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偏向对制造业就业增长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技术进步偏向对制造业就业增长的影响 出处:《西部论坛》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制造业 技术进步偏向 就业增长 要素替代 资本替代劳动 要素报酬 劳动密集型行业 资本密集型行业 技术密集型行业 工资上涨
【摘要】:基于要素增强型生产函数构建技术进步偏向对就业增长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利用1987—2013年中国制造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分析表明:制造业部门中资本与劳动之间呈互补关系;1987—2013年整个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是偏向资本的,并且其各行业的技术进步也基本偏向资本;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对整个制造业就业增长具有抑制作用,但与1987—1999年相比,2000—2013年技术进步偏向对就业增长的影响明显下降;大多数制造业行业的技术进步具有较强的资本替代劳动特征,其中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进步对劳动的替代较小,而工资上涨进一步诱导行业技术进步偏向资本。为保障就业稳定增长,应加强对前沿技术引进的宏观调控和管理,降低资本替代劳动的速度,实现技术进步与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
[Abstract]:Based on the factor enhanced production function,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the influenc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bias on employment growth is constructed, and the empirical test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Chinese manufacturing data from 1987 to 2013.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re is a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capital and labor in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From 1987 to 2013,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f the whol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biased towards capital, and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f its various industries is also basically biased towards capital; The bias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owards capital has a restraining effect on the employment growth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s a whole, but compared with 1987-1999, the influenc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bias on employment growth in 2000-2013 is obviously decreased.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f most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has strong characteristics of capital substitution labor, in which labor-intensive industries have less substitution for labor.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teady growth of employment,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macro-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the introduction of frontier technology, and reduce the speed of capital replacing labor. To realize the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employment growth.
【作者单位】: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基金】:重庆市社科规划博士项目(2014BS031)
【分类号】:F424;F249.2
【正文快照】: 一、引言长期以来,技术进步与就业增长的关系是经济学界重要的研究领域。技术进步是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还是导致失业率的提升?针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并不确定,因为即使同一国在同一经济环境的不同发展阶段也有很大的差异。Aghion et al(1994)认为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具有双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朱翠华;李建民;;技术进步就业效应新解[J];财经科学;2012年04期
2 蒙英华;黄宁;;中美服务贸易与制造业效率——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考察[J];财贸经济;2010年12期
3 钟世川;;技术进步偏向与中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J];经济学家;2014年07期
4 王林辉;董直庆;;技术进步和就业增长关联效应:基于MS-VAR模型的动态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1期
5 朱轶;熊思敏;;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对我国就业效应的经验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05期
6 王晓;崔友平;;技术进步与就业:一个文献述评[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忠;;文化创意产业就业影响因素及其效应[J];重庆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2 张浩然;衣保中;;产业结构调整的就业效应:来自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证据[J];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03期
3 刘建国;李国平;张军涛;;经济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10期
4 刘春燕;;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J];市场经济与价格;2011年01期
5 樊秀峰;韩亚峰;;生产性服务贸易对制造业生产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价值链视角[J];国际经贸探索;2012年05期
6 王燕飞;林建;;技术进步的产业结构转换与城乡就业效应[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7 罗军;;经济开放与技术进步影响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4年04期
8 王光栋;郑志敏;;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与就业[J];工业技术经济;2014年03期
9 陈心颖;;技术进步就业效应行业差异量变动实证分析(1997-2012)[J];东南学术;2014年05期
10 王光栋;;有偏技术进步、技术路径与就业增长[J];工业技术经济;2014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钟仁耀;;科技进步对上海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以产业分类为视角[A];转型·创新·改革——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福林;中国服务贸易外溢效应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2 张浩然;中国城市经济的空间集聚和外溢: 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D];吉林大学;2012年
