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第三产业发展与就业增长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6 12:06
本文关键词:安徽省第三产业发展与就业增长的关系研究
【摘要】:第三产业发展快慢与否以及各行业发展状况经常被用来作为衡量国家或地区的生产力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促进工业生产发展,满足人民生活中的各种需要,而且可以促进城镇化,吸收剩余劳动力,缓解就业压力。发展第三产业并且促使第三产业结构向合理化方向调整,不仅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同时可以改变不合理的就业结构,吸纳更多劳动力就业。安徽省作为中部一个人口大省,每年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人数占全省劳动力数量的比重较大,即使这样,省内解决就业仍然是个严峻问题。发展第三产业,不仅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同时可以解决一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然而目前安徽省第三产业在发展以及促进就业方面却产生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就业结构脱离产业结构,行业的向前发展没有提高就业即没有实现同步发展;第三产业内部各产业在整个产业中所占份额不合理,传统的服务业如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产值份额较高,现代科技含量高、管理水平先进的服务业产值在整个第三产业占据较低比重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在研究时,既用了文献研究的方法,也通过大量数据来做定量分析,并使用Eviews和Origin等软件做研究。首先,使用经济统计方法对基础数据做一系列研究,分析安徽省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和与之紧密相关的就业结构的动态变化过程,指出第三产业的就业发展与产业发展不同步问题。其次,运用一些计量方法对安徽省第三产业的产业发展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选择的经济指标有就业弹性系数、产业与就业的结构偏离度以及运用Eviews软件进行实证,多角度来分析二者之间的互相影响关系。通过分析就业弹性,可以得出某一行业或产业产值的增加对本行业或本产业就业人数的影响程度;分析产业与就业的结构偏离度,可以确定安徽省第三产业各行业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不搭配程度;利用Eviews软件的实证,做格兰杰的因果检验以及进一步的协整检验,探讨就业与产业的因果关系,确定原因与结果,以及这种原因对结果的影响程度。最后使用Origin画图软件,画出安徽省第三产业各行业就业总人数与就业比重的变动图,并与国内或其他国家发展经验相比较,分析安徽省第三产业各产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和与之相关的就业潜力。针对安徽省第三产业未来的发展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安徽省第三产业未来发展重点主要是:首先促进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向合理化方向发展,并且就业也要逐渐改变目前的不合理现状,为了实现这种改变,要加强第三产业的市场化改革。其次是为了实现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实现产业的整体快速发展,把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作为整个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发挥其对其他行业的带动性,从政策、资金等角度加大对其的扶持。再次,产业的发展结构调整离不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未来必将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性行业,因此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作为战略性方向,促进其向第三产业主导地位方向发展。最后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参与,因此劳动力的素质提高是实现产业发展的关键,要加强对劳动力的培训与教育,增加人力资本投入。
【关键词】:第三产业发展 就业 协调发展 行业前景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49.27;F719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引言9-22
- 第一节 选题背景9-10
- 第二节 文献综述10-17
- 一、第三产业与就业关系研究综述10-14
- 二、关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研究14-17
- 第三节 第三产业及相关概念的界定17-19
- 一、第三产业的概念界定17-18
- 二、现代服务业的概念界定18-19
- 第四节 论文的逻辑框架及研究方法19-22
- 一、论文的主要内容19-21
- 二、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21
- 三、论文的研究方法21-22
- 第二章 第三产业发展及行业划分相关理论22-27
- 第一节 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划分方法22-23
- 第二节 关于第三产业演变的经典理论23-27
- 一、格鲁伯和沃克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理论23-24
- 二、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24-25
- 三、富克斯的服务经济理论25-27
- 第三章 安徽省第三产业发展与就业增长动态变化分析27-34
- 第一节 安徽省第三产业内部产值结构的动态变化27-29
- 一、安徽省第三产业内部产值比重的变化分析27-29
- 二、安徽省第三产业内部产值变动及现状分布29
- 第二节 安徽省第三产业内部就业人员比重的动态演变29-34
- 一、安徽省第三产业内部就业人员比重的变化29-33
- 二、安徽省第三产业内部就业人员变动及现状分布33-34
- 第四章 安徽省第三产业发展与就业增长关系分析34-51
- 第一节 第三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弹性分析34-36
- 第二节 安徽省第三产业就业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偏离度分析36-40
- 一、安徽省就业结构对产业结构的总偏离度分析37-39
- 二、安徽省分三次产业就业对产业的偏离度分析39-40
- 第三节 安徽省第三产业发展与就业增长的实证分析40-44
- 一、第三产业发展与就业增长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41-42
- 二、第三产业与就业增长的协整性分析42-44
- 第四节 安徽省第三产业各行业发展对就业贡献程度分析44-51
- 一、流通部门44-46
- 二、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46-48
- 三、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48-51
- 第五章 对策建议及研究结论51-57
- 第一节 相关结论51-52
- 第二节 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与就业增长相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52-57
- 一、促进第三产业优化升级,加强市场化程度52-53
- 二、促进第三产业结构升级,,把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突破口53-54
- 三、促进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培育第三产业发展主体54-55
- 四、合理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55-57
- 参考文献57-60
- 致谢60-61
-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凯;;中国服务业内部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J];财贸经济;2006年10期
2 顾乃华;李江帆;;中国服务业技术效率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6年01期
3 吕一清;何跃;;基于灰色神经网络的第三产业发展趋势的预测模型[J];统计与决策;2011年04期
4 杜俊娟;;我国第三产业行业波动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1年2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臧霄鹏;我国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及其生产率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惠娟;中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演变规律[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周良军;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统计分析[D];湖南大学;2005年
3 朱剑;江西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优化探索[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4 王一凡;我国第三产业波动态势及其与国民经济的联动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762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576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