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进口关税削减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企业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2 21:17

  本文关键词:进口关税削减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企业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间品进口 最终品进口 关税削减 企业异质性 全要素生产率


【摘要】:本文采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以及WTO关税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基于产品异质性的角度,分别从中间品和最终品两个层面来研究进口关税削减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看,中间品进口关税的削减显著地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而最终品进口关税的下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中国深化推进中间品的贸易自由化进程、不断削减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壮大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等提供了很好的政策启示意义。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752.5;F425
【正文快照】: 一、引言与文献回顾中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出口导向型的贸易模式对中国早期的经济增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钱学锋和熊平,2010),然而近年来,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不断演化,各国间的贸易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使得带动中国经济发展三架马车之一的出口遭受沉重打击,中国出口贸易面临巨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勇兵;仉荣;曹亮;;中间品进口会促进企业生产率增长吗——基于中国企业微观数据的分析[J];财贸经济;2012年03期

2 戴翔;张二震;;中间产品进口、出口多样化与贸易顺差——理论模型及对中国的经验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0年07期

3 张杰;李勇;刘志彪;;出口促进中国企业生产率提高吗?——来自中国本土制造业企业的经验证据:1999~2003[J];管理世界;2009年12期

4 叶明确;方莹;;出口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系——基于空间杜宾模型[J];国际贸易问题;2013年05期

5 田巍;余淼杰;;企业出口强度与进口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来自中国企业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3年01期

6 毛其淋;盛斌;;贸易自由化、企业异质性与出口动态——来自中国微观企业数据的证据[J];管理世界;2013年03期

7 王晶晶;;服务业FDI对东道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溢出效应——基于OECD国家面板数据的门限回归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4年09期

8 沈琪;周世民;;进口关税减免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自中国的微观证据[J];管理世界;2014年09期

9 高凌云;王洛林;;进口贸易与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J];经济学(季刊);2010年02期

10 余淼杰;;加工贸易、企业生产率和关税减免——来自中国产品面的证据[J];经济学(季刊);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二子;刘海洋;谭飞;;出口对生产率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安徽省制造业企业2008年数据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2 刘海洋;孔祥贞;;异质性生产率、货款回收与中国企业出口[J];商业研究;2011年10期

3 刘海洋;孔祥贞;汤二子;;基于微观异质性的新新经济地理研究[J];财经科学;2012年04期

4 施炳展;;补贴对中国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基于配对倍差法的经验分析[J];财经研究;2012年05期

5 孙江永;徐萍萍;;中国细分汽车市场跨国公司均衡数量变动规律研究——基于产品异质和不同进入方式的视角[J];财经研究;2012年07期

6 陈勇兵;仉荣;曹亮;;中间品进口会促进企业生产率增长吗——基于中国企业微观数据的分析[J];财贸经济;2012年03期

7 汤二子;孙振;;中国制造业企业利润决定机制研究——基于异质性生产率的视角[J];财贸研究;2012年01期

8 汤二子;王瑞东;王纪敖;于长宏;;中国企业出口与生产率关系实证研究——对制造业企业自我选择效应和出口中学效应的分析[J];西部论坛;2011年05期

9 逯宇铎;宋巧;刘海洋;;政府补贴是否正向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J];西部论坛;2012年02期

10 赵永亮;朱英杰;王方方;;企业内部治理、外部优势与企业出口竞争力——基于异质性理论的微观数据考察[J];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济建;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2 李世兰;中国出口扩张路径模式[D];浙江大学;2011年

3 刘广生;基于价值链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李军;企业多重异质性与出口行为:Melitz模型的拓展与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李军;企专多重异质性与出口行为:Melitz模型的拓展与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莫纯政;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根源的马克思主义解读[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周俊子;中国出口结构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刘振兴;异质性企业视角下的出口动态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陈晓华;产业出口复杂度演进的动因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10 赵金亮;异质性视角下的出口与生产率:企业动因及行业绩效[D];浙江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少强;焦武;;储蓄大于投资与中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J];财经科学;2007年09期