3 李平;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运行绩效及提升策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4 姚芊;我国制造业工艺创新财政支持政策绩效评价及体系构建[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5 刘建国;中国经济效率的影响机理、空间格局及溢出效应[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6 杨帅;中国制造业要素替代效应的计量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李春梅;中国信息产业技术进步对其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8 陶君道;国际需求变化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9 田洪川;中国产业升级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10 朱翠华;技术进步就业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南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春燕;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2 赵菁;科技进步与就业市场发展测评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3 彭雅娟;我国三次产业变化与就业之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4 马太飞;技术进步对湖南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5 张娟娟;技术进步对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6 谭丽焱;上海市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7 景骆;对我国技术进步就业效应的地区差异及对策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2年
8 朱芳漪;基于技术创新的就业政策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2年
9 彭志良;中国省域产业结构差异的空间计量分析[D];湖南大学;2011年
10 杜菲;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新权,金春华;科技进步对就业增长贡献的测定方法[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昌盛;科技进步对就业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胡鞍钢 ,孟健军 ,程永宏 ,杨韵新;入世后我国的劳动就业[J];劳动保障通讯;2002年02期
4 赵志耘;杨朝峰;;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与解释:1979—2009年[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9期
5 甘梅霞;刘渝琳;;我国推进技术进步与发挥劳动要素禀赋优势两难冲突的解决路径分析[J];财贸研究;2006年04期
6 陈凯;;服务业结构升级与就业之间相关关系研究[J];城市问题;2008年07期
7 崔友平;利用技术进步增加就业[J];当代经济研究;2001年10期
8 冯泰文;孙林岩;何哲;;技术进步对制造业就业弹性调节效应的实证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08年04期
9 李小平;朱钟棣;;中国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基于分行业面板数据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5年04期
10 张涛;张若雪;;人力资本与技术采用:对珠三角技术进步缓慢的一个解释[J];管理世界;200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碧华;;大力培育就业增长点——对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的几点思考[J];中国就业;2004年10期
2 柳欣,程晶蓉;中国就业增长缓慢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3 邓强;就业增长视角下的广西对外经济贸易发展[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4 《中国经济周刊》评论员;;“公务员热”折射低就业增长之弊[J];中国经济周刊;2006年42期
5 黄国雄;;关于建立就业增长模式的几点思考[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6期
6 《中国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就业增长三大难[J];理论参考;2006年11期
7 张永鹏;;无就业增长的解决对策[J];经济体制改革;2007年01期
8 张静;;爱尔兰制造业的就业增长与区域发展[J];社科纵横;2007年02期
9 卢福财;黄彬云;;促进就业增长的国际经验与教训[J];改革与战略;2007年05期
10 张晓旭;;中国就业增长与产业结构变迁关系的考量[J];统计与决策;2007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付宏;;中国的创业活动与就业增长:“难民效应”还是“熊彼特效应”?[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余秋荣;;想方设法造“饭碗”——城市化进程中的就业增长问题[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二辑)[C];2002年
3 黄国石;;劳力就业增长的控制模型[A];1995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1995年
4 张良;张玉韩;;基于就业增长的我国城镇化发展问题初探[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5 袁文平;刘恒;;中国工业就业增长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A];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1999年
6 赵文红;刘丽兰;;大学研发对高新企业创建和就业增长的影响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董克伟;我国面临“无就业增长”挑战[N];中国改革报;2006年
2 钱飞鸣;“无就业增长”考验发展智慧[N];深圳商报;2006年
3 记者 孙覆海邋丛民;山东就业增长纳入政府考核体系[N];工人日报;2008年
4 马永堂 人社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研究员;把推进绿色就业作为新的就业增长点[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1年
5 就业促进会;就业增长既要“量”也要“质”[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1年
6 肖庆松 邓璐一;梅列:促进就业增长 提高就业质量[N];三明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杜鹃;服务行业成美国就业增长主动力[N];中华工商时报;2013年
8 记者 商意盈;东部出现“无就业增长”[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9 国家行政学院进修部 陈炳才;就业增长潜在风险不可不察[N];中国证券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陈欢 实习记者 陈喜宁;笼统地说无就业增长不准确[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强;转型期中国就业增长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王旭升;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一致性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3 曹建云;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波;重庆市“无就业增长”问题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0年
2 赵艳青;中小企业发展与就业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3 杨明晔;能源禀赋与就业增长[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4 邱杰;中国就业增长与工资增长的关系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5 高玉荣;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就业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的机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6 王华;安徽省劳动力就业制度约束与就业增长对策[D];安徽大学;2007年
7 何万里;中国现代服务业的就业增长机制和绩效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郝小新;河南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一致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9 杨子木;我国就业增长缓慢的原因探析[D];暨南大学;2007年
10 苏楠;三次产业发展与就业增长[D];重庆工商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734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373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