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能源消费碳排放足迹的动态变化及对策
本文关键词:邢台市能源消费碳排放足迹的动态变化及对策 出处:《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采用碳足迹模型,分析2003—2013年邢台市能源消费碳排放足迹和碳排放足迹生态压力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近10年来邢台市能源消费量逐年增多,在总能源消费中,化石能源消费所占比例在50%上下,在化石能源消费中,仍以煤炭消费为主,这是受长期以煤炭为主要能源供应政策影响的必然结果;人均总碳排放足迹与煤炭人均碳足迹呈波动增加的趋势,石油人均碳足迹虽然有波动,但总体变化不大,天然气人均碳足迹呈现波动和快速上升两个阶段;碳排放足迹生态压力总体为增加态势且其值大于1,说明在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CO2远超出林地所吸纳的量。对邢台市未来的能源利用及产业结构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对策,以期为优化能源利用结构和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Abstract]:Carbon footprint model. The dynamic changes of carbon footprint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logical pressure of carbon footprint in Xingtai City from 2003 to 2013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ergy consumption in Xingtai City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in recent 10 years. In the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the proportion of fossil energy consumption is about 50%, in the fossil energy consumption, coal consumption is still the main, which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long-term coal as the main energy supply policy. Per capita total carbon footprint and coal per capita carbon footprint increased trend, although oil per capita carbon footprint fluctuations, but the overall change is not large, natural gas per capita carbon footprint fluctuation and rapid increase in two stages; The ecological pressure of carbon footprint is increasing and its value is more than 1. It shows that the amount of CO2 produced in the process of energy utilization far exceeds the amount absorbed by woodland, and puts forward some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future energy utilization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Xingtai City.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energy utilization and build a low-carbon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decision-making.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邢台学院地理系;
【基金】: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ZD20132007)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D2012108001) 河北省当代中国民生与社会建设研究基地课题(MSJD2014KTZ001)资助
【分类号】:F426.2;X24
【正文快照】: 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ZD20132007)、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D2012108001)和河北省当代中国民生与社会建设研究基地课题(MSJD2014KTZ001)资助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是国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赵荣钦;黄贤金;;基于能源消费的江苏省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碳足迹[J];地理研究;2010年09期
2 张小平;方婷;;甘肃省碳排放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2年03期
3 田立新;钱佳玲;;江苏省工业碳足迹研究及情景模拟[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4 柯水发;赵可可;李彪;刘娟;;近十年北京市主要行业碳足迹测算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09期
5 何爱红;王亦龙;向党;石惠春;;基于生态足迹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可持续发展评价[J];干旱区地理;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桂新;武俊奎;;城市规模与空间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3期
2 牛鸿蕾;江可申;;产业结构调整的低碳效应测度——基于NSGA-Ⅱ遗传算法[J];产业经济研究;2012年01期
3 张丽君;秦耀辰;张金萍;张艳;;郑汴都市区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变化及机理[J];地理科学;2012年03期
4 吴殿廷;吴昊;姜晔;;碳排放强度及其变化——基于截面数据定量分析的初步推断[J];地理研究;2011年04期
5 杨琳;邓晓军;;基于能源消费碳足迹的广西低碳经济发展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2年04期
6 赵荣钦;陈志刚;黄贤金;钟太洋;揣小伟;赖力;张墨逸;;南京大学土地利用碳排放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2012年12期
7 孙伟;乌日汗;;长三角核心区碳收支平衡及其空间分异[J];地理研究;2012年12期
8 叶懿安;朱继业;李升峰;徐秋辉;;长三角城市工业碳排放及其经济增长关联性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年03期
9 黄元;朱红梅;于漳佩;王乐;刘文欣;李沅澍;;基于能源消费的湖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3年04期
10 赵先贵;马彩虹;肖玲;胡攀飞;;北京市碳足迹与碳承载力的动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赵先贵;肖玲;郝高建;高利峰;戴兵;;陕西省铜川市碳足迹动态分析[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3年
2 陈银蓉;梅昀;黎孔清;;土地利用变化、利用管理与城市碳排放研究进展与展望[A];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晓莉;郑州市经济转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卢娜;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武俊奎;城市规模、结构与碳排放[D];复旦大学;2012年
4 黎孔清;低碳经济导向的区域土地利用评价与结构优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5 张丽君;城市碳基能源代谢结构分异与演变机理[D];河南大学;2013年
6 张仁寿;广东低碳经济发展机制的系统动力学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7 孟鹏;城镇化发展的适度性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8 牛鸿蕾;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碳排放效应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9 陈理浩;中国碳减排路径选择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10 屈宇宏;城市土地利用碳通量测算、碳效应分析及调控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严;基于碳排放视角的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2 苏欣欣;湖北省能源利用碳足迹及低碳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陈雁;环渤海经济区能源利用的碳足迹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2年
4 王紫露;中国水稻产业布局变迁的经济和生态分析[D];浙江大学;2012年