2 何帆;张明;;中国国内储蓄、投资和贸易顺差的未来演进趋势[J];财贸经济;2007年05期

3 陈勇兵;仉荣;曹亮;;中间品进口会促进企业生产率增长吗——基于中国企业微观数据的分析[J];财贸经济;2012年03期

4 李平;钱利;;进口贸易与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各地区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05年06期

5 徐e鴄\;;中国省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邻居效应[J];科技和产业;2009年09期

6 盛斌;牛蕊;;国际贸易、贸易自由化与劳动力就业:对中国工业部门的经验研究[J];当代财经;2009年12期

7 张二震;安礼伟;;关于贸易顺差原因的理论思考[J];当代经济管理;2009年04期

8 关兵;;出口贸易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动态效应分析——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角度[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9 李春顶;唐丁祥;;出口与企业生产率:新-新贸易理论下的我国数据检验(1997-2006年)[J];国际贸易问题;2010年09期

10 关兵;;出口地理方向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0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villuck;;新经济带来生产率奇迹[J];科技创业;2002年03期

2 董敏杰;李钢;梁泳梅;;中国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分解——基于要素投入与污染治理的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年02期

3 姚亚男;韦福祥;;顾客对服务生产率的影响及其改进策略[J];商业时代;2013年01期

4 黄浩;;福建省全要素生产率低下成因探索[J];经济师;2013年04期

5 大来佐武郎;郭福敏;;日美生产率差距为什么扩大了[J];国际经济评论;1981年10期

6 王果青;吴元翼;杨春;;树立生产意识 开展生产率活动——提高工业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J];轻合金加工技术;1991年03期

7 刘廷元;;信息生产率的测度研究[J];情报科学;1993年05期

8 徐宏毅,欧阳明德;论生产率悖论[J];理论月刊;2003年05期

9 许冰;杜云杰;;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再测量——非参数计量方法的实证研究[J];特区经济;2005年12期

10 王云秀;秦伟广;;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现状综述[J];时代经贸;2008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姜国君;郭蓉;朱平芳;;中国生产率溢出效应及其机制的微观实证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出口与R&D[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7卷)[C];2006年

2 马甜;;中国电力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结构调整对策[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赵凤芹;申德超;刘远洋;张祖立;;挤压系统参数对秸秆挤压膨化机生产率的影响[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分册[C];2005年

4 戴平生;陈建宝;;我国省域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夏沁芳;许晓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生产率提高——基于1978-2008年北京市金融服务和科技服务的定量分析[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6 祝侃;俞秀宝;于忠军;;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在煤炭企业的应用[A];世纪之交的煤炭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7 蒲郸名;;论雾化负离子健身香烟与生产率发展[A];2006中国科协年会第三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8 黄德春;林丽;刘炳胜;;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及动因分析[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久;生产率提高改变美经济周期[N];中国财经报;2002年

2 ;美第2季非农生产率提高5.7%[N];证券日报;2003年

3 本报首席记者 任荃 本报实习生 赵方宇;碳生产率 未来经济“紧箍咒”[N];文汇报;2009年

4 郎楷淳 编译;俄罗斯引爆生产率[N];经理日报;2002年

5 郑世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全要素生产率研究日益受到关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想点儿主意提高生产率[N];经济观察报;2013年

7 王心见;竞争是推动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N];科技日报;2004年

8 ;电信公司亟待提升资产生产率[N];人民邮电;2002年

9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 章玉贵;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挖掘增长潜力[N];证券时报;2013年

10 ;全球经济受益亚洲生产率提高[N];北京商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祝接金;中国地方政府科教支出的生产率改进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2 董德刚;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D];中共中央党校;199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贺力;我国软件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2 王殿武;中国省际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及空间效应[D];吉林大学;2014年

3 刘轶;对全球原铝产业2000-2006年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09年

4 张杰;中国金融发展与生产率关系的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5 黄净;高校教师研究生产率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6 王磊;“文化资本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7 林伟;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内在机理探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8 满成福;基于Malmquist指数法的省际生产率拆分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9 滕飞;全要素生产率、人力资本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463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2463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2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