等六个方面探讨其对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影响机理。运用2007~2017年湖南省及其13个地州市的年鉴数据和投入产出数据,测度两大产业内不同组合间的协同集聚度和产业关联度,然后运用统计分析和固定效应模型验证相关假设。结果表明:市场邻近、产业结构、城市规模与两业协同集聚呈不同程度的倒"U"型关系,知识溢出、市场化水平、开放程度、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有不同程度促进作用,产业关联度、土地成本影响不明显。最后,本文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对策建议。
【文章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05)
【文章页数】:5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研究——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实证分析[J]. 高寿华,刘程军,陈国亮.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8(04)
[2]科技金融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影响研究[J]. 张玉华,张涛. 中国软科学. 2018(03)
[3]新中国产业结构演变述论(1949—2016)[J]. 郭旭红,武力.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8(01)
[4]中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空间效应分析[J]. 张虎,韩爱华,杨青龙.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7(02)
[5]中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测度及影响因素[J]. 吉亚辉,甘丽娟. 中国科技论坛. 2015(12)
[6]外部性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影响——以天津市为例[J]. 席强敏. 城市问题. 2014(10)
[7]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与协同集聚[J]. 江曼琦,席强敏.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1)
[8]产业关联、空间地理与二三产业共同集聚——来自中国212个城市的经验考察[J]. 陈国亮,陈建军. 管理世界. 2012(04)
博士论文
[1]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区域增长效应研究[D]. 陈文翔.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8
[2]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机理及效应:理论分析与经验求证[D]. 陈晓峰.苏州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29235
【文章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05)
【文章页数】:5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研究——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实证分析[J]. 高寿华,刘程军,陈国亮.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8(04)
[2]科技金融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影响研究[J]. 张玉华,张涛. 中国软科学. 2018(03)
[3]新中国产业结构演变述论(1949—2016)[J]. 郭旭红,武力.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8(01)
[4]中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空间效应分析[J]. 张虎,韩爱华,杨青龙.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7(02)
[5]中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测度及影响因素[J]. 吉亚辉,甘丽娟. 中国科技论坛. 2015(12)
[6]外部性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影响——以天津市为例[J]. 席强敏. 城市问题. 2014(10)
[7]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与协同集聚[J]. 江曼琦,席强敏.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1)
[8]产业关联、空间地理与二三产业共同集聚——来自中国212个城市的经验考察[J]. 陈国亮,陈建军. 管理世界. 2012(04)
博士论文
[1]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区域增长效应研究[D]. 陈文翔.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8
[2]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机理及效应:理论分析与经验求证[D]. 陈晓峰.苏州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292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3429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