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产企视角下的科技人才协同创新支持体系实证研究——以赣南中央苏区稀土产业为例
本文选题:产业 切入点:科技人才 出处:《科技管理研究》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政府、产业、企业三个层面构建科技人才协同创新支持体系模型,以赣南苏区稀土产业调研资料进行检验。研究发现:融资服务、研发经费投入、人才引进待遇、人才评价、知识产权保护规范与人才制度、行业人才聚集力、优秀人才保持、成果推广应用以及行业协会的协调、维权和自律机制是促进科技人才协同创新的重要因素。
[Abstract]:The model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support system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is constructed from three levels of government, industry and enterprise, and tested with the investigation data of rare earth industry in Gannan Soviet reg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financing service, R & D investment, talent introduction treatment, talent evaluation, etc. The regul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and talent system, the ability of gathering talents in industry, the maintenance of outstanding talents, the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chievements, the coordination of trade associations, the mechanism of safeguarding rights and self-discipline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to promote the cooperative innov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软科学项目“协同创新视角下的赣南苏区稀土产业科技人才支持体系研究(2013GXS4D1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构建及治理机制研究”(71262026) 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协同创新视角下的产业人力资源支持体系研究:以赣南原中央苏区特色产业集群为例”(12GL19)
【分类号】:F426;F27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华;李攀艺;;重庆市促进区域创新的人力资源支持体系[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年03期
2 张丽;;长三角新能源产业协同创新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0年02期
3 杨秋明;;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24期
4 孙长青;张仁开;;长三角区域环保科技合作与协同创新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08期
5 张波;;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02期
6 吕静;卜庆军;汪少华;;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及模型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03期
7 胡恩华;刘洪;;基于协同创新的集群创新企业与群外环境关系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7年03期
8 水常青 ,郑刚 ,许庆瑞;影响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协同创新要素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12期
9 张洪石;付玉秀;;影响突破性创新的环境因素分析和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5年S1期
10 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攸立;熊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区域创新环境关键要素识别[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周劲波;王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概念模型构建[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3 杨亮;;行业特色高校参与协同创新系统的必要性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25期
4 王孟钧;刘慧;张镇森;陆洋;;重大建设工程技术创新网络协同要素与协同机制分析[J];中国工程科学;2012年12期
5 祁艳朝;;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提升高校创新能力[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年01期
6 钟荣丙;;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的组织模式研究——基于长株潭城市群的实证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3年02期
7 郭晓立;洪诗鸿;沈滢;;吉林省产学研合作问题及对策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8 俞乐;刘拥海;崔铁成;;新升地方高校强化协同创新的挑战与对策[J];高教论坛;2013年03期
9 陈搏;;社会知识管理促进协同创新[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10 宫淑燕;夏维力;;产业集群与生态文化协同创新关系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俊青;许益波;;协同创新视角下的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法律问题刍议[A];安徽首届科普产业博士科技论坛——暨社区科技传播体系与平台建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2 张寒;胡宗彪;李正风;;研发项目对中国大学技术转让合同影响的实证研究——以985工程高校为例[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路春婷;张春博;丁X;;协同创新组织的动力机制[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潘锡杨;;协同创新中心管理体制机制探究[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于娱;施琴芬;;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知识共享的微分对策模型[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6 邵景峰;王进富;马晓红;吴生;刘勇;;基于数据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关键动力优化[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7 胡涌哲;王海云;;高校科协创新发展新动向——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A];全国高校科协发展论坛(2013年)论文集[C];2013年
8 李宇;王俊倩;;产业链垂直整合中的创新驱动与创新绩效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9 张敬文;谢翔;;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协同创新机理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10 ;基于协同创新的外语院校科研创新能力与模式研究[A];第五届外语院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高层论坛暨全国外语院校科研管理协会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宁;黑龙江省科技园区发展战略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2 蒋国平;基于隐性知识创造的突破性技术创新机理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吴青熹;变革型领导、社会资本与协同创新组织学习的视角[D];南京大学;2011年
4 杨雪滢;基于破坏性创新的自主品牌跨越式发展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杜军;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支持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6 任宗强;基于创新网络协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机制与规律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周德胜;生物制药产业化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8 潘松挺;网络关系强度与技术创新模式的耦合及其协同演化[D];浙江大学;2009年
9 汪铭泉;集群企业跨区域发展的机制及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10 赵雪峰;基于价值网的电信运营企业协同产品创新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筱;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2 周凯;集群环境下软件型企业协同进化成长与创新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3 李强;基于因子分析和DEA的区域创新环境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杨春丽;高校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5 张婧;集群内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宋加艳;全球化条件下中国企业技术追赶路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黄蔚娟;创新孵化网络对集群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方明;集群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李含伟;合肥市蜀山区建设“中部硅谷”的可行性论证[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10 林延东;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环境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玉来;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北京大学学报;2000年S1期
2 王腊春,史运良,周寅康,都金康,许有鹏;长江三角洲水环境治理[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3期
3 郭铁成;许鸿;;让科技之光照亮“第二经济”——南非科技计划支持弱势企业创新的启示[J];创新科技;2008年03期
4 陈仁强;李春燕;张小凤;;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五主体”模型探析[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杨丽伟;程国平;李刚;;供应链企业协同自主创新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11期
6 黄丹,席酉民;和谐管理理论基础:和谐的诠释[J];管理工程学报;2001年03期
7 郑刚;朱凌;金s,
本文编号:15625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562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