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第三产业空间集聚特征与成因
本文关键词:浙江省第三产业空间集聚特征与成因
更多相关文章: 第三产业 空间集聚 集聚特征 空间滞后模型 浙江
【摘要】:以浙江省第三产业集聚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区位熵,对2003—2012年浙江省第三产业集聚程度进行测算,并通过空间误差模型与空间滞后模型探究集聚成因,得出以下结论:第三产业各分行业在地理上的集聚程度不高,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是空间集聚程度最高的产业;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数量表现出下降的趋势,2003年区位熵大于1的城市在浙江省范围内表现出"倒T形态",2012年则表现出"C字形态";空间滞后模型与空间误差模型的结果也显示出不同因素对第三产业各行业的集聚影响作用不同。在此基础之上,研究提出发展浙江省第三产业的政策建议。
【作者单位】: 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第三产业 空间集聚 集聚特征 空间滞后模型 浙江
【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14NDJC241YB) 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G15-ZX12)
【分类号】:F719
【正文快照】: 研究经济问题的过程中将集聚定义为经济活动在地理上的集中,其产生原因主要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许多企业在利于其发展的区域内选择最优布局点,突破了地理区域上的限制。这种发展模式因有利于共用城市基础设施,共享产业资源;有利于形成产业链条,形成上下游企业的特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申玉铭;吴康;任旺兵;;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研究进展[J];地理研究;2009年06期
2 李文秀;谭力文;;服务业集聚的二维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以美国服务业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4期
3 吕卫国;陈雯;;江苏省制造业产业集群及其空间集聚特征[J];经济地理;2009年10期
4 任英华;邱碧槐;;现代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分析——以湖南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0年03期
5 赵浩兴;李文秀;;浙江省服务业空间布局及集聚化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11年05期
6 马风华;刘俊;;我国服务业地区性集聚程度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06年23期
7 郑蔚;;福建省制造业空间集聚水平测度与评价[J];经济地理;2012年07期
8 樊秀峰;康晓琴;;陕西省制造业产业集聚度测算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经济地理;2013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新峰;空间自相关的数据分析方法与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顾伟平;我国制造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统计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1年
2 孙草萌;产业集群背景下对东北地区汽车产业发展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乔晓娟;我国第三产业集聚与财政政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4 郭年凯;中国生产者服务业集聚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5 夏燕梅;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化测度及其动力机制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阳威;工业集聚对云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2年
7 黄娟;我国地级市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8 倪小芳;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制造业集聚与分工探析[D];宁波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鹏;李文秀;方文超;;城市化、集聚效应与第三产业发展[J];财经科学;2010年08期
2 邱瑾;戚振江;;基于MESS模型的服务业影响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分析——以浙江省69个市县为例[J];财经研究;2012年01期
3 胡霞;;中国城市服务业空间集聚变动趋势研究[J];财贸经济;2008年06期
4 杨向阳;高觉民;童馨乐;;关于服务业集聚研究的若干思考[J];财贸经济;2009年02期
5 李文秀;;服务业FDI能促进服务业集聚吗[J];财贸经济;2012年03期
6 胡霞;;产业特性与中国城市服务业集聚程度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09年02期
7 管驰明;高雅娜;;我国城市服务业集聚程度及其区域差异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2期
8 张三峰;;我国生产者服务业城市集聚度测算及其特征研究——基于21个城市的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0年03期
9 韩峰;王琢卓;李玉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基于湖南省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06期
10 杨林;;服务业集聚研究——以沈阳经济区为例分析[J];党政干部学刊;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磊;;广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及结构特征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2 桑劲;;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的空间绩效评价方法——以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为视角[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C];2013年
3 喻莎莎;;河南省文化产业集聚度测算及其特征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4 王先庆;武亮;;城市与行业结构交互效应下的现代服务业集聚研究——基于广东省的实证分析[A];市场经济与转型升级——2011年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先庆;武亮;;城市与行业结构交互效应下的现代服务业集聚研究——基于广东省的实证分析[A];第七届珠三角流通业学术峰会暨“珠三角流通业转变发展方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妍;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与城市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颖;创意产业集聚区环境对创意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3 占明珍;市场势力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4 向先全;基于水信息技术的渤海湾水生态环境特性及模拟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5 高运胜;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模式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6 刘莉;服务贸易自由化与竞争政策的建设及国际协调[D];厦门大学;2008年
