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如何影响制造业结构升级?——一个集聚经济与熊彼特内生增长理论的综合框架
发布时间:2021-12-24 02:14
本文在集聚经济和熊彼特内生增长理论基础上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并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通过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和技术外溢效应,对本地和周边地区制造业结构升级均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而多样化集聚仅通过规模经济效应促进了本地区制造业结构升级,且长期效应大于短期。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盲目跟进中央的相似产业政策是导致生产性服务业低质量多样化集聚,进而未对周边地区产生空间外溢效应的重要原因;生产性服务业在东部地区的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以及在中西部地区的专业化集聚,均显著促进了本地和周边地区制造业结构升级,而在中西部地区的多样化集聚则产生了极为有限,甚至不利的影响。在制造业结构升级过程中,金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更适合选择专业化集聚模式,而交通运输、商务服务、批发零售等中低端生产性服务业则在多样化集聚环境中更易于发挥结构升级效应。不同的是,金融业专业化集聚、批发零售业多样化集聚仅有短期影响,而无长期效应;而交通运输、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则仅有本地效应,无空间外溢效应。
【文章来源】:管理世界. 2020,36(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24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三、理论框架与计量模型
(一) 理论分析框架
1. 制造业行业最终产品部门厂商行为
2. 制造业行业中间产品部门厂商行为
3. 生产性服务部门
4. 制造业结构升级
(二) 动态空间计量模型设定
四、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五、动态空间面板计量估计与结果分析
(一) 空间权重矩阵与空间计量估计结果
(二)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制造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机制检验
(三) 对影响机制的进一步检验
六、稳健性检验
(一) 制造业结构升级指标差异
(二)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指标与估计样本差异
(三) 对内生性问题的进一步处理
七、进一步分析
(一) 基于分时段样本的动态空间计量检验
(二) 基于不同地区和不同生产性服务行业的异质性分析
1. 基于分地区样本的动态空间计量检验
2. 基于细分生产性服务行业集聚的动态空间计量检验
八、结论与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提升城市经济增长质量了吗?[J]. 曾艺,韩峰,刘俊峰.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9(05)
[2]投资、结构转型与劳动生产率增长[J]. 郭凯明,余靖雯,吴泽雄. 金融研究. 2018(08)
[3]人力资本、技术进步与制造业升级[J]. 阳立高,龚世豪,王铂,晁自胜. 中国软科学. 2018(01)
[4]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升级[J]. 刘奕,夏杰长,李垚. 中国工业经济. 2017(07)
[5]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研究——来自230个城市微观企业的证据[J]. 宣烨,余泳泽.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7(02)
[6]劳动力供给变化对制造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J]. 阳立高,龚世豪,韩峰. 财经研究. 2017(02)
[7]创新驱动发展的理论基础、内涵与评价[J]. 王海燕,郑秀梅. 中国软科学. 2017(01)
[8]技术进步与中国工业结构升级[J]. 杨智峰,汪伟,吴化斌. 财经研究. 2016(11)
[9]中国雾霾污染治理的经济政策选择——基于空间溢出效应的视角[J]. 邵帅,李欣,曹建华,杨莉莉. 经济研究. 2016(09)
[10]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与企业出口的二元边际——基于中国微观企业数据的经验研究[J]. 刘斌,王乃嘉. 中国工业经济. 2016(09)
本文编号:3549629
【文章来源】:管理世界. 2020,36(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24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三、理论框架与计量模型
(一) 理论分析框架
1. 制造业行业最终产品部门厂商行为
2. 制造业行业中间产品部门厂商行为
3. 生产性服务部门
4. 制造业结构升级
(二) 动态空间计量模型设定
四、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五、动态空间面板计量估计与结果分析
(一) 空间权重矩阵与空间计量估计结果
(二)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制造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机制检验
(三) 对影响机制的进一步检验
六、稳健性检验
(一) 制造业结构升级指标差异
(二)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指标与估计样本差异
(三) 对内生性问题的进一步处理
七、进一步分析
(一) 基于分时段样本的动态空间计量检验
(二) 基于不同地区和不同生产性服务行业的异质性分析
1. 基于分地区样本的动态空间计量检验
2. 基于细分生产性服务行业集聚的动态空间计量检验
八、结论与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提升城市经济增长质量了吗?[J]. 曾艺,韩峰,刘俊峰.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9(05)
[2]投资、结构转型与劳动生产率增长[J]. 郭凯明,余靖雯,吴泽雄. 金融研究. 2018(08)
[3]人力资本、技术进步与制造业升级[J]. 阳立高,龚世豪,王铂,晁自胜. 中国软科学. 2018(01)
[4]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升级[J]. 刘奕,夏杰长,李垚. 中国工业经济. 2017(07)
[5]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研究——来自230个城市微观企业的证据[J]. 宣烨,余泳泽.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7(02)
[6]劳动力供给变化对制造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J]. 阳立高,龚世豪,韩峰. 财经研究. 2017(02)
[7]创新驱动发展的理论基础、内涵与评价[J]. 王海燕,郑秀梅. 中国软科学. 2017(01)
[8]技术进步与中国工业结构升级[J]. 杨智峰,汪伟,吴化斌. 财经研究. 2016(11)
[9]中国雾霾污染治理的经济政策选择——基于空间溢出效应的视角[J]. 邵帅,李欣,曹建华,杨莉莉. 经济研究. 2016(09)
[10]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与企业出口的二元边际——基于中国微观企业数据的经验研究[J]. 刘斌,王乃嘉. 中国工业经济. 2016(09)
本文编号:35496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3549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