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信用服务业发展路径的系统学分析:一个“过程—结构—位势”的理论框架
本文关键词:社会信用服务业发展路径的系统学分析:一个“过程—结构—位势”的理论框架
【摘要】:社会信用服务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相对独立的新兴产业。首次将现代信用服务业的发展路径放到三维系统模型之中,基于"过程—结构—位势"的三维理论框架,对社会信用服务业的发展路径进行系统学分析。首先,信用服务业系统的发展是不断演进的自组织过程;其次,信用服务业的结构演化也表现出显著的嵌入性、多层次性及主体多元化的特征;再次,在外部他组织因素、系统内部因素及集成创新的驱动作用下,信用服务业的系统位势得到提升,促使系统中信用主体、信用产品质量及信用产业链条升级。
【作者单位】: 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天津广播电视大学;
【关键词】: 信用服务业 系统学 过程 结构 位势
【基金】:天津广播电视大学重点课题(14XT1002);天津广播电视大学重点课题(13XZ1008)
【分类号】:F203;F719
【正文快照】: 信用服务业是专门从事信用信息采集、整理和加工,并提供相关信用产品和服务的产业总称。20世纪5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信用服务行业发展迅速,较为完整的征信体系逐渐形成,学者们关注的热点已经超越了银行体系,将信用服务业与社会制度、政府职能等问题相连[1]。国内的一些学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许登峰;傅利平;;基于三维系统结构的产业集群演化研究[J];经济问题;2010年06期
2 武杰,李润珍;非线性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终极原因吗?[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年06期
3 陈文玲;中美信用制度建设的比较和建议——美国信用体系考察报告(二)[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王欣;靖继鹏;;信息产业链形成机理研究[J];情报科学;2010年11期
5 朱海燕;;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嵌入与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理论回顾与模型构建[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6 周睿全;;集成创新视角下产业集群演化研究[J];商业时代;2010年05期
7 张春明;;略论产业集群区域品牌之关联方的协同效应[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10期
8 李太杰,李汉铃;自组织理论及其在社会经济中的应用[J];中国软科学;1999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春明;基于超动态能力的集群企业自主创新机制及绩效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松;汪建明;;基于系统分析的农产品加工循环经济模式的建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0期
2 阎利;史抗洪;刘应宗;;废弃CRT玻璃屏锥分离工艺的综合评价与比选[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吕永波,杨蔚然,王瑞花,姚宗波;我国主要集装箱运输港口的竞争力评价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4 卢奇,顾培亮,郝海;经济系统的演化与政策作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孙慧;周颖;范志清;;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张云起;论企业整体管理[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7 薛丹;;论健美操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才智;2011年19期
8 张晓果;刘常胜;;价格弹性需求下的供应链协调研究[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马敏;;我国信贷征信制度建立和发展的经济学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5期
10 陈子兴;庞颜玲;陈柏光;;从审计角度谈工程施工合同签订[J];财会月刊;2010年2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谭长贵;;多样性与动态平衡态势的稳定性[A];2002年全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郭伟昌;刘金凤;;企业风险审计模型研究与应用[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8年度全国“风险导向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一二等奖论文汇编[C];2008年
3 张波;李从东;;顾客满意度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A];200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4 赵希男;臧义勇;朱春红;;主旋律分析方法的架构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赵树明;周长林;刘茂国;;从海岸带规划到海岸带综合管理——天津滨海新区科学、和谐发展的新探索[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黄崇;贾广社;唐可为;陈建国;;基于协同思想的工程界面进度有效管理[A];上海空港(第9辑)[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力;信任和关系承诺对第三方物流整合与绩效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晨;我国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复合系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石钦文;综合运输系统结构协调发展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项泾渭;中国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力指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邱涛;通信网络结构与城市功能模块的系统自适应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刘玲;功能平衡目标下城市住宅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吴明明;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全春光;单供应商两分销商VMI协调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张继宏;专利标准化视角的多维集成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夏伟怀;铁路物流资源整合优化理论与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辉;执行成本视阈中的公共政策执行力提升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马腾;天津“三维”物流集散网络的系统性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3 邓睿清;白洋淀湿地水资源—生态—社会经济系统及其评价[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4 靳春晓;基于产业集群的产业园区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5 刘君;纺织服装新产品研发商品化影响因素与模型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6 王娜;基于回购契约的易逝品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7 白海英;我国个人征信法律制度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8 王中胜;HD能源公司付汇业务流程改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鲍陈希;区域公交化旅客运输组织相关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李大伟;辽河油田振兴公司物业服务质量改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子彤,吕勇斌;中小企业集群理论研究的简单回顾[J];商业研究;2004年22期
2 蔡宁;吴结兵;;产业集群企业网络体系:系统建构与结构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钟国梁;;企业动态能力分析框架的构建[J];财经科学;2008年09期
4 江若尘;企业竞争的新模式——企业协调竞争:企业集群[J];财贸研究;2000年03期
5 李榕;;技术创新机制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赵强;杨锡怀;孙琦;;产业集群创新环境的灰色层次综合评价[J];东北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7 李兴旺,王迎军;企业动态能力理论综述与前瞻[J];当代财经;2004年10期
8 焦豪;魏江;;企业动态能力度量与功效——本土模型的构建与实证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傅利平;魏彦莉;;我国生物制药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模式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01期
10 谭跃进,邓宏钟;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研究[J];系统工程;2001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清泰;[N];科技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核成;基于动态能力观的企业竞争力及其演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张建东;企业动态能力与跨期绩效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宋泽海;基于协同论的冶金企业技术创新整合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4 王慧;高技术企业成长系统分析[D];天津大学;2006年
5 徐震;基于三维模型的集群企业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提升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佟岩;从模仿学习到自主创新[D];辽宁大学;2007年
7 周轶昆;基于厂商学习的产业创新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8 潘雄锋;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9 廖少纲;自主创新软环境系统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10 黄春萍;基于CAS理论的企业系统演化机制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铁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实证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清豪;通过战略计划奠定企业方向─—“营销新视野”系列之四[J];工业工程与管理;1998年05期
2 ;用,
本文编号:9888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988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