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能力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2 16:05
本文关键词:广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能力研究
【摘要】:基于现代分工深化和产业改造升级的趋势,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中的贡献日益显著,是产业向生态化和低碳化演进的先锋,其发展能力的增长有益于产业、城市和区域的互助共进,对推动经济转型具有战略性意义。目前,广西正全力推进工业化建设进程,需要生产性服务业提供广泛、多样的服务,那么加快建设广西生产性服务业,将有利于构筑产业间的互动融合机制,簇成产业集群布局,提高产业资源配置效率,形成良好的产业联动发展模式,推进广西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本文研究广西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能力,先从理论方面入手,明确了生产性服务业的范围和分类,界定了产业的发展能力内涵,阐述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能力的理论依据,并深入对比探讨了关于产业发展能力的各种评价方法的实用性;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描述现阶段的发展水平和构建评价体系得出,虽然目前广西生产性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内部结构和主要行业成长状况方面在不断前进的同时仍有缺憾,但其综合发展能力的成长呈上升轨迹,表明了广西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正逐步提高;最后依据发展过程中反映的优势与劣势,提出适宜的对策措施,对未来广西以及西部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广西 生产性服务业 发展能力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71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22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1
- 1.1.1 研究背景9
- 1.1.2 研究意义9-11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11-18
- 1.2.1 经济学视角研究综述11-15
- 1.2.2 地理学视角研究综述15-18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18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18-19
- 1.3.1 研究目标18
- 1.3.2 研究方法18-19
- 1.4 研究内容19-22
- 1.4.1 框架结构19-20
- 1.4.2 技术路线20-22
- 第二章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能力的相关理论22-30
- 2.1 生产性服务业的概述22-25
- 2.1.1 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22
- 2.1.2 生产性服务业的范围及分类22-23
- 2.1.3 生产性服务业的特性23-24
- 2.1.4 生产性服务业的功能24-25
- 2.2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能力的理论分析25-28
- 2.2.1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能力的内涵25
- 2.2.2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能力的理论根据25-28
- 2.3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能力的评价方法28-30
- 第三章 广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能力的现状分析30-40
- 3.1 广西生产性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30-36
- 3.1.1 产值创造力不断提高30-32
- 3.1.2 就业吸纳能力不佳32-33
- 3.1.3 产业效益稳步提升33-34
- 3.1.4 产业投入缓慢增加34-36
- 3.2 广西生产性服务业的内部结构变化36-37
- 3.2.1 产值结构趋于合理36
- 3.2.2 就业结构有待改善36-37
- 3.3 广西生产性服务业的各行业成长状况37-40
- 3.3.1 产出绩效增长不一37-39
- 3.3.2 就业贡献参差不齐39-40
- 第四章 广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能力评价40-54
- 4.1 发展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40-41
- 4.2 发展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41-43
- 4.3 发展能力评价过程43-51
- 4.3.1 因子分析计算步骤43-44
- 4.3.2 发展动力逐步增强44-47
- 4.3.3 发展实力曲折上升47-49
- 4.3.4 发展潜力大幅成长49-51
- 4.4 发展能力综合评价51-54
- 第五章 广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能力提升的对策措施54-60
- 5.1 增强发展动力54-56
- 5.1.1 夯实经济基础,加大经济支持力度54
- 5.1.2 加快城镇化进程,完善社会保障机制54-55
- 5.1.3 扩大对外开放,拓宽投资渠道55-56
- 5.2 提高发展实力56-58
- 5.2.1 转变发展理念,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地位56
- 5.2.2 促成集群发展,提高产出绩效56-57
- 5.2.3 调整内部结构,统筹全局发展57-58
- 5.3 挖掘发展潜力58-60
- 5.3.1 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消费能力58
- 5.3.2 重点培养“潜导”产业,拓展上升空间58-59
- 5.3.3 完善人才储备制度,健全科研创新体系59-60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60-63
- 6.1 主要结论60-61
- 6.2 创新与不足之处61-62
- 6.2.1 创新之处61
- 6.2.2 不足之处61-62
- 6.3 研究展望62-63
- 参考文献63-67
- 致谢67-6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成柏;;地区生产服务业发展差异的空间计量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04期
2 程大中;;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增长、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分析[J];财贸经济;2006年10期
3 宁越敏;上海市区生产服务业及办公楼区位研究[J];城市规划;2000年08期
4 胡丹;宋玉婧;申玉铭;邱灵;;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及其空间结构[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2期
5 刘曙华;沈玉芳;;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研究进展及其评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4期
6 陈建军;陈国亮;黄洁;;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中国222个城市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7 陈宪,黄建锋;可贸易性:决定因素与影响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4年04期
8 陈殷,李金勇;生产性服务业区位模式及影响机制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4年07期
9 韩德超;张建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J];管理科学;2008年06期
10 江静;刘志彪;;全球化进程中的收益分配不均与中国产业升级[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向阳;广东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624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662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