7 陈国亮;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任英华;现代服务业集聚统计模型及其应用[D];湖南大学;2010年
9 黄斌;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空间演化研究[D];北京大学;2012年
10 郭向阳;广东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洋;中国服务业集聚效应的区域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董昕灵;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胡彦纳;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张颖新;基于区位优势的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程佳;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实证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王小霞;我国服务业产业集聚及影响因素[D];暨南大学;2011年
7 金三锋;基于SuperMap的空间自相关系统设计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毛毛;西安市广告产业的时空格局与演化机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董晶晶;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霞;环渤海地区船舶制造业集聚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博武,袁道焰;从集群视角谈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J];北京汽车;2005年04期
2 蒋三庚;付铭;;CBD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演变规律[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熊俊;基尼系数四种估算方法的比较与选择[J];商业研究;2003年23期
4 胡树华,陈丽娜;我国汽车工业企业产品创新的战略模式研究[J];汽车工业研究;2002年03期
5 钱平凡;产业集群促进了汽车工业的发展[J];汽车工业研究;2004年05期
6 钱平凡;实施集群化战略 促进我国汽车产业发展[J];汽车工业研究;2004年08期
7 陈建军;胡晨光;;长三角的产业集聚及其省区特征、同构绩效——一个基于长三角产业集聚演化的视角[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毛新雅,王桂新;FDI区位决策中的产业集聚因素——基于长江三角洲(16城市)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05年05期
9 宋维杰;产业群理论——一种值得重视的区域发展理论[J];财经问题研究;2002年09期
10 何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创新系统与重点模式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昕;;空间计量模型在知识溢出研究中的应用——以我国医药制造业为例[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晏成;[N];中国商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学花;中国产业集聚分析[D];山东大学;2006年
2 郗文泽;金融服务产业集聚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3 陶纪明;上海生产者服务业空间集聚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4 李志平;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婷;我国省域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分异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桂林;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3 杨卡;长春汽车产业集群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许妮娅;论中国产业集聚的发展[D];武汉大学;2005年
5 佟斐;产业集聚的国际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D];武汉大学;2005年
6 张世书;缩小地区差距促进西部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7 苏娟;发展京津地区汽车产业集群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7年
8 孙剑;中国区域金融中心的划分与构建模式[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9 刘小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就业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10 魏静;基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高新区区域创新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玉龙;赵云平;;内蒙古优势特色产业集聚特征与竞争力分析[J];北方经济;2008年02期
2 刘佳;陈瑛;;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3 王双;;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天津市产业集聚特征分析[J];城市;2012年09期
4 蔡翼飞;;我国服务行业集聚特征分析[J];发展研究;2010年03期
5 曹贤忠;张化文;;芜湖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3年04期
6 潘峰华;刘作丽;夏亚博;莫开峰;;中国上市企业总部的区位分布和集聚特征[J];地理研究;2013年09期
7 李佳m:;孙铁山;张文忠;;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与模式研究——基于地级市的实证分析[J];地理科学;2014年04期
8 柳博隽;;产业带,在规划引领中前行[J];浙江经济;2007年07期
9 张旺;申玉铭;;京津冀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6期
10 鱼鸿杰;;长三角地区第三产业空间结构与集聚特性研究[J];商业研究;201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鲁文丽;段杰;;深港创意产业发展比较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邓文龙;全球经济形势急剧变化 晋江中小企业面临空前困难[N];中国工业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真丽倩;福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特征与形成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2 宫勋;中国证券业空间集聚特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393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839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