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工业的结构调整与空间分布变化耦合度评价——以武汉市为例
本文关键词:城市工业的结构调整与空间分布变化耦合度评价——以武汉市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工业结构调整 工业空间分布变化 耦合度 武汉市
【摘要】:采用结构调整系数定量描述工业结构调整度,引入地理联系系数和地理集中指数考察工业空间分布变动情况,然后建立工业结构调整度和工业空间分布变化之间的耦合模型。以武汉市1995—2013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两者之间的作用强度(耦合强度C)和交互协调关系(耦合协调度D),据此划分不同的耦合水平,并分析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武汉市工业结构较初期发生了较大变化;2)工业分布长期呈现非均衡性,经历了由郊区向城区转移的过程;3)工业耦合协调类型大部分时期处于拮抗阶段,工业增长和工业结构调整与工业空间分布变化之间的作用强度、耦合协调关系紧密相连。因此,工业结构调整与工业空间优化要协同进行,以取得结构调整和空间优化的双重效益。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城市圈研究院;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
【关键词】: 工业结构调整 工业空间分布变化 耦合度 武汉市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0110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2YJAZH222)
【分类号】:F427
【正文快照】: 0引言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产业结构的调整[1],产业结构调整是生产要素在各行业和空间上的有效组合。为此,衡量一个地区产业结构对了解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作用很大。主流经济学在强调产业结构变动时,基本是根据产业在国民经济总值中所占比例进行计量研究[2-4],也有经济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燕;吴玉鸣;;中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时空耦合协调机制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6期
2 刘耀彬,宋学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模式及判别[J];地理科学;2005年04期
3 吴玉鸣;柏玲;;广西城市化与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测度与互动分析[J];地理科学;2011年12期
4 胡兆量;我国工业布局的变化趋势[J];地理学报;1986年03期
5 刘耀彬,李仁东,宋学锋;中国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关联分析[J];地理学报;2005年02期
6 李国平;日本钢铁工业发展与空间格局演化的机制研究[J];地理研究;1999年03期
7 黄金川,方创琳;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机制与规律性分析[J];地理研究;2003年02期
8 刘浩;张毅;郑文升;;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区域城市化的时空耦合协调发展评价——以环渤海地区城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1年10期
9 吴殿廷;陈启英;楼武林;姜晔;;区域发展与产业布局的耦合方法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年04期
10 李娜;孙才志;范斐;;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化与水资源耦合关系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占春;代祥;;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的建设与沿桥经济发展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8期
2 方方;;江苏省经济发展与土地非农化耦合关系分析与测度[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3 马强;王道龙;;内蒙古农业份额下降与国民经济结构演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3期
4 邓玲玲;;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演进与城市化互动关系研究——以六盘水市钟山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5 贺翔;王浴青;许秀川;;基于状态空间的变参数方法的重庆市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因素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1期
6 谢贤健;;沱江流域城市化水平的综合评价及其时空演化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7 陈磊山;;连云港市快速城市化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3期
8 余凤鸣;杜忠潮;周杜辉;;基于熵值法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演变分析——以西安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4期
9 杨积述;安徽经济发展基本态势及区域差异[J];安徽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3期
10 陈健;查良松;黄艳妮;祝凤霞;;安徽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莉;;利用产业布局,促进城市人口趋于合理分布[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2 徐林清;;制造企业快递服务需求的区域差异研究[A];2011’中国快递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刘熙宝;张玲玲;;基于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廊坊市产业结构调整研究[A];京津冀城市集群发展与廊坊市域经济定位的延伸研究——第五届环渤海·环首都·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戴斌;唐晓云;杜晓姗;;2010年我国旅游研究评述——基于国内18种旅游专业及相关期刊的统计分析[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5 丁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姜峰;;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和谐度实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宋辉;;推动产业经济发展的循环模型理论与应用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8 安瓦尔·买买提明;张小雷;;基于模糊数学的南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9 洪业应;;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结构变迁[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刘志雄;利军;;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发展前景研究[A];2008’中国食物与营养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玉娟;服务业FDI对中国的经济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包玉香;人口老龄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明;农村生态住区建设系统耦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丽;城乡协调发展视角下的新疆城镇化产业支撑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5 李玉凤;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及仿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6 闫俊;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7 吕晓萍;我国以工促农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士杰;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贾清显;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姜世健;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学印;产业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余晓娟;浙江省产业结构与环境质量关系实证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朱悦;中国外向型经济增长方式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梁潇;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于德才;庄河市建设北黄海地区中心城市发展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佳旭;朝阳市服务业结构优化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7 郑浩;产业结构变动对辽宁省经济影响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8 周丽;产业结构演进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关系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牟丽明;产业结构与区域产业分工演进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刘嫦芳;FDI变动对山东省产业结构的影响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殿廷,王传周;农作物布局优化模型的初步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2 吴殿廷,梁进社,田杰,武聪颖;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时空优化模型的初步研究 [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3 吴雷,许秀英,陈俊良;利用耗散结构中的熵变计算探讨城镇生态系统的发展方向[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年02期
4 刘耀彬,李仁东;转型时期中国城市化水平变动及动力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1期
5 申文明,张建辉,王文杰,左伟,何立环;基于RS和GIS的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2期
6 胡彬;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探讨我国城市化问题[J];财经研究;2000年08期
7 赵群毅;周一星;;北京都市区生产者服务业的空间结构——兼与西方主流观点的比较[J];城市规划;2007年05期
8 Larry R.Kohler;全球环境变化国际人力因素计划推出的工业转变研究举措[J];产业与环境(中文版);1999年Z1期
9 陈才,王士君;东北经济区地缘战略研究[J];东北亚论坛;2001年03期
10 毛蒋兴,闫小培,王爱民,李响,钱紫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述评[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传明;福建省工业结构特征及其调整思路[J];经济地理;2002年S1期
2 王超;盖荣军;王建志;;大连市工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及启示[J];决策咨询通讯;2002年02期
3 李建国;在河北省工业结构调整中要重视乡镇企业工业结构的调整[J];经济工作导刊;1995年09期
4 程兴汉;关于优化工业结构的几点认识[J];企业改革与管理;1996年12期
5 黄岳忠;安徽省工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和重点[J];经济工作通讯;1997年20期
6 王鼎昌;广东工业结构调整[J];开放导报;1997年09期
7 陈旭光;我县工业结构调整的六个“一批”[J];企业改革与管理;1997年10期
8 张炳申;粤工业结构升级与产业退出障碍[J];特区与港澳经济;1997年06期
9 赵国华;县级工业结构调整必须实现四个转变[J];学习导报;1997年08期
10 ;加快我国工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J];经济管理;199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蔚虹;;论西安工业结构的改造与升级[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2 武汉工业发展课题组;;武汉市工业结构调整分析及其数学模型[A];科学决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C];1990年
3 陕西省工业结构调整课题组;;陕西工业结构调整研究报告[A];陕西工业结构调整研究报告[C];2003年
4 谌清华;葛建新;;从水环境的角度对抚州市工业结构及产业布局的思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5 陈飞翔;黎开颜;居励;;锁定效应与中国工业结构:1992—2006[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6 赵景华;赵炳新;刘鸿渭;王益民;张喜民;;世纪之交济南市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7 陕西工业结构调整调研组;;后记[A];陕西工业结构调整研究报告[C];2003年
8 刘桐s,
本文编号:10296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029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