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价值链分工视角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工业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22 13:07

  本文关键词:价值链分工视角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工业经济协同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您现在的位置: 新丝路杂志(下旬刊)官方网站 > 中国期刊界 > 丝路聚焦 > 价值链分工视角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工业经济协同发展研究3

价值链分工视角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工业经济协同发展研究3

新丝路杂志(下旬刊)官方网站   2015-09-25 10:17:58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价值链分工视角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工业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价值链分工视角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工业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另一方面,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工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突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地形复杂,自然灾害多发,生态环境极为脆弱。近年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在工业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大,导致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增加,不利于工业经济的持续发展。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这一区域的经济发展过度依赖重工业,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三高”产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有较高比重,使得工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2012年,西部地区GDP总量占全国比重为19.76%,但废气排放量占全国比重却高达32.73%,高出GDP比重12.97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占全国比重高达33.36%,高出GDP比重13.60个百分点(见表3)。此外,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矿产资源较为富集,但在资源开发过程中,破坏性开发和掠夺性开发矿产资源的现象层出不穷,这使该地区相对脆弱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在此背景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今后应积极推动工业产业协同发展,在发挥各地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降低资源消耗,减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构建工业价值链的条件及设想

在产品内分工背景下,地理因素对国际产业分工的影响力不断上升,区域内部的产业分工向价值链分工深化,构建区域工业价值链成为区域工业协同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俄罗斯和中亚五国的地域面积占亚欧大陆的五分之三,人口占世界接近四分之一,这一区域对世界经济发展举足轻重。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过程中,相关国家通过积极构建工业价值链,不仅有助于区域工业协同转型升级,而且有助于带动亚欧大陆乃至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构建工业价值链的条件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具备良好的合作基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层级互补的工业体系,这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构建工业价值链创造了基本条件。

第一,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具备良好的合作基础。2001年6月15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在“上海五国”机制的基础上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致力于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全方位合作,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通过双边和上海合作组织框架,近年来中国与俄罗斯、中亚五国之间的全方位合作日益密切,目前已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建立起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为中国与相关国家开展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础。在经济合作方面,中国与俄罗斯、中亚国家的经济互补性强,能源合作需求旺盛,,近年来贸易投资额不断增加(见图4),中国已成为俄罗斯、中亚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或投资来源国。在交通联系方面,第二条亚欧大陆桥正常运营,中哈第二条过境铁路投入使用,丝绸之路复兴项目、中吉乌铁路建设加快推进,中国与中亚及俄罗斯之间的交通联系日益密切。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良好合作基础,为相关国家加强工业分工提供了条件。

第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具备广阔的市场空间。市场规模与分工专业化程度密切相关,市场规模的扩大有助于提升分工专业化水平。通过表4可以看出,包括中国、中亚五国、俄罗斯在内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地域面积为3069.92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积的20.61%;2012年人口规模为15.60亿人,占全世界人口总量的22%;GDP总量为10.55万亿美元,占全世界经济总量的14.56%。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庞大市场规模可以为相关国家的工业企业提供规模经济效益,一方面有助于具有竞争优势的工业企业在区域范围内做大做强,提高应对国际竞争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充分利用广阔的市场空间来优化要素配置,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工业价值链的形成。

第三,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具备层级互补的工业体系。一般而言,只有不同国家或地区在工业产业特定产品的不同工序具备比较优势,才能通过构建工业价值链形成分工优势。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涉及7个国家,这些国家的工业经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通过工业价值链跨区域重构,可以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工业产业实现协同发展升级。具体而言,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已经具备了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升级的条件,劳动密集型产业则需要向外转移;中国中西部地区具备承接国际范围内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条件,而能源化工、钢铁、纺织等过剩产能则需要向外输出;中亚国家工业基础较为薄弱,但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等资源丰富,面临发展能源化工产业和矿产加工业的机遇,同时可以承接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俄罗斯具备良好的重工业基础,一些工业行业处于价值链高端,可以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构建工业价值链提供技术支持。由此可见,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具备构建工业价值链的产业互补基础。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构建工业价值链的设想

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良好的合作基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层级互补的工业体系,各相关经济体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构建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为“龙头”、以中国中西部地区为“枢纽”、以中亚及俄罗斯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工业价值链(见图5)。在这一工业价值链中,各相关经济体对工业增值环节的定位立足于比较优势,使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工业产业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基础,通过错位发展和互补发展,可以逐步实现工业经济协同发展升级。

具体设想如下: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应向外转移劳动密集型生产工序,积极发展技术、知识密集型生产工序,争当丝绸之路经济带工业价值链的“链主”,发挥“龙头”引领作用;中国中西部地区应向外转移过剩的能源化工、钢铁、纺织等过剩产能,积极承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转移出的劳动密集型生产工序,同时承接国际范围内转移出的技术、知识和资本密集型生产工序,争当丝绸之路经济带工业价值链的“枢纽”;中亚各国的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应积极承接中国转移出的部分劳动密集型生产工序,同时大力发展资源开采及初加工、能源化工、棉毛纺织等工业产业,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尤其是油气资源富集的比较优势,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水平;俄罗斯应为丝绸之路核心区工业价值链的构建提供技术支持,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生产工序,输出部分重化工业和技术密集型生产工序,与中亚国家共同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工业价值链。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工业价值链的形成,各相关经济体的工业分工和经济联系将更为紧密,逐步建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13309215487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本文关键词:价值链分工视角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工业经济协同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02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202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0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