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铜的生产与消费及其未来需求预测
本文关键词:全球铜的生产与消费及其未来需求预测
【摘要】:本文概述了全球铜资源状况,总结了全球铜生产、消费的变化规律和行业需求趋势。总体而言,全球铜资源丰富,基本能够满足需求。铜储量约一半集中在美洲地区,但全球对美洲地区铜资源的依赖正在降低。同时,全球铜的生产与消费呈现增长率快慢交替的周期性变化,且增速逐渐递减。全球铜消费由欧美发达地区向亚洲地区转移,建筑业对铜的需求巨大。通过对人均铜累积量的测算预测了全球矿山铜需求量,全球铜的需求将长期保持增长。
【作者单位】: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铜 消费 人均铜累积量 需求 预测 全球
【基金】:国土资源部项目:“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信息监测与分析”(13GS03) 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项目:“中国矿产资源配置支持平台建设与动态跟踪部署”(12120113091800)
【分类号】:F416.32
【正文快照】: 1引言铜是人类发现最早的金属之一,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一种金属,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早在史前时代,人类就开始采掘露天铜矿,并用获取的铜制造武器、式具和其他器皿,铜的使用对早期人类文明的进步影响深远[1]。金属铜熔点较低,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热和导电性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华俊;;美国铜消费结构变化追踪——近20年美国铜消费结构及铜循环利用趋势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08年04期
2 商俊博;赵广杰;王克男;李为义;;新型功能性木质电磁屏蔽材料[J];电镀与涂饰;2009年01期
3 陈其慎;王高尚;王安建;;铜、铝需求“S”形规律的三个转变点剖析[J];地球学报;2010年05期
4 熊湘君;刘盈霞;;钨粉粒度对电极用钨铜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年02期
5 徐曙光;陈丽萍;张迎新;兰月;崔荣国;孙春强;姜雅;;铜下游行业的未来需求[J];国土资源情报;2010年12期
6 陈晓洁;汪常明;;自然铜浅说[J];金属世界;2011年01期
7 徐长宁;;铜消费量与GDP的关系浅析[J];中国金属通报;2008年29期
8 刘洋;;逆境中的铜需求[J];中国金属通报;2008年44期
9 刘卫东;;冰铜水淬与实践[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09年02期
10 马茁卉;余良晖;;我国铜资源形势、供矿能力分析及相关对策建议[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0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柏泉;公振宇;胡淑芬;欧阳小平;;稀土元素镱对木质化学镀镍-磷电磁屏蔽材料的影响[J];电镀与涂饰;2010年07期
2 杨博;李健;冯永忠;赵彦庆;张本旗;;甘肃省主要矿产资源需求预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1年04期
3 吴化波;王志法;刘金文;阮涛;;钨骨架湿氢烧结工艺研究[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08年06期
4 林高安;;钨粉形貌与粒度分布对成形性和压坯强度的影响[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年04期
5 赵瑞龙;刘勇;田保红;张晓伟;;真空热压制备W-50%Cu复合材料[J];粉末冶金技术;2011年01期
6 徐曙光;陈丽萍;张迎新;兰月;崔荣国;孙春强;姜雅;;铜下游行业的未来需求[J];国土资源情报;2010年12期
7 李建忠;刘宇平;沈战武;马国桃;祝向平;唐高林;;四川省九龙县黑牛洞铜锌矿的矿床地质特征、成因及其成矿时代[J];地质学报;2012年12期
8 黄宁宁;陈定江;王韬;胡山鹰;;中国汽车行业钢铁物质流代谢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年02期
9 吴振信;帅加琴;王书平;;基于改进GM(1,1)模型的中国铜消费需求预测[J];工业技术经济;2014年08期
10 孙小虹;陈春琳;王高尚;熊先孝;高鹏;赵明;唐尧;;中国磷矿资源需求预测[J];地球学报;201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程春艳;于汶加;张佳东;;中国铝原材料综合对外依存度分析[A];第九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暨矿山技术设备展示会论文集[C];2012年
2 徐高祥;姚晓林;刘盛全;;低温水热法制备金属Cu木材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研究[A];第六届中国木材保护大会暨2012中国景观木竹结构与材料产业发展高峰论坛2012橡胶木高效利用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彭颖;国际矿产品定价机制对中国矿业下游产业盈利能力影响[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2 丁颖辉;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经济增长对铜产业的传导机制及实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3 张纫兰;重要大宗金属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综合评价与区划[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直;离子液体萃取光度法测定汞、铜和铁含量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刘芬芳;中国铜产业现状及铜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3 张林;西藏玉龙铜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4 唐晨;云南勐腊龙潭箐铜矿控矿因素及遥感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5 