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集聚研究
本文关键词:运输成本、规模经济对产业集聚的冲击效应分析——基于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13年
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集聚研究
侯一明
【摘要】:自克鲁格曼提出新经济地理理论,产业集聚一直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焦点领域。中国对产业集聚问题的关注大致始于21世纪初,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制造业,且局限于20个左右两位数行业。事实上,不同类别制造业行业的集聚,具有不同的变动趋势,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要素丰裕且成本低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是具备比较优势的出口导向型行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国的经济增长,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空间布局正在发生转变。而这种转变究竟如何,发展趋势怎样,影响因素为何,现有研究并未阐释。 为此,本文尝试采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梳理产业集聚的相关理论与文献,对中国两位数及三位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变动趋势进行考察,构建基于面板数据的计量经济模型,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借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 通过测度我国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的集聚程度,分析其变化特征,发现2003年至今,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存在着明显集聚现象,两位数行业及三位数行业多处于中、高度集聚状态,但行业内部集聚程度差别较大。并且,多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集聚程度已呈下降趋势,行业已开始由集聚转为分散。东部发达省份行业已开始向东部地区内部及其他地区扩散。中部及东北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优势正在逐步累积。西部地区部分人口稠密省份专业化程度有所提高,而人口稀少地区的专业化程度进一步弱化。部分省份和地区优势产业的专业化水平有所上升,地区分工日益合理化。 本文根据对15个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两位数行业2003年-2010年的面板数据的计量结果,得出劳动共享、运输成本、对外开放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集聚的重要影响因素。并在理论与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为调整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空间布局,提升行业专业化的政策建议:第一,促进劳动力要素的自由流动;第二,加强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第三,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424;F121.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燕;贺灿飞;朱彦刚;;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地理分布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0年01期
2 贺灿飞;潘峰华;孙蕾;;中国制造业的地理集聚与形成机制[J];地理学报;2007年12期
3 李凯,李世杰;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结构研究与实证[J];管理世界;2004年12期
4 张杰;刘志彪;郑江淮;;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活动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江苏省制造业企业问卷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7年06期
5 马国霞;石敏俊;李娜;;中国制造业产业间集聚度及产业间集聚机制[J];管理世界;2007年08期
6 张望;;运输成本、规模经济对产业集聚的冲击效应分析——基于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梁琦;空间集聚的基本因素考察[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8 叶建亮;知识溢出与企业集群[J];经济科学;2001年03期
9 路江涌;陶志刚;;我国制造业区域集聚程度决定因素的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7年03期
10 蔡昉,都阳,王美艳;户籍制度与劳动力市场保护[J];经济研究;2001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晗斌;FDI对中国工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邵昱晔;对外贸易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徐康宁;产业聚集形成的原因和影响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永鹏;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伟莲;张虹鸥;王蓉蓉;陈静;;广东省主要农产品的空间集聚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英文)[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9年04期
2 康建中;持续竞争力:公司战略管理的核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3 李杏;提升中国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对策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4 刘钊;;区域产业联动网络测度研究——以环渤海区域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王列辉;;中心—边缘:近代中国经济格局的转变[J];安徽史学;2009年04期
6 刘祥琪;产业集群——东北振兴的必由之路[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7 陈乐乐;;基于自主创新的安徽省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8 张士杰;王辛;;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阜阳市城市竞争力评价[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9 姜遥;王慧;;农业产业集群的理论基础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10 吕德中;美国消费者决策型态及其跨文化可推广性[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薇;;服务经济与循环经济[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胡凯;吴清;;制度质量与省际资本流动[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3 李刚;汪爽;王碧含;;京津冀区域旅游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视角[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庞晶;叶裕民;;全球背景下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研究[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5 萧衡锺;;中国大陆于社会转型期的户籍改革——管理、制度与治理[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6 曾宪植;;北京产业发展新格局形成与创新产业集群构建[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7 陈树文;任筱楠;;基于创新驱动的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8 宋天和;莫袆;;论自主创新提升龙江核心竞争力的路径选择[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08年
9 宋北光;;论发挥研发中心在企业持续发展中的核心和带动作用[A];河南企业研发中心建设研究[C];2011年
10 刘志勇;张兴国;李震;;中国古代城镇安全防卫体系营建空间绩效探微——以宋代东京城和巴蜀地区城镇防卫体系空间绩效分析为例[A];《营造》第五辑——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许玲;珠江三角洲运动服装业市场营销环境与策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李栋梁;中国民航运输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许方球;中药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与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胡顺东;基于提升国民经济竞争力的风险投资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6 张秀华;我国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7 杨皎平;产业集群特性要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8 倪国江;基于海洋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海洋科技创新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刘佳;中国滨海旅游功能分区及其空间布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李大良;资源与环境约束下我国渔业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陈曙;湖北省淡水渔业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4 骆向洁;铜川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刘阳;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尹慧君;邯郸市农业产业集群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张舒;基于博弈论视角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王燕;区域科技型人才聚集下的知识溢出效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王国艳;山东省中小企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孙作人;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东;杨灿;;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制度冲击效应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3期
2 吴三忙;李善同;;中国制造业地理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1980-2008[J];财经研究;2010年10期
3 田文;产品内贸易的定义、计量及比较分析[J];财贸经济;2005年05期
4 钱学锋;黄汉民;;垂直专业化、公司内贸易与中美贸易不平衡[J];财贸经济;2008年03期
5 周鹏;经济转型期我国区域分工演化分析[J];财贸研究;2005年05期
6 张帆;潘佐红;;内需创造外贸对本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以中美的本土市场效应为例[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石灵云;殷醒民;刘修岩;;产业集聚的外部性机制——来自中国的实证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07年06期
8 本多光雄;张乃丽;;国际分工与产业集聚[J];产业经济评论;2005年02期
9 李晗斌;赵儒煜;;蒙古国产业结构演进研究[J];东北亚论坛;2009年05期
10 罗建兵;;加工贸易产业升级与国内价值链构建[J];当代财经;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文东伟;冼国明;;对外开放、动态外部性与地区产业增长[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永华;国际分割生产与中国制造业出口发展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晗斌;FDI对中国工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徐康宁;产业聚集形成的原因和影响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潘慧明;我国纺织服装业集群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5 张萃;“二重开放”与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理论与实证[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妍;基于成本动因的产业集聚研究[D];福州大学;2004年
2 邓歆;垂直专业化分工对我国产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3 邵昱晔;日本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仁江;边俊民;;饮料制造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实例[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0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梁健娟;中国饮料制造业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
相关作者
>梁健娟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运输成本、规模经济对产业集聚的冲击效应分析——基于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90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09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