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我国老工业基地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0 08:34

  本文选题:老工业基地 切入点:碳排放 出处:《西部论坛》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采用我国48个老工业基地37个工业行业2006—2012年的数据,核算其碳排放量及变化趋势,并运用LMDI方法从区域和行业两个层面分析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老工业基地能源消费还是以煤炭消费为主;从地区层面看,行业规模和能源结构是影响碳排放的主要拉动因素,行业结构和行业能源强度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制约因素;从行业层面看,行业规模对37个行业的碳排放均表现出拉动作用,能源强度对7个行业的碳排放起到拉动作用,能源结构对28个行业的碳排放量具有拉动作用。应适度控制工业行业规模,优化行业结构及能源消费结构,加快技术进步。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37 industrial industries in 48 old industrial bases in China from 2006 to 2012, the carbon emissions and their changing trends are calculated,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rbon emissions are analyzed from the regional and industrial levels by using LMDI method. It is found that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old industrial base is still mainly coal consumption, and from the regional level, the industry scale and energy structure are the main driving factors affecting carbon emissions. Industry structure and industry energy intensity are the important restricting factors of carbon emission. From the industry level, the scale of industry plays a pull role on the carbon emissions of 37 industries, energy intensity plays a pull role on carbon emissions in seven industries. The energy structure has a pulling effect on the carbon emissions of 28 industries. The industrial scale should be controlled appropriately,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 should be optimized, and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should be accelerated.
【作者单位】: 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重庆社会科学院;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2XJY01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3BJY024) 重庆市社科规划博士项目(2012BS13) 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批准号KJ122106) 重庆工商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1255019)
【分类号】:X22;F427;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雷厉;仲云云;袁晓玲;;中国区域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05期

2 王迪;聂锐;;中国制造业碳排放的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09期

3 张占贞;;基于KAYA模型的青岛市碳排放及驱动因素分析[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4 孙宁;;依靠技术进步实行制造业碳减排——基于制造业30个分行业碳排放的分解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涂正革;谌仁俊;;中国碳排放区域划分与减排路径——基于多指标面板数据的聚类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2 袁晓玲;李政大;刘伯龙;;中国区域环境质量动态综合评价——基于污染排放视角[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年01期

3 邢玉升;曹利战;;中国的能耗结构、能源贸易与碳减排任务[J];国际贸易问题;2013年03期

4 张旺;周跃云;;北京能源消费排放CO_2增量的分解研究——基于IDA法的LMDI技术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4期

5 唐德才;仲凤霞;沈子琦;;我国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状况评价分析[J];商业研究;2013年05期

6 张先锋;韩雪;张庆彩;;基于偏最小二乘模型的碳排放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3年07期

7 林涛;李灵;;天津市碳排放与能源强度影响因素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8 张凯;何维达;;技术进步对我国钢铁工业碳减排的影响[J];工业技术经济;2013年12期

9 李新;王海滨;陈朝镇;刘泉;于晓菡;;我国电力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的演变特征及产业间差异性[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年07期

10 齐亚伟;;中国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因素分解[J];工业技术经济;201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袁小量;制造企业低碳竞争力演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2 向其凤;中国碳排放总量产业间分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3 徐军委;基于LMDI的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4 赵爱文;中国碳排放、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5 赵会宁;基于碳排放量的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6 王波;中国扩大个人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的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平;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低碳制造发展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2 付伟;湖北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王大川;四川省制造业碳排放源分类与计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4 梁聪智;我国钢铁行业碳足迹与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D];燕山大学;2012年

5 王玉洁;高新技术企业的低碳经济贡献度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3年

6 侯进生;基于碳排放效应因素分解的低碳城市化支撑体系建设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

7 秦川;山东省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金融支持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8 墨姗姗;我国省级区域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9 林浩贤;基于空间视角的中国能源效率演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10 朱城宇;中国第三产业与居民消费能源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及电信业影响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红光;刘卫东;范晓梅;;贸易对中国产业能源活动碳排放的影响[J];地理研究;2011年04期

2 张有贤;黄亚丽;李炳宏;魏海平;王继伟;;甘肃省经济发展产生的能源承载压力和环境效应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年08期

