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我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7 06:02

  本文关键词:我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策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生产性服务业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影响因素 发展策略


【摘要】:生产性服务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但是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我国该如何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问题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本文以分工深化理论、集聚经济理论、外包理论和技术进步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发展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工业化水平、技术水平、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效率、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本等因素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不同影响因素对生技术进步理论产性服务业的推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具体策略。 本文的第一章和第二章重点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理论,并阐述了国内外学者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成果,还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方法和本文的重点、难点、创新点。这两章的阐述为下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第三章重点介绍了美国、英国和韩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经验以及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启示。在第四章介绍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最新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分析为接下来的影响因素研究和发展策略研究提供了诸多思路。第五章是关于影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因素研究,首先分析了六个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提出假设,然后通过实证验证了这六个因素的影响作用,发现实证结果基本符合之前提出的假设。本文的第六章是在前五章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在此思路上又提出了具体的策略。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速度较快,发展潜力巨大。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因素主要是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以及丰富人力资本的积累,另外,城市化率的增长、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效率也有积极的作用,工业化水平的作用并不显著。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应该向着高端化、集聚化的方向嵌入式的发展。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影响因素 发展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424;F71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4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9-10
  • 1.2 国内外关于生产性服务业的文献综述10-13
  • 1.2.1 国内外关于生产性服务业内涵的研究10-11
  • 1.2.2 国内外关于生产性服务业区位空间差异的研究11-12
  • 1.2.3 国内外关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12-13
  •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13
  • 1.4 论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13-14
  • 第二章 生产性服务业的基本理论及相关理论基础14-19
  • 2.1 生产性服务业的基本理论14-16
  • 2.1.1 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及特征14-15
  • 2.1.2 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类15-16
  • 2.2 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关理论基础16-19
  • 2.2.1 分工理论16
  • 2.2.2 外包理论16-17
  • 2.2.3 集聚经济理论17-18
  • 2.2.4 技术进步理论18-19
  • 第三章 国外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成功经验及启示19-25
  • 3.1 国外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成功经验19-22
  • 3.1.1 美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经验19-20
  • 3.1.2 英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经验20-21
  • 3.1.3 韩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经验21-22
  • 3.2 国外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成功经验的启示22-25
  • 3.2.1 通过企业创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22
  • 3.2.2 重视人才培养,加强人力资本投资22-23
  • 3.2.3 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效应23
  • 3.2.4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重要作用23-24
  • 3.2.5 注重以信息化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24
  • 3.2.6 健全的法律法规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保障24-25
  • 第四章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分析25-38
  • 4.1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概况25-30
  • 4.1.1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出分析25-27
  • 4.1.2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结构分析27-30
  • 4.2 当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0-38
  • 4.2.1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及第三产业的比例偏低30-31
  • 4.2.2 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31-32
  • 4.2.3 生产性服务业地域发展不平衡32-33
  • 4.2.4 我国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不足33-34
  • 4.2.5 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化程度低,垄断严重34-35
  • 4.2.6 生产性服务业利用外资率不足且利用外资的结构不合理35-36
  • 4.2.7 城市化建设相对滞后,生产性服务业没有形成有效集聚36-38
  • 第五章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38-45
  • 5.1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38-40
  • 5.1.1 工业化水平38
  • 5.1.2 技术水平38-39
  • 5.1.3 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效率39
  • 5.1.4 人力资本39
  • 5.1.5 城市化水平39-40
  • 5.1.6 产业结构40
  • 5.2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40-45
  • 5.2.1 本文的假设40-41
  • 5.2.2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因素数据的描述性统计41-42
  • 5.2.3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因素省际面板模型42-45
  • 第六章 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策略分析45-52
  • 6.1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45-47
  • 6.1.1 集聚化发展45-46
  • 6.1.2 高端化发展46-47
  • 6.1.3 嵌入化发展47
  • 6.2 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具体对策47-52
  • 6.2.1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融合47-48
  • 6.2.2 有重点有选择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聚的形成48
  • 6.2.3 进一步改变企业组织结构和完善其发展的市场环境48-49
  • 6.2.4 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力度49
  • 6.2.5 政府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支持49-50
  • 6.2.6 完善生产性服务业人力资本的培养机制50-51
  • 6.2.7 积极推动我国城市化建设51-52
  • 参考文献52-54
  • 致谢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越敏;上海市区生产服务业及办公楼区位研究[J];城市规划;2000年08期

2 许亚平;;国内外关于生产性服务业研究的理论综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年01期

3 芮明杰;;大力发展嵌入式生产性服务业[J];上海国资;2012年04期

4 程大中;;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结构及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国际比较研究[J];经济研究;2008年01期

5 庄树坤;刘辉煌;张冲;;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年06期

6 甄峰,顾朝林,朱传耿;西方生产性服务业研究述评[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7 王佃凯;何雨格;;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和增长绩效分析[J];经济纵横;2013年02期

8 陈慧;;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模式研究[J];环渤海经济w,

本文编号:9280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9280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1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