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背景下的内蒙古高耗能行业用电需求研究
本文关键词:节能减排背景下的内蒙古高耗能行业用电需求研究 出处:《中国电力》2015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节能减排 高耗能行业 索洛模型 协整理论 用电需求
【摘要】:近年来,高耗能行业成为中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高耗能行业用电对全社会用电形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为预测内蒙古高耗能行业未来用电需求状况,利用索洛模型和协整理论建立了高耗能行业电力需求与行业产值及其占全社会总产值比重、电耗强度之间的长期均衡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及内蒙古自治区节能减排相关政策,分情景对内蒙古高耗能行业电力需求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内蒙古高耗能行业用电需求在2013—2020年将以8.06%的年增速增长,2015年和2020年行业用电量将分别达到2 016~2 134亿k W·h和2 672~2 946亿k W·h。若实现高耗能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内蒙古应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并加大绿色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industry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work in China. The power consumption of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industry has a very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situa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For the prediction of high energy consuming industries of Inner Mongolia future electricity demand, electricity demand and high energy consuming industries and industry output accounted for the long-term equilibrium model between the total output value of the whole society, the propor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tensity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Solow model and cointegration theory, on the basis of the national and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s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policy, situation forecast the electric power demand Inner Mongolia high energy consuming industr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lectricity demand of Inner Mongolia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industry will increase by 8.06% in the year of 2013 to 2020, and the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in 2015 and 2020 will reach 2 016~2 13 billion 400 million K W h and 2 672~2 94 billion 600 million K W h, respectively. If the gree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industry is realized, Inner Mongolia should accelerate the elimination of backward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increase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green technology.
【作者单位】: 国家电网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
【基金】: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资助项目(合同号:SGHB0000DKJS140011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5XS310)~~
【分类号】:F426.61
【正文快照】: 0引言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迅速,这离不开其高耗能行业的快速发展。高耗能行业用电对全社会用电形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2005—2012年内蒙古高耗能行业的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年均比重为80.14%,其中2012年占比80.76%。近年来,高耗能行业成为中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范德成;王韶华;张伟;;低碳经济目标下我国电力需求预测研究[J];电网技术;2012年07期
2 林伯强;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生产函数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11期
3 李艳梅,孙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在用电量预测中的应用[J];华北电力技术;2003年11期
4 史丹,张金隆;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年08期
5 林伯强;中国能源需求的经济计量分析[J];统计研究;2001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秦康平;节能减排背景下电力需求预测方法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雯瑾;陈宏民;;能源与农业价格传递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0期
2 肖冬荣;江莹;赵靖;;上海市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8期
3 马丽;张前进;;宁夏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4 余妙志;尹冰;;浙江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北方经济;2008年10期
5 胡晓绵;吕新军;;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八个区域的面板模型[J];北方经济;2010年02期
6 李菁;李万明;;基于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新疆电力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北方经济;2010年20期
7 杨冠琼;;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来自山东的经验证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8 杨彦强;时慧娜;;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研究进展述评——1998~2011年中国能源安全战略评价[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王庆年;;石油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一个面板协整理论的应用[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毕军贤;;中部县域城镇化工业化与能源消耗量关系研究[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小军;涂俊;;发展低碳经济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天津市经济增长与产业能源消费实证分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2 贾小玫;向波;袁凤华;;陕西省城镇化与工业化关系的协整分析[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谷成;冯中朝;范丽霞;;教育、健康与农民收入增长——来自转型期湖北农村的证据[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李永乐;吴群;;经济增长与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协整分析及其Granger因果检验[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赵娅;;中国能源效率、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厉无畏;梁朝晖;;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基于上海市1978—2004年数据的分析[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7 王迪;聂锐;;长三角能源消费的特征分析与区域节能潜力测算[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毕军贤;;中部县域城镇化与工业化、能源消耗量关系的实证研究[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苏屹;张成功;宋俊娇;;区域经济增长与核能发展相关性及其效率分析[A];第十四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2年
10 李艳梅;杨涛;;产业结构演进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机理分析[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建;国际油价波动冲击的缓冲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潘祺志;我国工业能耗强度变动与节能路径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伯松;中国风电产业融资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尤卓雅;能源替代、安全约束和经济增长[D];浙江大学;2011年