雷存茂;铜在谷氨酸配合物体系电化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杜雪明;印度矿产资源供需趋势及对中国的影响[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7 张峰;非洲铜矿资源对我国可供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8 姚标;从水钴矿中选择性提取铜和钴的新工艺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9 李晓静;旋流电积技术进行铜电解液净化脱铜除杂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10 杨威;从某废弃氧化铜渣中回收铜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木花;;基于情景分析法的循环经济规划研究——以安徽能源循环经济规划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黄金田,赵广杰;木材的化学镀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3 李玉萍;我国铜铝材消费预测[J];世界有色金属;1999年11期
4 王高尚;未来20年世界铜铝需求趋势预测[J];世界有色金属;2003年07期
5 王华俊;;美国铜消费结构变化追踪——近20年美国铜消费结构及铜循环利用趋势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08年04期
6 辛西宁;;我国境内外铜矿山资源和开发情况[J];世界有色金属;2008年10期
7 汪常明;金正耀;;人类早期文明中的自然铜[J];东南文化;2009年05期
8 李建新;;电工行业对铜的需求及铜替代发展状况[J];电器工业;2007年06期
9 王高尚,韩梅;中国重要矿产资源的需求预测[J];地球学报;2002年06期
10 王安建;王高尚;陈其慎;于汶加;;矿产资源需求理论与模型预测[J];地球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汪常明;考古学意义的北美自然铜地球化学示踪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盈霞;电极用高性能钨铜复合材料的制备[D];中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吉祥;;中铝公司巨资开发秘鲁铜资源[J];上海金属;2009年06期
2 黄仲权;实现云南铜资源优势转换战略对策探讨[J];地质找矿论丛;2001年04期
3 于润沧,唐建,李有余;铜资源的危机和对策[J];有色金属工业;2002年08期
4 张健,邹乔,杨勇强;海外铜资源的开发[J];有色金属工业;2003年01期
5 黄仲权;云南铜资源发展建言[J];有色金属工业;2004年01期
6 孙学森,左治兴;中国铜资源供应保障分析[J];国土资源;2005年07期
7 孙学森 ,左治兴;中国铜资源供应保障分析[J];河南国土资源;2005年10期
8 郭双龙;中条山铜资源形势分析及对策[J];西部探矿工程;2005年12期
9 陈甲斌;梁振杰;高鹏;;中国铜资源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05年12期
10 刘广龙;铜资源的紧迫性与再生利用建议[J];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京彬;;寻找大型-超大型铜矿床是缓解我国铜资源紧缺的主要途径[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论文集——科学技术论文部分[C];1997年
2 叶锦华;芮宗瑶;孙延绵;张莓;孟祥金;;我国铜资源形势分析与铜矿资源勘查评价宏观部署建议[A];地质工作战略问题研究——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青年分会2005年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5年
3 蒋开喜;李岚;;浅谈中国铜工业现状与西部铜资源开发技术[A];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推广铜包铝母线年节约用铜50万t[A];第九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暨矿山技术设备展示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京青;程水根:海外铜资源开发亟需资金支持[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年
2 李兴文邋罗宇凡;71亿元收购开发海内外资源[N];经理日报;2008年
3 房婷婷 吴新慧;我国需尽快建立铜资源“话语权”[N];中国工业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李林旭;金、铜资源仍是投资热点[N];中国黄金报;2013年
5 南方证券 唐志昂;谋求铜资源短板突围之路[N];中国证券报;2005年
6 记者 孙开远 实习记者 根秋曲珍 刘仙飞;我地区已具备成为国家级铜资源基地条件[N];日喀则报(汉);2012年
7 周匀;铜资源开发面临的窘境[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3年
8 欣华;我国新增铜资源2678万吨[N];中国贸易报;2007年
9 付少华;日本境外铜资源利用模式[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10 记者 刘新海;合作开发铜资源深加工项目[N];阿勒泰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立铭;铜资源风险投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贺华;中国铜资源的供给安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张崇;中国铜矿资源可持续发展分析[D];天津大学;2014年
3 李鹏远;我国铜供需形势及市场机制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4 刘莎;全球铜供需格局及中国供应构想[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0865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086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