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2000年以来长春市工业结构优化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08 18:35

  本文关键词:2000年以来长春市工业结构优化分析 出处:《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工业结构 产业升级 信息熵 比较劳动生产率 长春市


【摘要】:工业结构优化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测度工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状态可作为评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绩效的依据.本文运用信息熵对长春市33个工业行业的高度化进行测评.结果显示,长春市目前形成了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为两大支柱,以通信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和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食品制造业为主要支撑的工业行业体系.通过比较劳动生产率对长春市工业结构的合理化进行估算,发现长春市的工业结构整体上趋于合理,但是行业之间不均等现象仍然很严重.最后从提升优势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3个方面探讨长春市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
[Abstract]:The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the key to the revitalization of northeast old industrial base. The rationalization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the state measure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northeast old industrial base. This paper uses information entropy based on the height of the 33 industries in Changchun city were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urrent form of the Changchun city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agricultural food processing industry as the two pillar manufacturing, communications,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non-metallic mineral products industry, industrial system of electric power and heat production and supply industry and foo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s the main support. Through the estimation of rational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comparative labor productivity Changchun City, found that the overall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Changchun tends to be reasonable, but not equal phenomenon between the industry is still very serious. Finally, from the promotion of competitive industri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industries and nurturing emerging industries 3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Changchun are discussed.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1108,41201159)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8BAH31B06)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KZCX2-YW-342)资助
【分类号】:F427
【正文快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快速发展,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但是,中国工业在追求规模扩张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轻重比例失调、所有制结构单一、产业布局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正影响着中国工业化进程,如何有效把握工业结构的演进方向,实现其升级转型,使其沿着高效、合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霞;;论产业结构优化与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4期

2 赵春雨;方觉曙;朱永恒;;芜湖市工业结构演化与工业化进程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3 朱同林;苏勤;;安徽省工业结构及相对优势变动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4 ;Study of the Optimization and Adjustment ofthe IndustrialStructure Subjected to Water Resource in the Drainage Area of the Yellow River[J];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04年01期

5 徐圆;;中国工业地区专业化程度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8年03期

6 刘月兰;李豫新;;新疆产业结构效益的实证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年02期

7 杨开忠,张洋;天津市工业相对优势及其结构变动[J];地理科学;1999年06期

8 谢景武,娄晓黎;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长春市产业空间结构特征及调控措施分析[J];地理科学;2004年02期

9 吴寿平;戚红艳;;人力资源结构与广西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动态关系分析[J];桂海论丛;2011年05期

10 成艾华;;西部省区制造业地区专业化程度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彭建平;自主创新与工业结构升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燕;;皖江城市带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优化耦合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李培祥;;城市产业结构转换与土地利用结构演变互动机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1期

3 郭宁;李新;;基于SSM的滨州市产业结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4 朱同林;苏勤;;安徽省工业结构及相对优势变动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5 郭宁;李新;;山东产业结构的演进特征与效益评价研究[J];北方园艺;2010年20期

6 王艳丽;李强;;对外开放度与中国工业能源要素利用效率——基于工业行业面板数据[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高相铎;李诚固;;长春市产业空间协调与优化对策[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6期

8 刘培云;贾兴林;杜鸿明;张艳;杨晋浩;;交叉表在市场调查中的应用[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9 成海;;熵理论视角下的旅游规划观[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12期

10 刘春霞,朱青;信息熵在产业结构演变研究中的应用——兼论我国制造业结构演变的时空分异[J];城市发展研究;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张华;;福建闽北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2 刘慧;;熵理论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机制分析[A];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10年论文集[C];2010年

3 张晓娜;;装备项目立项的风险评估[A];中国运筹学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中卷)[C];2004年

4 张淑清;苏利利;刘松岩;孙凌云;;基于实值Gabor变换与信息熵结合的掌纹识别[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1)[C];2008年

5 阮永芬;黄兴周;赵华;;克立格估值中非负权值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环境岩土工程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8年

6 吴红梅;金鸿章;;基于熵理论复杂系统的脆性[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六分册)[中南大学学报(增刊)][C];2009年