3 张丽峰;;我国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碳排放关系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5期

4 王磊;宋乃平;;宁夏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碳排放分析与预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7期

5 李磊;;新疆经济发展中碳排放变动的因素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8期

6 张约翰;张平宇;;长吉一体化区域碳排放足迹及影响因素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9期

7 赵敏;张卫国;俞立中;;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9年08期

8 李卫兵;陈思;;我国东中西部二氧化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叶晓佳;孙敬水;董立锋;;低碳经济发展中的碳排放驱动因素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04期

10 薛智韵;;中国制造业CO_2排放估计及其指数分解分析[J];经济问题;201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礼梅;;转型中的资源型城市与老工业基地的比较[J];资源与产业;2008年01期

2 王立英;创新开展环境保护工作 为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做贡献[J];中国环境管理;2003年06期

3 王雪冰;迟宏波;;体制转换和结构调整后的国有企业安全管理——来自老工业基地黑龙江省的调查报告[J];现代职业安全;2003年10期

4 朱桂娟;发挥高校优势 加速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J];中国冶金教育;2004年02期

5 侯锡林;;振兴鞍山老工业基地中的政府作为[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6 张凤武;黑龙江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策略研究[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证时;振兴老工业基地条件已具备[J];中国金属通报;2003年32期

8 初宇平,秦立清;先进文化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Z1期

9 赵媛媛;;调整升级 老树新花 来自纺织老工业基地的报道[J];纺织服装周刊;2010年29期

10 ;中央领导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J];有色金属工业;2003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鲁志军;;论技改贷款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2 焦方义;;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3 徐勇;;创新国企体制 加快吉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进程[A];“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长春论坛文集[C];2003年

4 孙世强;;国家政策与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研究[A];“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长春论坛文集[C];2003年

5 朱荣科;;资源型城市反贫困——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文汇之一[A];“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长春论坛文集[C];2003年

6 李俊江;史本叶;;老工业基地兴衰与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国外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措施与启示[A];“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长春论坛文集[C];2003年

7 李中义;高元禄;;加快市场化改革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A];第四届国有经济论坛——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赫国胜;;利用风险投资进一步振兴中国老工业基地[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9 李向平;陈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10 娄福恩;徐萍;;地方志要为振兴黑龙江老工业基地服务[A];全省地方志工作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建设边疆文化大省研讨会专辑[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N];经济日报;2004年

2 胡鞍钢;老工业基地振兴:吉林该如何做[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王海坤;资源型老工业基地“回春”有术[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4 记者 朱大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全面完成老工业基地振兴目标和历史任务[N];长春日报;2007年

5 班健;创造老工业基地的新生[N];中国环境报;2006年

6 佟冬俊;蓝图展现出的是机遇[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7 陈金子 初训;围绕主题 扎实推进和谐文化建设[N];丹东日报;2007年

8 记者 樊金钢;九成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项目开工[N];黑龙江日报;2007年

9 呼涛;老工业基地历史欠税将得豁免[N];黑龙江经济报;2006年

10 记者  孟唤;现代流通在老工业基地辽宁快速发展[N];经济参考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振凯;老工业基地的衰退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隋忠诚;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国际经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任晶;我国老工业基地创新系统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关大伟;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府管理环境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常忠诚;制度创新与东北老工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D];吉林大学;2008年

6 吴艳玲;演化经济学视角下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制度变迁[D];辽宁大学;2008年

7 李铁滨;东北老工业基地承接东南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扩散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姜周;基于区域经济合作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振兴战略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9 李道刚;东北老工业基地有效地方政府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10 李克;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软环境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永波;老工业基地创新发展模式[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2 刘玉梅;东北老工业基地吸引外资问题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5年

3 陈彬;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吉林省人才问题思考[D];吉林大学;2005年

4 白鹏;用邓小平、江泽民人才思想指导辽宁老工业基地人才资源开发[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5 童睿;产权多元化和老工业基地振兴[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夏沛妍;振兴长春老工业基地的金融支持[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陈新锁;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高技能人才培养选拔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刘荣;黑龙江老工业基地引入国外风险投资引资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9 张彩梅;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财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10 曹振峰;发展虚拟经济,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925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5925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f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