5 朱力;区域低碳发展规划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黄婕;低碳经济视域下城市土地利用测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郑欣;基于低碳优化目标的安徽省土地利用碳排放足迹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冬生;基于RS和GIS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收支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9 纪芙蓉;陕西省能源利用碳足迹与植被碳承载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苏雅丽;西安市土地利用变化驱动下“碳源”时空演变与预测[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彦云,张明倩;北京市制造业竞争力分析与对策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2 刘建伟;;建国后至2008年中国生态足迹的动态测度与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刘慧,成升魁,张雷;人类经济活动影响碳排放的国际研究动态[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5期
4 熊德国,鲜学福,姜永东;生态足迹理论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及改进[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6期
5 王书华,张义丰,毛汉英;城郊县域生态经济协调状态与发展能力分析——以河北新乐市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1期
6 齐玉春,董云社;中国能源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减排对策研究[J];地理科学;2004年05期
7 朱永彬;王铮;庞丽;王丽娟;邹秀萍;;基于经济模拟的中国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高峰预测[J];地理学报;2009年08期
8 赵荣钦;黄贤金;钟太洋;;中国不同产业空间的碳排放强度与碳足迹分析[J];地理学报;2010年09期
9 张雷;;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J];地理研究;2006年01期
10 柴彦威;肖作鹏;刘志林;;居民家庭日常出行碳排放的发生机制与调控策略——以北京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2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雪娜;我国能源类碳源排碳量估算办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2 郭运功;特大城市温室气体排放量测算与排放特征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朝晖;;上海市碳排放的历史特征与远期趋势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2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杨会民;张迪;;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3 ;碳排放配给制带来的启示[J];节能与环保;2009年11期
4 邴绍倩;;食品“碳排放”标准及应对之策[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20期
5 ;国务院宣布我国到2020年降低碳排放40%~45%[J];纸和造纸;2010年02期
6 张雷;黄园淅;李艳梅;程晓凌;;中国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与减排途径分析[J];资源科学;2010年02期
7 巩帅臣;;湖南省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企业家天地;2010年01期
8 温景光;;江苏省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02期
9 王琴;曲建升;曾静静;;生存碳排放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J];开发研究;2010年01期
10 孙建卫;陈志刚;赵荣钦;黄贤金;赖力;;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碳排放足迹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2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黄蕊;王铮;刘慧雅;刘晓;翟石艳;马晓哲;;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高扬;张晓明;周茂松;曾栋鸿;;城市居住社区交通碳排放特征及交通碳排放评估模型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杜宁睿;向澄;黄经南;刘沛;;家庭出行碳排放特征分析及规划启示——以武汉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秦波;田卉;;社区空间形态对居民碳排放的影响[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绿色生态与低碳规划)[C];2013年
7 魏本勇;王媛;;国际贸易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朱永彬;王铮;;中国经济模拟与碳排放预测[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吴国华;侯进生;;碳排放变化效应分解及其对策——基于山东省数据:1995-2010[A];第十一届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张彩平;肖序;;碳排放权初始会计确认问题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维;如何教会居民减少碳排放?[N];中国环境报;2008年
2 华士镇 门开阳;浅谈美国生活方式和美国的碳排放[N];江阴日报;2010年
3 道格·斯特鲁克 编译 李慧;碳排放中和富了谁?[N];中国能源报;2010年
4 记者 罗沙 王洪江;碳排放计算器,重新定义我们的世界和生活[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5 崔修佳;澳大利亚计划2012年征收碳排放税[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6 记者 彭德倩;2030年:本市碳排放有望“下折”[N];解放日报;2011年
7 朱勤 复旦大学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创新基地;影响碳排放的人口因素探讨[N];中国人口报;2011年
8 曹学明;澳政府征碳排放税计划引起业界强烈反应[N];中国冶金报;2011年
9 本报驻堪培拉记者 陈小方;澳大利亚碳排放定价方案出台[N];光明日报;2011年
10 记者 闫磊;多国反制 欧盟碳排放税或被迫调整[N];经济参考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秋贤;基于3E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地域差异及碳排放空间计算研究[D];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15年
2 卢祖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制度变迁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汪臻;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的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4 刘红琴;中国终端能源消费碳排放分配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陈志建;中国区域碳排放收敛性及碳经济政策效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拟[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李旭;经济快速发展区域碳排放机制与低碳发展策略[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7 杨国锐;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碳排放波动及减碳路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小敏;中国2020年碳排放强度目标的情景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9 徐安;我国城市化与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邓吉祥;区域能源与碳排放战略决策支持的模型探索与系统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德建;基于情景分析的发电侧碳排放生命周期计量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刘倩晨;考虑碳排放的冷链物流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3 杨波;能源密集型企业碳排放风险识别、评估与管理[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4 方勇;中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D];江苏大学;2011年
5 李燕;西北省会城市家庭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6 仇善力;我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实证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7 付伟;湖北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8 关珊;我国现代企业的碳排放权会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9 韩茜;北京市人口变动与碳排放关系的定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10 郭璐;城市家庭通勤碳排放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103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410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