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地理视角下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8 05:12

  本文关键词:地理视角下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生产性服务业 经济开放度 工业化水平 地理加权回归


【摘要】:随着服务经济的兴起,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凸显,但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还存在地区不平衡等问题。利用最小二乘(OLS)模型,识别出经济开放程度、外商直接投资(FDI)和工业化水平三大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因素,及其效应和作用程度。但是由于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差异,采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更能体现空间不平稳性和局部特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GWR模型比OLS模型的拟合程度更优,说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不均衡,3个因素对全国各省份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总体来说,经济开放程度和FDI对中西部省份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分别有更强的正向和负向作用,而工业化水平对东部省份的生产性服务业有着更明显的负向影响。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过程控制与效率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 经济开放度 工业化水平 地理加权回归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70102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XJY016)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H08F06)
【分类号】:F719;F224
【正文快照】: 0引言20世纪末,服务业发展日趋成熟,在各国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1989年知名学者Grubel和Walker将服务业分成了消费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政府服务业3类。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生产性服务业成为服务业中发展最快的一类,同时成为全球各国推动经济发展,拉动就业与提升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书瀚;宋明月;;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商业研究;2008年06期

2 赵成柏;;地区生产服务业发展差异的空间计量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04期

3 顾乃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趋势及其内在机制——基于典型国家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论丛;2008年02期

4 朱胜勇;;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基于OECD国家生产性服务业的分析[J];城市问题;2009年07期

5 赵群毅;周一星;;西方生产性服务业的地理学研究进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6期

6 吕政;刘勇;王钦;;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产业互动的研究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8期

7 张震龙;姜爱林;;中国工业化水平的综合考察[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年06期

8 韩坚;;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12期

9 韩德超;张建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J];管理科学;2008年06期

10 王保伦;路红艳;;生产性服务业与地区产业竞争力的提升[J];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覃文忠;地理加权回归基本理论与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Analysis on Behaviour Differentiation and Motive of Rural Households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11期

2 周本立,吴劲松;突破城乡二元结构 促进安徽经济协调发展──当前我省经济发展阶段及“十五”面临的主要任务[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3 范进;徐谷波;;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互动关系研究——基于安徽省的实证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4 毛广雄;;淮安市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及推进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5 华中;康国定;周秀慧;;生产性服务业和城市CBD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6 姜天龙;;工业化进程中农户行为分化与动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7 宋马林;;国内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郭范顺;;铁岭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5期

9 张宇婷;;新型工业化道路下安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J];北方经济;2008年20期

10 宋业峰;;论中国制造业的服务化发展[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久文;;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发展研究(英文)[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城市转型与人类未来”城市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徐林清;;制造企业快递服务需求的区域差异研究[A];2011’中国快递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王鹤春;王家斌;;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策略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4 王鹤春;王家斌;;生产性服务业视角下沈阳航空经济区产业群构建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5 马军杰;单晓光;姜南;;中国省域专利产出绩效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夏沁芳;许晓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生产率提高——基于1978-2008年北京市金融服务和科技服务的定量分析[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7 潘家华;伞锋;;论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结构转型[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谢芳;;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以浙江省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9 董志凯;;新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历史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过文俊;;中国的工业化与民间资本的新使命[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荣;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形成、运作机理与评价[D];暨南大学;2010年

2 尚慧丽;服务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4 张晓宁;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张金胜;中国政府财政科技投入适度规模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刘广生;基于价值链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祝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许德友;对外贸易与产业地理[D];南京大学;2011年

9 张付刚;我国省会城市城市功能差异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吴致美;体验式培训的运用与发展[D];上海戏剧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牟娟;基于GWR模型的经济空间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杜申强;影响中国地域间生产性服务业差异的因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周丹;基于地理加权与元胞自动机的城市空间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戴琴;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贺书岚;“两型社会”建设中的生产者服务发展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黄声兰;江西城市化进程中服务业发展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彭玉婷;分工、交易效率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董昕灵;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9 孙亮;我国服务业演进的阶段性特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张衍;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机制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应申;李霖;闫浩文;翟亮;王红;;地理信息科学中的尺度分析[J];测绘科学;2006年03期

2 丁辉侠;冯宗宪;;制度与非制度因素对中国服务业利用FDI的影响——一个区位优势分析视角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8年06期

3 程大中;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黏合剂”作用[J];财贸经济;2004年02期

