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增长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生关系比较
本文关键词:中国三大增长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生关系比较
【摘要】:以中国三大增长极(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及其9个省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各省市的2007年投入产出表,对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生关系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测度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目前中国三大增长极的两产处于非对称性共生状态的第一阶段,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依存度要大于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依存度;三大增长极两业的共生特征存在一定差异,环渤海地区两业的共生状况最为良好,而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情况不尽理想。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增长极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共生关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区域经济的空间结构与区域发展”(71173132) 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项目“全球价值链:中国贸易增值分解与国内价值链延伸”(Z04-1)
【分类号】:F424;F719
【正文快照】: 1研究背景产业共生(industrial symbiosis)概念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是指共生企业之间的一种全面合作关系,包括企业间开展的资源共享及物质和能量交换,甚至包括技术创新、学习机制等的交流和共享。具体表现为:区域内的一系列企业通过利用副产品或能源来获得在传统非链式模式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玉铭;邱灵;王茂军;任旺兵;尚于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效应分析[J];地理学报;2007年08期
2 邱灵;申玉铭;任旺兵;;北京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联及空间分布[J];地理学报;2008年12期
3 聂娜;王笃鹏;周晶;;制造企业与物流服务企业的共生关系[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S2期
4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中国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9期
5 胡晓鹏;;产业共生:理论界定及其内在机理[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9期
6 蔺雷;吴贵生;;我国制造企业“服务增强”的实证研究及政策建议[J];技术经济;2009年02期
7 徐学军;冯骥龙;何来刚;;基于交易成本的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共生模式[J];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09期
8 唐强荣;徐学军;何自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发展模型及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9年03期
9 孙久文;李爱民;彭芳梅;赵霄伟;;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发展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08期
10 刘书瀚;张瑞;刘立霞;;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马林;;国内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王德章;;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构建和谐社会:以黑龙江省为例[J];商业研究;2009年12期
3 弓志刚;李亚楠;;山西城乡旅游产业一体化整合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9期
4 封思贤;徐月;;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结构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12期
5 喻美辞;;发展生产性服务与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J];商业研究;2011年02期
6 马风华;;广东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效应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11期
7 赵德海;贾晓琳;;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外包空间布局研究[J];商业研究;2012年03期
8 杨大庆;舒纪铭;来燕;;长沙生产性服务业与工程机械产业互动发展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05期
9 曹贤忠;;芜湖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特征及对策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6期
10 彭诗源;刘继云;;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聚机理研究——以总部经济为例[J];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久文;;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发展研究(英文)[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城市转型与人类未来”城市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王德章;;黑龙江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贾勇;李冬姝;田也壮;;基于市场观的制造企业战略服务导向国际比较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谢芳;;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以浙江省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5 王德章;;黑龙江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A];黑龙江省第三产业结构优化与创新研究[C];2008年
6 周国华;王岩岩;;服务型制造模式研究[A];2008中国服务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江静;;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以长三角地区为例[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房长兴;罗和平;吴秋爽;高志永;;沈阳市机床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谢芳;;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以浙江省为例[A];第12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1分会场海峡两岸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王珍珍;陈功玉;;基于Logistic模型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荣;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形成、运作机理与评价[D];暨南大学;2010年
2 刘艳;中国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张志元;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祝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王雅俊;模块化视角下的服务型工业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王亚男;两化融合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7 益瑞涵;工业服务业发展水平与作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沈铁松;制造企业产品延伸服务的投资与定价策略[D];重庆大学;2010年
9 楚岩枫;我国物流产业系统演化机理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代伊博;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申强;影响中国地域间生产性服务业差异的因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晓娜;城市生产性服务业自增强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彭玉婷;分工、交易效率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许婧;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苏南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张博;滨海新区海洋循环经济产业选择及其产业链优化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6 高乐;服务化导向的制造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7 邹美凤;中部地区产业结构服务化演进及其实证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8 杨圆圆;基于供应链的制造企业服务增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刘敏;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影响因素与关联效应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王燕;杭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京敏;;协同运输管理运行机制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胡晓鹏;;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类统计及其结构优化——基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视角[J];财经科学;2008年09期
3 刘志彪;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升级的路径与品牌战略[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5期
4 冯德连;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共生模式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0年06期
5 胡晓鹏;;中国区域产业开放与价值创造——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7年05期
6 程大中;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黏合剂”作用[J];财贸经济;2004年02期
7 郑吉昌,夏晴;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以浙江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为例[J];财贸经济;2004年09期
8 程大中;;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增长、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分析[J];财贸经济;2006年10期
9 徐从才;张涛;;信息化条件下生产者服务体系的构建与水平提升——以江苏省为例[J];产业经济研究;2006年02期
10 魏亚男;;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综述[J];党政干部学刊;201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叶金国;技术创新与产业系统的自组织演化及演化混沌[D];天津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饶华;李小红;;江西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探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2年05期
2 韩涌;;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对策浅析[J];企业导报;2013年17期
3 李勇;李元雪;;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4 王波;;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路径选择[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5 孙永波;;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09年03期
6 熊杰;;生产性服务业与集群制造业关系研究综述[J];商场现代化;2010年31期
7 欧清铭;;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趋势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1年02期
8 杨丽伟;;上海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02期
9 刘玉强;刘雪晖;王东梅;;加快发展辽宁生产性服务业 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J];辽宁经济;2011年03期
10 王浩;;关于推进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大连干部学刊;2012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温晓丽;魏亚男;宋帅官;;沈阳市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3年
2 段杰;张燕;;深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及比较研究[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席芳沁;全球价值链下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3年
2 刘小川;CEPA框架下加强粤港生产性服务业合作的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黄志宇;FDI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的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797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679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