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就业吸纳能力的实证分析
本文关键词: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就业吸纳能力的实证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现代服务业 就业吸纳能力 就业弹性 结构偏离度
【摘要】:依据我国1991~2012年的相关数据,采用就业弹性回归法、就业弹性差分法、产业结构偏离度法等对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就业吸纳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现代服务业经济增长与就业人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就业比重都相对偏低;现代服务业中的房地产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是未来就业吸纳能力较强的行业。针对研究结果就如何实现现代服务业与就业增长的协调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作者单位】: 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现代服务业 就业吸纳能力 就业弹性 结构偏离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现代服务业发展质量评价对省区经济差异的影响研究》(13CJL060) 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项目(12205994711)
【分类号】:F719;F249.2
【正文快照】: 一、研究背景现代服务业是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和信息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流程和管理方式基础上的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产业,具有就业增长弹性大、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等特征[1]。随着全球范围内服务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的不断增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方光罗;;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米利群;刘茉;;现代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研究——以秦皇岛市为例[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刘辉群;;我国现代服务业就业增长效应分析[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4 景跃军;孙昱淇;;长春市现代服务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人口学刊;2012年06期
5 纪韶;王珊娜;;特大城市服务业就业弹性的实证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6 朱敏;吴会香;;更好地发挥现代服务业的就业促进作用[J];中国财政;2011年02期
7 吉亚辉;朱树明;;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实证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4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沙振权;温飞;胡贝斌;;现代服务业内涵及演进方向的述评[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沈占波;王伟;;河北省服务创新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9年08期
3 孙晓圣;孙红军;李红;;现代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探讨[J];绿色科技;2012年04期
4 杨韶艳;王慧春;;宁夏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5 魏亚男;魏玉芝;;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10期
6 周灵灵;;中国就业弹性的变动趋势及原因:综述与评析[J];劳动经济评论;2014年00期
7 周灵灵;;中国就业弹性的变动趋势及原因:综述与评析[J];劳动经济评论;2014年01期
8 向书坚;温婷;;中国现代服务业就业优势效应的区域差异性分析——基于空间偏离-份额模型的实证检验[J];科技管理研究;2015年09期
9 杨楠;;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J];中国市场;2013年14期
10 安锦;陈争辉;;中国文化产业的就业效应[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安然;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就业效应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2 王珊娜;北京市服务业就业效应的实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3 高蕾;重庆与京津沪现代服务业就业效应比较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4年
4 王婷婷;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就业效应测度模型及其应用[D];湖南大学;2013年
5 兰玉娇;我国居民服务业就业效应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6 彭瑶;长沙市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的角色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7 刘广宁;衡水市桃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边文霞;;对北京市就业形势与就业结构的分析[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李娟;;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02期
3 王翔;;就业吸纳、产业集聚与生产者服务业发展[J];财经论丛;2011年01期
4 程大中,黄雯;中国服务业的区位分布与地区专业化[J];财贸经济;2005年07期
5 郑吉昌;何万里;夏晴;;论现代服务业的隐性就业增长机制[J];财贸经济;2007年08期
6 张晓军;潘芳;张若曦;齐元静;;我国特大城市发展的状况、特征及问题刍议[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12期
7 李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年07期
8 刘辉煌;刘小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的实证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9 邱灵;申玉铭;任旺兵;;北京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联及空间分布[J];地理学报;2008年12期
10 张车伟,蔡f ;就业弹性的变化趋势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关长海;城市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越山;徐竹明;;城市吸纳能力有多强[J];时代潮;2002年19期
2 曾世宏;马铭;;高增长背景下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低就业吸纳能力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产经评论;2013年04期
3 魏檬燕;韦振威;;苏州市中小企业就业吸纳能力调查及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2014年12期
4 叶逢杰;;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及其管理[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20期
5 肖海翔;张佳琦;;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的实证分析[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6 孔令锋;;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实证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1年02期
7 刘辉煌;刘小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的实证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8 傅晓明;;论提高整体素质、增强吸纳能力与武汉城市圈人力资源整合问题的关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9 牛伟芝;王建军;;内蒙古生产性服务业低就业吸纳能力的分析及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23期
10 王晓君;;经济增长对劳动力吸纳能力的实证分析[J];中国国情国力;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曾兴华;民企外企对劳动力吸纳能力最强[N];惠州日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刘海 见习记者 廖赓;本地企业吸纳能力强 外地企业难吊南充农民工“胃口”[N];南充日报;2009年
3 记者 祁博;促就业需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N];商丘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成静;基于投入产出法的产业结构与就业吸纳能力关系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2 马铭;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与结构优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596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559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