4 李辉;我国地区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财贸经济;2004年07期

5 李冠霖;我国第三产业的供需矛盾及政策取向[J];财贸经济;2004年08期

6 雷小清;;中国服务业增长因素分析——基于SDA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07年06期

7 高传胜;汪德华;李善同;;经济服务化的世界趋势与中国悖论:基于WDI数据的现代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08年03期

8 宁越敏;上海市区生产服务业及办公楼区位研究[J];城市规划;2000年08期

9 秦泗刚,王慧;西安市现代商务活动发展及其空间动态[J];城市规划;2004年07期

10 唐要家;竞争、所有权与中国工业经济效率[J];产业经济研究;200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松林;非线性半参数模型最小二乘估计理论及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转型突围力推“嵌入式”生产性服务业[J];领导决策信息;2011年09期

2 余荣华;于晓飞;;经济转型与生产性服务业[J];浙江经济;2007年10期

3 余莉;;深圳生产性服务业初探[J];特区实践与理论;2007年05期

4 黄勇;张国云;;加快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J];今日浙江;2008年07期

5 汤平;;北京怎样进一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专访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赵弘[J];投资北京;2008年04期

6 周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测度分析——以浙江为例[J];对外经贸实务;2009年01期

7 刘中显;任旺兵;姜长云;;香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J];港口经济;2007年06期

8 刘玲;;关于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探讨[J];杭州通讯(下半月);2007年09期

9 韩晶;李沁;;世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及我国的战略对策[J];东南亚纵横;2008年04期

10 韩艳娟;;北京生产性服务业投入产出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守红;;中国城市经济开放度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尹继东;黄小勇;;中部地区工业化水平与发展方式转变[A];2008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中部区域发展与理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史龙祥;;经济开放对我国行业工资差距的影响——基于2005年15个营利性行业的地区截面分析[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4 潘大庆;;坚持工业强县 实现县域经济突破发展——关于加快柳州县域工业化进程的思考[A];金融危机中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C];2009年

5 武义青;陈永国;;地区新工业化水平的衡量——我国31个省市区新型工业化水平的比较分析[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石斌;李为民;苏建华;;朔州新型工业化问题研究[A];2005—2006山西省统计科研成果汇编[C];2006年

7 许金茂;郭建军;;晋中工业化进程的基本判断及分析与对策[A];2005—2006山西省统计科研成果汇编[C];2006年

8 ;农村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上)[C];2006年

9 束学龙;;关于县域工业化的几点思考[A];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县域经济发展——安徽县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石建国;武力;;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化道路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晓松;钢铁铸造沙湾辉煌[N];乐山日报;2008年

2 盟遂文;着力提高谢洪工业化水平[N];四川政协报;2006年

3 张春林;让工业化的福利惠及民众[N];新疆日报(汉);2006年

4 本报记者 何继凤;坚持工业兴市战略 全面提升工业化水平[N];永州日报;2007年

5 左学龙;县域经济发展要抓住工业化核心[N];大理日报(汉);2011年

6 熊剑锋;中国能源供应形势已全面偏紧[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7 中共江西省九江市委书记 钟利贵;以两区互动助推强工兴城[N];人民日报;2009年

8 胡晓映;任重道远图自强[N];阿坝日报;2006年

9 经济视点报记者 王海圣;专家学者看“十一五”[N];经济视点报;2006年

10 中共汝南县委书记 崔喜成;强力推进工业化是欠发达地区的当务之急[N];驻马店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明皓;经济开放度与货币政策有效性[D];武汉大学;2009年

2 刘峰;经济开放进程中的汇率波动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3 杨晶;经济开放对我国城镇贫困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黄武俊;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何国勇;比较优势、后发优势与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王鹏;新经济增长理论与台湾经济增长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7 王恩才;基于产业集群的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D];兰州大学;2007年

8 胡罡;中国银行业并购研究:动因、效应及模式选择[D];湖南大学;2005年

9 马明申;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外溢效应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张兆义;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的工业化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娟伟;经济开放度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霍柳扬;企业家才能对工业化水平的影响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3 孙成东;重庆市经济开放度的测度与对策分析[D];重庆大学;2011年

4 常远;辽宁经济开放度对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辽宁大学;2012年

5 程铖;桥头堡战略下提升云南经济开放度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6 吴东峻;河南省经济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3年

7 李艳丽;中国经济开放度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宋金娜;广东省城市经济开放度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9 应健;中国开放型经济及其经济开放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10 曾微;重庆外向型经济开放度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735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8735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b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