7 张华;;福建闽北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A];福建省土地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刘宏盈;覃福浪;;基于SSM和DEA的广西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研究[A];2014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4年

9 张华;;福建闽北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A];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转变发展方式——福建省土地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平;科技创新对我国渔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李宗奉;生态学视角的农民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陈栋;自主创新与中国工业结构升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王云峰;西部地区农业区域专业化研究:产业组织的视角[D];兰州大学;2011年

5 成海;“圈子”的建构与实践—旅游规划的民族志[D];云南大学;2011年

6 张璞;内蒙古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阮永芬;复杂高边坡的动力和静力稳定性分析及空间变异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8 陈海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土地集约利用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9 汪长球;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滕光生;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人员晋升正高级技术职务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盛强;±800kV UHVDC 输电系统换流变压器内部故障识别和定位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卓;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原因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3 田源;产业结构视角下的河南省土地利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庄芳仪;基于信息熵的异常流量分布式检测方法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5 问倩玮;区域产业集群政策评价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6 汤毅;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7 何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关系实证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8 夏艳婷;桂林市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澳夫;内蒙古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0年

10 陶云龙;新疆乌昌地区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春雨;方觉曙;朱永恒;;芜湖市工业结构演化与工业化进程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2 曹玉红;曹有挥;曹卫东;;安徽沿江地区产业选择及其发展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3 王岳森;技术发展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王钦;;跨国公司并购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公共政策选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张根水;熊伯坚;程理民;;基于DEA理论的地区旅游业效率评价[J];商业研究;2006年01期

6 ;国家标准委推出的标准化自主创新12项举措[J];叉车技术;2007年04期

7 王倩,邹欣庆,葛晨东,李海宁;生态示范区内生态工业建设模式探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年06期

8 庞智强;李云发;;中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7年03期

9 周兵;杨曦;何巍;;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9年02期

10 贺俊;;中国向世界制造业中心转变过程中装备工业发展的战略选择[J];产业经济研究;2006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李太光邋张文建;[N];中国旅游报;2008年

2 河南省委书记 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徐光春;[N];中国旅游报;2009年

3 徐建平;[N];河北经济日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徐圆;中国工业地区专业化程度与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2 徐强;人力资本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的机理分析[D];青岛大学;2007年

3 苗长青;我国地区专业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传明;福建省工业结构特征及其调整思路[J];经济地理;2002年S1期

2 王超;盖荣军;王建志;;大连市工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及启示[J];决策咨询通讯;2002年02期

3 张铁男;石永清;;关于我国工业结构调整的初步研究[J];决策借鉴;1991年01期

4 李建国;在河北省工业结构调整中要重视乡镇企业工业结构的调整[J];经济工作导刊;1995年09期

5 程兴汉;关于优化工业结构的几点认识[J];企业改革与管理;1996年12期

6 黄岳忠;安徽省工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和重点[J];经济工作通讯;1997年20期

7 王鼎昌;广东工业结构调整[J];开放导报;1997年09期

8 陈旭光;我县工业结构调整的六个“一批”[J];企业改革与管理;1997年10期

9 张炳申;粤工业结构升级与产业退出障碍[J];特区与港澳经济;1997年06期

10 赵国华;县级工业结构调整必须实现四个转变[J];学习导报;199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蔚虹;;论西安工业结构的改造与升级[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2 武汉工业发展课题组;;武汉市工业结构调整分析及其数学模型[A];科学决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C];1990年

3 陕西省工业结构调整课题组;;陕西工业结构调整研究报告[A];陕西工业结构调整研究报告[C];2003年

4 谌清华;葛建新;;从水环境的角度对抚州市工业结构及产业布局的思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5 陈飞翔;黎开颜;居励;;锁定效应与中国工业结构:1992—2006[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6 赵景华;赵炳新;刘鸿渭;王益民;张喜民;;世纪之交济南市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7 陕西工业结构调整调研组;;后记[A];陕西工业结构调整研究报告[C];2003年

8 徐永良;;交通条件变化与区域间工业结构调整——对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与沿岸诸地区工业结构调整的实证研究[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刘桐s,

本文编号:13982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3982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4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