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我国人口流动、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15 11:36

  本文关键词:我国人口流动、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人口流动 城市化率 区域经济 隐形福利 户籍制度 人的城市化 新型城镇化 产业集群 区域竞争力


【摘要】:以常住、户籍人口为基础计算人口流动率,基于非农产值及其就业所占比重构建工业化衡量指标,测度2000—2012年我国人口流动、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变化趋势,并建立面板协整模型对三者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估计和检验。结果显示:从纵向看,我国人口流动、城市化与工业化均呈不断上升态势,从横向看,区域差异非常明显;流动人口与城市化、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流动人口增加可提高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又对工业化有着显著正向作用;人口流动仅仅是提高了"城市化率"这一指标,真正的"人的城市化"水平有待提高;各地区的城市化与工业化偏差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城市化对工业化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这一现象。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分类号】:F299.2;F424;C924.2
【正文快照】: 世界银行在《2020年的中国》中开宗明义:“当前的中国正经历两个转变,即从指令性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和从农村、农业社会向城镇、工业社会转变。[1]”在建国初期,我国实行重化工优先发展的政策,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但这一时期的城市化发展比较缓慢甚至有所倒退,滞后于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波;我国城市化滞后程度的定量分析[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栾贵勤;孟伟;盖伦;;人口流动对城镇化率的影响[J];中国发展观察;2012年11期

3 尹继东;张文;;论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双重演进——基于劳动力转移理论的实证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钱丽;陈忠卫;肖仁桥;;中国区域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11期

5 杜传忠;刘英基;郑丽;;基于系统耦合视角的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实证研究[J];江淮论坛;2013年01期

6 陈耀;周洪霞;;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性测度分析[J];经济纵横;2014年06期

7 辜胜阻;易善策;郑凌云;;基于农民工特征的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J];人口研究;2006年05期

8 何宇鹏;张同升;;人口流动和中国城镇化的空间分布[J];中国劳动经济学;2007年02期

9 叶裕民;中国城市化滞后的经济根源及对策思路[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连睿智;宗鑫;;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基于劳动力相对过剩问题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2 陈雪莲;我国城市化进程问题的探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3 汤汇;;安徽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转移策略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4期

4 支婷婷;;从农民收入状况看农村发展——以淮安市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9期

5 谭宇;加快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有关问题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1期

6 谭宇;兼业型劳动力转移经济模型的构造[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7 王桂芝;袁博;;有序人口流动模型及其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9期

8 陈秀;藏少梅;于学江;;农民市民化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9 楼旭明;;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以陕西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10 刘芬;杨绪萍;;二元经济结构下中国西部农业发展路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铖;;二元经济结构转型:国外理论与中国实践[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周兵;;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基于重庆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证分析[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许晓文;;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后的就业问题研究——国外经验分析与启示[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冠国;;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初步研究与分析[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马蓓蓓;鲁春霞;;城市化进程中远郊型市镇的开发战略研究——以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五宝镇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6 陈永堂;;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贵州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演变、改革成效、问题及对策思路[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7 刘有祥;;贵州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思考[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8 杨松;;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张海涛;田东山;陈龙;;武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朱允卫;黄祖辉;;经济发展与城乡统筹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以浙江省为例[A];2005年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盖丽丽;中国农村金融监管:变迁、效果及改进[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陈泽浦;沿海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梅;二元经济结构下最低工资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佳佳;双转移的影响因素与路径规律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普雁翔;中国制造业集聚:企业规模异质性视野的分析与实证[D];浙江大学;2011年

9 晏淼;云南民族地区发展劳务经济的政策选择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10 吕新发;均等化目标下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创新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孙超;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吴正刚;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孙书青;农民工就业现状与对策[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徐景芝;国内重点城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孙作人;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韩丽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关玲;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瞿逸;我国经济转轨期民工荒问题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和强;新泰市城镇化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定惠;杨永春;;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7期

2 钱丽;肖仁桥;;考虑生态环境效应的农业创新系统效率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财贸研究;2012年01期

