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9 03:49
本文关键词:天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随着全球产业格局的调整和服务业的迅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的主导产业,和一些新兴发展中国家的新动力源,并表现出比制造业更为明显的集聚特征,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天津正面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绝佳时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数量、种类和规模都在不断增加。生产性服务业能否成为拉动天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决定了天津能否很好的发挥“北方经济中心”的集聚和辐射效应,从而带动整个环渤海地区的发展。因此,本文选择天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及影响因素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方法来探索天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规律,试图为天津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参考借鉴。本文首先按照典型模式和创新模式对天津现存的主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集聚模式进行了划分,并通过代表性案例研究了每种模式的基本特征;随后以波特在新竞争优势理论中提出的“钻石模型”为基础,对天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最终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天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相关问题的国内外研究情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点,并给出技术路线图;第二章,介绍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基本概念、产业集聚的主要相关理论以及有关产业集聚模式的研究概况;第三章,在分析天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和集聚区相关情况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天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典型模式及创新模式;第四章,首先阐述了使用波特的“钻石模型”作为分析基础的理由,进而根据“钻石模型”中的六要素,从理论上分析其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第五章,根据第四章理论分析的结果,采用2005-2012年天津生产性服务业六大行业的面板数据,对天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第六章,根据第三、四、五章研究得出的结果,提出天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政策建议。主要结论:第一,天津目前已经存在多种不同类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一方面,典型模式中内生型集聚模式较少,更多地表现为以市场为主导,政府发挥辅助功能的嵌入型或者政府主导的外生型集聚模式;另一方面,集聚的创新模式正在不断萌生和发展,并可能成为天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新趋势。第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集聚效应对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集聚存在较为显著的正效应;市场需求条件对除金融业以外的其他部门的集聚均存在显著的正效应;产业关联外部性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以及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的集聚有着显著的正效应;同业间合作与竞争对除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外部门的集聚存在显著的正效应,然而产业关联外部性和同业间合作与竞争两个影响因素的效果都不是十分明显;政府政策对天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金融业的集聚表现出很强的促进作用;高级人才仅对金融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集聚存在正效应,且影响效果不强。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 集聚 模式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719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18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1-13
- 1.1.1 选题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6
- 1.2.1 产业集聚模式研究13-14
- 1.2.2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因素研究14-16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16
- 1.3.1 研究内容16
- 1.3.2 研究方法16
- 1.4 创新点和技术路线图16-18
- 1.4.1 创新点16-17
- 1.4.2 技术路线图17-18
- 第二章 生产性服务业基本概念及产业集聚相关理论18-25
- 2.1 生产性服务业基本概念18-19
- 2.2 产业集聚理论19-22
- 2.2.1 外部经济理论19-20
- 2.2.2 工业区位理论20
- 2.2.3 增长极理论20-21
- 2.2.4 新竞争优势理论21-22
- 2.2.5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22
- 2.3 产业集聚模式理论22-25
- 2.3.1 Markusen的产业集聚模式理论22-23
- 2.3.2 Cordon & Mc Cann的产业集聚模式理论23
- 2.3.3 Knorringa & Meyer Stamer的产业集聚模式理论23-24
- 2.3.4 国内产业集聚模式研究概况24-25
- 第三章 天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研究25-44
- 3.1 天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25-31
- 3.1.1 天津生产性服务业总体分析25-27
- 3.1.2 天津生产性服务业各部门分析27-29
- 3.1.3 天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相关情况29-31
- 3.2 天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典型模式31-36
- 3.2.1 内生型集聚模式31-33
- 3.2.2 嵌入型集聚模式33-34
- 3.2.3 外生型集聚模式34-36
- 3.2.4 小结36
- 3.3 天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创新模式36-44
- 3.3.1 虚拟型集聚模式37-38
- 3.3.2 生态型集聚模式38-40
- 3.3.3 链群式集聚模式40-43
- 3.3.4 小结43-44
- 第四章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44-49
- 4.1 选择“钻石模型”作为分析基础的理由44
- 4.2 基于“钻石模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因素分析44-49
- 4.2.1 高级生产要素44-45
- 4.2.2 市场需求条件45
- 4.2.3 产业关联外部性45-46
- 4.2.4 同业间合作与竞争46-47
- 4.2.5 政府政策47-48
- 4.2.6 机遇48-49
- 第五章 天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因素实证研究49-59
- 5.1 变量指标选取与模型设定49-51
- 5.1.1 变量指标选取49-50
- 5.1.2 模型设定50-51
- 5.2 计量方法、数据来源及结果分析51-59
- 5.2.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1-52
- 5.2.2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52-53
- 5.2.3 金融业53-54
- 5.2.4 房地产业54-55
- 5.2.5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55-56
- 5.2.6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56-57
- 5.2.7 整体上看六大因素对天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57-59
- 第六章 天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政策建议59-63
- 6.1 在嵌入型集聚模式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创新集聚模式的发展59-60
- 6.2 培养和引进天津生产性服务业高级人才60
- 6.3 构建天津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及合作竞争机制60-61
- 6.4 以中小微企业带动天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61-63
- 参考文献63-66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66-67
- 致谢67-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韩明华;;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化发展研究——基于与制造业互动的视角[J];科技与管理;2009年06期
2 陈阳;曾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研究及启示[J];兰州学刊;2007年03期
3 秦远建;江晶;;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崔蕴;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功能提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181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818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