5 张琳;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迟本坤;低碳经济视角下新能源CDM项目的国际合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田瑞;应急交通保障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相关模型与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吴明明;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万宇艳;我国工业结构低碳化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肖轶;重庆市土地利用平衡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薪淳;中国区域能源消费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喻毅;湖南省电力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杨双喜;甘肃省能源消费问题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4 刘万秋;山东省昌邑市主要农作物能源消耗调查与评价[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5 宋兴达;我国二氧化碳排放以及能源效率问题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李剑春;我国财政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梁根琴;中国能源消费对工业品出厂价冲击的实证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邹博;江苏省能源消耗、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9 黄娑;江苏省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李红;基于非径向DEA方法的江苏FEEEP协调性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辉,姜梅,陈继侠;灰色理论在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中的应用研究[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2 焦建林,芦晶晶;基于改进时间序列法的配电网短期负荷预测模型[J];电工技术杂志;2002年05期
3 刘红光;刘卫东;;中国工业燃烧能源导致碳排放的因素分解[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2期
4 康丽峰;尹成群;毕红博;屈利;;基于小波变换的混合神经网络短期负荷预测[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7年04期
5 康重庆,夏清,张伯明;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研究综述与发展方向的探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年17期
6 顾洁;基于物元模型的电力系统中长期负荷预测[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4年06期
7 蒋惠凤;何有世;杨伟雄;;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7年05期
8 张俊芳,吴伊昂,吴军基;基于灰色理论负荷预测的应用研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4年05期
9 尹成群;康丽峰;李丽;王红云;;基于小波变换和混合神经网络的短期负荷预测[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7年05期
10 李钷;李敏;刘涤尘;;基于改进回归法的电力负荷预测[J];电网技术;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林;罗晓初;徐瑞林;赵理;;基于时间序列的电力负荷预测新算法研究[A];2006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术交流研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侯建朝;中国能源与经济之间关系的模型及实证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楠;我国电力市场的长期需求趋势与结构分析[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
2 史晓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下的华北地区电力需求预测[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3 朱亚星;基于Panel Data的电力供需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年
4 杨洁;我国电力与经济发展关系探讨及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5 周丹;中国电力供需状况的实证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李艳芳;电力负荷预测[D];南昌大学;2007年
7 张明明;我国电力供求与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范新桥;遗传程序设计在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中的应用[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电力行业节能减排问题不容忽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信息部主任 薛静[J];中国电力教育;2007年08期
2 明圆;;节能减排大计长远[J];辽宁建材;2007年07期
3 本刊编辑部;;转变观念 做好节能减排工作[J];电力设备;2007年07期
4 那宝魁;;日本特殊钢企业的节能减排[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07年05期
5 杨志明;;节能减排 工业强省[J];中国有色金属;2007年10期
6 ;节能减排:三省一网实践[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7年18期
7 张传宝;杨小龙;马建军;;运用科学方法节能减排[J];中国石油企业;2007年09期
8 黄为民;;对我国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节能减排的思考[J];汽车工业研究;2007年10期
9 刘轶聆;;利用标准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实施[J];国防技术基础;2007年11期
10 宋继东;;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力推进我区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J];广西城镇建设;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毕国典;;纺织节能减排之路[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2 毕国典;;纺织工业的发展和节能减排任务[A];香港桑麻基金会优秀论文奖论文集[C];2007年
3 潘俊杰;应斌;;浅谈智能关机软件在企业节能减排中的推广应用[A];第六届电力工业节能减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葛习强;;“十二五”节能减排对策分析[A];煤炭工业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发展论文集[C];2012年
5 马捷;;表面工程行业节能减排任重道远[A];北京电镀协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香玲;;选矿节能减排思考与实践[A];第十六届六省矿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7 程国典;;短流程工艺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运用[A];合作 发展 创新——2008(太原)首届中西部十二省市自治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李石求;;浅谈传统齿轮制造业的节能减排[A];绿色制造与低碳经济——2010年海南省机械工程学会、海南省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年会”暨机械工程科技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10年
9 朱康亮;成庆林;;“节能减排”——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论“节能减排”与企业效益和发展的关系[A];2009重庆市铸造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黄志禄;张康友;;节能减排 创建花园式工厂[A];2009重庆市铸造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杜文;节能减排要做成系统工程[N];中国企业报;2007年
2 本版编辑邋付石林 童云芳 周绍朋;节能减排:擎起社会责任[N];中国企业报;2007年
3 首席记者 张苓;陕西“节能减排”和“关停”工作启动[N];中国冶金报;2007年
4 本版编辑 本报记者 吕兵 刘加军 聂闻 杨凯;节能减排,春潮带雨晚来急[N];中国冶金报;2007年
5 贾杰;让企业成为节能减排的主战场[N];中国冶金报;2007年
6 本报首席记者 张苓;节能减排设备爬坡:汗水洗却铅华[N];中国冶金报;2007年
7 记者 柳祖林;凌钢节能减排重实效[N];中国冶金报;2007年
8 早报首席评论员 鲁宁;豪华月饼与生活中的“节能减排”文化[N];东方早报;2007年
9 欣文;我国将投入600亿元实施科技节能减排工程[N];国家电网报;2007年
10 中国铝业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 肖亚庆;央企要争当节能减排的先锋[N];经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蓓佳;煤矿企业节能减排动力机制及体系构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2 李莉;电力产业节能减排机制设计模型与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3 项凌;天然气节能减排经济性模拟与熵分析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杨娟;煤炭矿区节能减排多目标优化决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5 姜海洋;促进发电环节节能减排的煤电产业链合作优化模型[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时倩瑶;我国石化行业节能减排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范锐;垫江分厂节能减排管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3 唐行锋;石化企业节能减排审计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储莎;工业节能减排对安徽省生态环境影响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5 高芳菲;江苏省工业节能减排绩效的评价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6 周晓军;攀枝花市西区工业节能减排策略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7 梁慧婷;黑龙江省工业节能减排效率评价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年
8 任欣;基于政策环境的石油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9 卫巍;节能减排政策下山煤集团行政管理体制改进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10 冯媛媛;山东省工业节能减排效率评价模型构建及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414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341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