3 张燕;吴玉鸣;;中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时空耦合协调机制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6期

4 景普秋;;省域特色城镇化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11期

5 朱洪祥;雷刚;吴先华;刘阳强;;基于预警指标体系的城镇化质量评价——对山东省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的深化[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12期

6 王贝;;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关系实证研究[J];城市问题;2011年09期

7 李青,陶阳;对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相关关系的纵向考察[J];城市问题;1999年01期

8 李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研究[J];地理研究;2001年04期

9 谢春;李健;;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J];系统工程;2011年03期

10 孙致陆;周加来;;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与农民收入增加[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林凌;[N];光明日报;2006年

2 严启发;[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3 马志刚;[N];经济日报;2012年

4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马晓河;[N];经济日报;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光;;论我国现阶段的人口流动[J];农业与技术;2007年01期

2 樊荣;;山西人口流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5期

3 亢鸿玲;;民族人口流动: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展望[J];青海民族研究;2007年03期

4 王文卿;潘绥铭;;人口流动对健康的影响[J];西北人口;2008年04期

5 ;当代中国社会人口流动机制的主要特点[J];学术界;2010年01期

6 李永宠;中国人口流动制度的趋向探析[J];生产力研究;1995年05期

7 明庆华;我国当代人口流动的教育社会学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8 周毅;中国人口流动的现状和对策[J];社会学研究;1998年03期

9 李军,苏卫东;山东人口流动问题探析[J];东岳论丛;1998年06期

10 段成荣;人口流动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J];西北人口;199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马颖;;发达国家发展早期与当今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动比较分析[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五辑)[C];2008年

2 宋帅;;浅析民族地区人口流动问题[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曹洋;郑思齐;龙奋杰;;中国人口流动的驱动力及空间差异研究[A];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赵秀池;;北京市人口流动及居住意愿抽样调查及展望[A];2012城市国际化论坛——世界城市:规律、趋势与战略选择论文集[C];2012年

5 杨闯;;论全球化进程中城市人口流动所面临问题[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6 韩艳;;加强流动人口管理途径的探析[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开新;加强对人口流动问题的研究[N];人民日报;2010年

2 杨成钢 西南财经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从均衡视角认识中国的人口流动问题[N];中国人口报;2014年

3 郑信哲;少数民族人口流动探析[N];中国民族报;2002年

4 俞宪忠;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流动的动因探析[N];中国人口报;2005年

5 俞宪忠 作者单位:济南大学经济学院;简论人口流动[N];中国人口报;2007年

6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刘尚希;认识人口流动要有新视角[N];北京日报;2012年

7 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 政治经济学博士研究生 孙晓芳;劳动力异质性视野下的人口流动[N];山西日报;2013年

8 汤夺先;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对流出地文化传承的影响[N];中国民族报;2014年

9 汤夺先;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对流出地社会关系的影响[N];中国民族报;2014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郑真真 林宝 张妍 连鹏灵;发达国家人口流动政策及其启示[N];中国人口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高洪;当代中国人口流动问题[D];复旦大学;2003年

2 李东;人口流动与重庆经济增长极的形成和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杨传林;市场经济进程中的中国人口流动问题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4 阿不都艾尼;在京维吾尔族流动人口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华民;论我国人口流动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吉林大学;2006年

2 徐旭;中国转型时期的人口流动[D];厦门大学;2007年

3 周燕萍;我国省际人口流动的社会经济效应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4 周晓莲;西北地区人口流动的经济福利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5 杨亮;城市化背景下边疆少数民族农村的人口流动与经济社会状况[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6 罗一荣;当代中国人口流动与法制变革[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钱程;我国省际人口流动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均衡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8 王利文;新时期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人口流动问题的对策分析[D];湖北大学;2011年

9 吴洁;人口流动与新疆经济增长极的关系研究[D];新疆大学;2014年

10 苑亚坤;区域经济发展与人口流动关系的实证模型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896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1896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5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