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MDI的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分解——以陕西省为例
本文关键词: 能源消费 碳排放 LMDI 出处:《经济问题》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近十年间陕西省取得了跨越式的经济大发展,特别是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头堡"其经济发展已驶入了快车道。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必然带来碳排放总量的增加,测算了陕西省2002~2012年7种主要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使用LMDI法(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把陕西省能源碳排放增量分解成人口、人均GDP、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与能源消费强度这五方面因素。研究得出,2002~2012年间除能源消费强度这一因素的累积效应为负外,其余四种因素的累积效应皆为正。使用逐年效应角度观察,人均GDP是碳排放增加的最大拉动因素,能源消费强度对碳排放具有较大的抑制作用。针对以上问题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Abstract]:In the past ten years, Shaanxi Province has made great stride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especially the bridgehead, which is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has entered the fast lane of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will inevitably bring about an increase in the total amount of carbon emissions at the same time. The carbon emissions of seven major energy sources in Shaanxi Province from 2002 to 2012 were measured. The increment of energy carbon emissions in Shaanxi Province was decomposed into population, per capita, industrial structure by LMDI method.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ntensity are five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umulative effect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tensity is negative, the accumulative effect of the other four factors is positiv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year by year effect. GDP per capita is the biggest driving factor for the increase of carbon emissions, and the energy consumption intensity can restrain the carbon emissions greatly.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are given 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作者单位】: 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西部资源型产业碳排放问题研究”(11XJY00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426.2;X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伟;张金锁;邹绍辉;许建;;基于LMDI的陕西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分解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年09期
2 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年06期
3 宋德勇;卢忠宝;;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及其周期性波动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03期
4 赵欣;龙如银;;江苏省碳排放现状及因素分解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7期
5 朱勤;彭希哲;陆志明;吴开亚;;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解及实证分析[J];资源科学;2009年12期
6 宋杰鲲;;基于LMDI的山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分解[J];资源科学;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娜;顾凯平;;中国区域碳循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7期
2 陈铭泽;;基于Divisia分解法的碳排放因素分解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3 吴未;路平山;;县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以惠民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4 王敬敏;朱益平;;河北省碳排放及其趋势预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0期
5 董智;王世进;;江苏省碳排放量特征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4期
6 杨振;;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11期
7 黄静;冯娜娜;;2000-2009年安徽省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9期
8 苟少梅;代燕;;乌鲁木齐市煤炭消费的CO_2排放时空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11期
9 王超;穆东;姜庆国;;煤炭产供链的碳排放经济测度模型和治理效益模型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曹俊文;刘官站;;中国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北方经济;201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娜;中国建立碳交易市场的可行性研究及框架设计[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孙起生;基于低碳经济的县域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夏艳清;中国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易艳春;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与我国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万宇艳;我国工业结构低碳化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卢祖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制度变迁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段向云;物流企业低碳化发展的影响机理与运营机制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9 汤晓莉;郑州市经济转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刘婧;基于强度减排的我国碳交易市场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静远;我国能源与化工产业的环境影响及其规制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刘长信;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减排潜力及预测[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李淼;中国工业部门能源消费与CO_2排放量分析预测[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谢巍;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驱动效应测度及空间分异[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建华;重庆市碳排放特征分析与减排对策[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郭一文;人口消费行为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D];河北大学;2011年
7 谢昭毅;长沙市两型小城镇建设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8 纪芙蓉;陕西省能源利用碳足迹与植被碳承载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景元美;中国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测度及减排绩效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10 谢海涛;湖南省用水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俊松;贺灿飞;;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中国CO_2排放量变化——基于LMDI方法的分解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1期
2 李国璋;王双;;中国能源强度变动的区域因素分解分析——基于LMDI分解方法[J];财经研究;2008年08期
3 李磊;;新疆经济发展中碳排放变动的因素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8期
4 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年06期
5 胡初枝;黄贤金;钟太洋;谭丹;;中国碳排放特征及其动态演进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03期
6 冯相昭;邹骥;;中国CO_2排放趋势的经济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03期
7 李艳梅;张雷;;中国能源消费增长原因分析与节能途径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03期
8 宋德勇;卢忠宝;;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及其周期性波动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03期
9 赵欣;龙如银;;江苏省碳排放现状及因素分解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7期
10 梁进社;郑蔚;蔡建明;;中国能源消费增长的分解——基于投入产出方法[J];自然资源学报;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朝晖;;上海市碳排放的历史特征与远期趋势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2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杨会民;张迪;;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3 ;碳排放配给制带来的启示[J];节能与环保;2009年11期
4 邴绍倩;;食品“碳排放”标准及应对之策[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20期
5 ;国务院宣布我国到2020年降低碳排放40%~45%[J];纸和造纸;2010年02期
6 张雷;黄园淅;李艳梅;程晓凌;;中国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与减排途径分析[J];资源科学;2010年02期
7 巩帅臣;;湖南省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企业家天地;2010年01期
8 温景光;;江苏省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02期
9 王琴;曲建升;曾静静;;生存碳排放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J];开发研究;2010年01期
10 孙建卫;陈志刚;赵荣钦;黄贤金;赖力;;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碳排放足迹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2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黄蕊;王铮;刘慧雅;刘晓;翟石艳;马晓哲;;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高扬;张晓明;周茂松;曾栋鸿;;城市居住社区交通碳排放特征及交通碳排放评估模型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杜宁睿;向澄;黄经南;刘沛;;家庭出行碳排放特征分析及规划启示——以武汉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张白玲;林靖s,
本文编号:15042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504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