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医药制造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 医药制造企业 地区 研发投入 影响因素 因子分析 线性回归 出处:《中国药房》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为有效增加我国各地区医药制造企业的研发投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因子分析、线性回归方法,选取平均企业规模、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行业利润、研发人员占比、政府资金资助强度5个指标,构建东、中、西部地区医药制造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因素评价体系,分别评价影响其研发投入的关键因素。结果与结论:影响东、中、西部地区医药制造企业研发投入的关键因素各不相同。在3个模型中,政府资金资助强度因素指标系数均较大,表明该指标对各地区医药制造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均较显著。研发人员占比、平均企业规模和研发人员占比、平均企业规模指标分别是东、中、西部地区研发投入的关键影响因素。建议各地区医药制造企业抓住各自的关键影响因素,因地制宜,有效提高研发投入。
[Abstract]:Objective: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increasing the R & D investment of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various regions of China. Methods: factor analysis,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 average enterprise size, new product sales revenue, and industry profit were adopted. The proportion of R & D personnel and the intensity of government funding are five indexes to construct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 & D investment of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the east, middle and west regions. Results and conclusions: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R & D investment of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the east, middle and west regions are different. In three models. The index coefficient of the intensity of government funding is large, which shows that the impact of this index on the R & D investment of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different regions is significant. The proportion of R & D personnel, the average enterprise size and R & D personnel share. The average enterprise scale index is the key factors of R & D investment in east, middle and west regions respectively.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different regions should grasp their own key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improve their R & D investment effectively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作者单位】: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
【分类号】:F426.72
【正文快照】: 《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指出,近年来我国医药制造企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有望于202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药品市场,但目前仍存在着技术创新能力弱、企业研发投入低等突出矛盾[1]。资金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创新药物研发的重要不利因素[2]。此外,我国东、中、西部区域间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高良谋;李宇;;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倒U关系的形成机制与动态拓展[J];管理世界;2009年08期
2 郑绪涛;柳剑平;;R&D活动的溢出效应、吸收能力与补贴政策[J];中国软科学;2011年11期
3 刘昌孝;;我国医药产业创新药物研发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药房;2012年2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孝智;张朝晖;张华;;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6期
2 梁肥根;;中小出版物流企业技术创新和差异化竞争[J];出版与印刷;2010年02期
3 曹培红;江俊龙;邹香;;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策略探讨[J];财会月刊;2010年20期
4 孙磊;;可持续增长率指标在税收优惠政策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财会月刊;2012年02期
5 张近乐;刘恬;;基于SFA的我国航空航天制造业技术效率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年01期
6 王立成;李晓梅;;基于因子分析的东北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绩效评价[J];产业经济评论;2009年03期
7 张德强;;重庆市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实证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1年04期
8 李恩平;杨丽;;山西省综合配套试验改革背景下科技人才需求预测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2年03期
9 李文超;王晓燕;;主导性高技术产业成长动力的系统研究及其灵敏度分析[J];当代经济;2011年06期
10 张浩;;加强企业自主创新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袁勤俭;;基于SWOT的我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江苏省高技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系列报告之五[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周青;杨伟;;企业产学研合作主体性的实证研究——基于浙江企业调研数据[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吕红;;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国际比较[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4 夏来保;;天津航空航天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研究——基于钻石竞争模型视角[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吴楠;陈健;;中国绿色发展的高科技产业支撑——基于生物产业集群及竞争力的研究[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二)[C];2011年
6 李宇;张瑶;;技术创新的企业规模门槛效应研究——基于制造业门槛面板数据模型[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林;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2 唐晓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D];吉林大学;2011年
3 梁华;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渠道源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4 王新春;高新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宋京;开放经济下的技术进步[D];复旦大学;2004年
6 徐顽强;中药产业国际化的人力资源支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李拓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8 王艺瑾;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9 冷俊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制度创新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10 辛冲;企业组织创新要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立新;广东省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绩效分析[D];暨南大学;2010年
2 刘文凤;生物产业集群及其竞争战略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3 刘利花;焦作市怀药加工业技术创新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陈海静;中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石冠飞;中国制造业创新效率:分解与驱动分析[D];暨南大学;2011年
6 张杨;基于生态位视角的高技术产业竞争力问题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7 付菁;高技术产业区域技术生态位测度与实证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8 何悦;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内部研发的互补性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毕腾翔;辽宁省高新技术企业安全经营问题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1年
10 刘峥;中日电子类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若森;中国国有企业治理模式的选择与构建——基本原则与战略重点[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9期
2 益智;;中国上市公司被动式资产重组实证研究——基于价值效应和绩效的动因模型构建[J];管理世界;2005年01期
3 朱平芳,徐伟民;政府的科技激励政策对大中型工业企业R&D投入及其专利产出的影响——上海市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3年06期
4 安同良;施浩;Ludovico Alcorta;;中国制造业企业R&D行为模式的观测与实证——基于江苏省制造业企业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6年02期
5 郭斌;;规模、R&D与绩效:对我国软件产业的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2006年01期
6 刘力钢;霍春辉;魏永德;;中国汽车制造企业规模与绩效的关联性研究——基于典型汽车制造企业的实证分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张杰;张少军;刘志彪;;多维技术溢出效应、本土企业创新动力与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基于中国地方产业集群形态的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7年03期
8 朱平芳;朱先智;;企业创新人力投入强度规模效应的分位点回归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03期
9 张伟;;产业规模、资本结构与绩效——我国工业的实证分析[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吴敬琏;政府在营建中国“硅谷”过程中的作为[J];特区与港澳经济;2000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翔宇;李中华;;2006年我国各个省区医药制造产业的竞争力比较分析[J];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07年03期
2 朱海旭;;医药制造行业2006年科技投入强度高[J];上海食品药品监管情报研究;2007年05期
3 张洁;韦晓华;;医药制造企业数量与行业利润的结构分析[J];经济导刊;2007年S3期
4 洪涓;樊宇;;研发投入对医药制造产业影响实证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年05期
5 董秀军;汤少梁;;外部环境对我国医药制造企业研发影响的文献综述[J];价值工程;2012年14期
6 徐浩鸣,徐建中,康姝丽;中国国有医药制造产业组织系统协同度模型及实证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3年01期
7 邹鲜红;;我国大中型医药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研究[J];中国药业;2009年08期
8 李洁;申俊龙;;医药制造产业升级为江苏省主导产业的可行性分析[J];江苏商论;2010年01期
9 项莹;曹阳;;我国大中型医药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研究[J];上海医药;2013年03期
10 邱家学;吴超;孟奇;吴晓明;;我国医药制造产业结构相似性研究[J];中国药业;2013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吴超;;我国医药制造产业结构相似性研究[A];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2年
2 薛有志;郭勇峰;姜明月;;中国医药制造企业前向一体化选择及其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企业绩效和股权结构视角[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林洁;集中查处重金属医药制造行业违法案件[N];汕尾日报;2014年
2 记者 吴艳荣;医药制造企业专项环境执法检查锁定五重点[N];河北日报;2011年
3 Q孟推,
本文编号:14433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443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