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节能潜力的区域及行业差异
本文关键词:中国制造业节能潜力的区域及行业差异 出处:《地理研究》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制造业 能源强度 节能潜力 区域差异 行业差异
【摘要】:过度依赖资源和能源消耗的发展特征使中国制造业具有较大节能空间。通过计算中国各区域、各省市制造业及其分行业的能源强度和节能潜力,分析了制造业节能潜力的区域差异和行业差异。研究结果显示:1东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的能源强度存在明显差异,且东部地区远低于中西部地区,但近几年区域间能源强度差距在逐步缩小,同时各区域内部不同省市间能源强度差距也在不断拉近。2高于全国平均节能潜力水平的省份有17个,且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这些省市的平均节能潜力都在70%以上,说明中国大部分地区制造业节能空间很大。3高节能潜力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对能源利用效率要求较高、产业前后向关联效应较强的行业。4虽然各省市制造业分行业节能潜力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但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的节能潜力在各地区排名都很靠前。5在制定节能政策和措施时,不但要根据各地区资源、能源禀赋及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差别化对待;还要充分考虑行业间的差异。
[Abstract]:Over reliance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 and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great energy-saving space. By calculating China regional energy intensity and energy saving potential of various provinces and cities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alyzes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manufacturing energy saving potential and industry differenc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energy intensity in manufacturing 1 east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and the eastern region is far lower tha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but the gap between the regional energy intensity in recent years is gradually narrowing, and the regional energy intensity gap between different provinces has been close to the national average of.2 high level energy saving potential of the 17 provinces, and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Midwest, the average energy-saving potential of these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more than 70%, indicating a high potential of energy saving industry energy-saving space.3 manufacturing parts China industry mainly focus on energy efficiency The demand is higher, industries and 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4 industry although provinces manufacture industry energy saving potential of large regional differences exist, but the oil processing and coking industry, electronics and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ergy-saving potential of speci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chemical fiber manufacturing industry rankings are in front of.5 in the development of energy saving policies and measures in various areas, not only according to the regional resources, energy resources and different level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differential treatment; but also give full consideration 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industries.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长沙理工大学;
【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0925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00303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09YJC790078)
【分类号】:F424.1
【正文快照】: 1引言目前,中国制造业仍未能改变其严重依赖能源、资源的发展特征,这从近年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和电力等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占比不降反增的事实中可以得到很好验证[1,2]。这一现象与中国“十二五”规划设定的节能目标相背离,不但会加剧制造业发展的不平衡、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谢锐;王腊芳;赖明勇;;中国钢铁产业关联效应及国际比较分析[J];统计研究;2011年08期
2 王昕;;高耗能行业节能降耗势在必行[J];经济前沿;2008年01期
3 安岗;郁培丽;石俊国;;中国工业部门能源利用效率的测度与节能潜力:基于随机前沿方法的分析[J];产经评论;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激扬;;能源效率问题研究的新进展[J];求索;2011年11期
2 张唯实;;能源效率、产业结构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3 张唯实;;能源效率、产业结构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4 杨书杰;;能源强度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研究[J];商业时代;2011年31期
5 李智礼;;深圳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J];特区经济;2011年09期
6 王彦彭;;“十二五”时期我国节能潜力与节能降耗目标分析[J];企业经济;2012年10期
7 吕斌;王科;徐志强;;中国地区能源强度收敛性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3年06期
8 郭国峰;王彦彭;;“十二五”时期我国节能潜力与节能降耗目标分析[J];21世纪数量经济学;2013年00期
9 安岗;郁培丽;石俊国;;中国工业部门能源利用效率的测度与节能潜力:基于随机前沿方法的分析[J];产经评论;2014年01期
10 朱胜清;曹卫东;罗健;蒋晓威;唐云云;;我国能源效率对产业结构演变响应的区域差异研究[J];人文地理;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倩;张文忠;余建辉;;基于VEC模型的产业结构变动影响因子分析[A];《中国区域经济》2012年第5期(总第20期)[C];2012年
2 郭国峰;王彦彭;;“十二五”时期我国节能潜力与节能降耗目标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3 杨莉莉;邵帅;曹建华;;长三角城市群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创新——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12年
4 周文;叶兴平;;基于资源利用预测的节能减排潜力评价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四章)[C];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广志;李同升;孙文文;王武科;;产业集群的识别与选择分析——基于陕西省产业集群的研究[J];人文地理;2007年06期
2 张许杰;刘刚;;基于复杂网络的英国产业结构网络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年09期
3 林毅夫,刘明兴;中国的经济增长收敛与收入分配[J];世界经济;2003年08期
4 彭国华;;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差距的来源[J];世界经济;2005年09期
5 师博;沈坤荣;;市场分割下的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基于超效率DEA方法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8年09期
6 魏楚;沈满洪;;结构调整能否改善能源效率:基于中国省级数据的研究[J];世界经济;2008年11期
7 魏楚;沈满洪;;规模效率与配置效率:一个对中国能源低效的解释[J];世界经济;2009年04期
8 申海;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收敛性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年08期
9 路正南;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能源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年12期
10 王玉潜;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因素分析方法及其应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伟;张广振;李月娟;;吉林省大中型城市节能潜力实证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2 ;“十五”期间我国节能潜力巨大[J];广西节能;2001年01期
3 金益平;挖掘节能潜力 注重节能投入 促进企业发展[J];造纸信息;2002年01期
4 刘作毅;节能:任重道远 降耗:大有可为——来自节能潜力调查诊断项目座谈会的报道[J];中国水泥;2004年01期
5 陈新凤;;山西省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的潜力与措施研究[J];经济问题;2007年09期
6 田悦;;对照先进指标 挖掘节能潜力[J];中国水泥;2009年06期
7 李纪伟;张勇军;黄慧;;城市配电网节能潜力评估及改造分析[J];大众用电;2010年03期
8 郭丽丽;原毅军;;区域性节能潜力测算:概念解释与方法综述[J];科技和产业;2010年02期
9 仇保兴;;我国建筑节能潜力最大的六大领域及其展望[J];住宅产业;2010年04期
10 王勇;陈德赋;李国常;;东台市调整结构提高节能潜力[J];节能;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陈岩贽;温勇;王炜;;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节能潜力及其途径研究[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一章)[C];2014年
2 郭国峰;王彦彭;;“十二五”时期我国节能潜力与节能降耗目标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3 吴力波;;上海“十二五”期间的能源发展与节能潜力[A];新形势下长三角能源面临的新挑战和新对策——第八届长三角能源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尹春聪;梅文琦;朱玲;;上海某公共建筑的用能情况分析及节能潜力研究[A];2014年全国建工建材检测实验室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4年
5 方晓骅;;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节能潜力与技术选择[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志国;刘扬;项新耀;;石油生产系统用能分析方法及节能潜力判别准则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7 肖潇;李德英;;北京某酒店能耗调查与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10年
8 周正;付祥钊;;重庆地区遮阳节能潜力研究[A];2007年西南地区暖通空调及热能动力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吕庆荣 彭艳;石化电机系统节能潜力巨大[N];中国化工报;2007年
2 张钗;我国建筑节能潜力巨大[N];中国化工报;2007年
3 记者 华凌;高效变频水泵节能潜力大[N];科技日报;2008年
4 陈峰;我国节能潜力巨大[N];中国物资报;2000年
5 郁放炼;建筑节能潜力巨大[N];房地产时报;2004年
6 程管;从挖掘身边节能潜力做起[N];中国环境报;2006年
7 顾瑞珍 王丽;全国既有建筑99%属高耗能,节能潜力大[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8 陈峰;发挥节能潜力关键是科技[N];中国矿业报;2000年
9 记者 彭一苇 实习生 季翔羽 杜艺迪 刘倩倩;全省1亿平方米老建筑节能潜力巨大[N];湖北日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陈佳 王英;四个方面着手挖掘节能潜力[N];中国企业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丽丽;节能潜力测算方法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胡丹;中国可实现的节能潜力及影响因素分析[D];河北大学;2008年
3 黄瑾;电信运营企业节能潜力测算模型与实证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4 刘明浩;基于节能潜力的区域能源规划模型研究及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5 赵子兰;基于多层次模糊评估的配电网节能潜力综合评价方法[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6 王晓杰;工业企业节能潜力预测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章荣兵;某市第三产业节能潜力与节能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8 李小双;水加热用能设备能效评价与节能潜力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4年
9 杨家荣;昆钢系统节能潜力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10 李海承;既有医院节能潜力与改造效益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261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426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