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北京地区制造业企业使用研发成果中隐含研发投入与生产率关系

发布时间:2018-03-11 01:13

  本文选题:使用RD投入 切入点:执行RD投入 出处:《中国科技论坛》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企业使用的研发成果和技术可能来自自身执行RD活动,也可能是来自于其他企业RD活动,故企业使用研发成果中隐含的RD投入更能真实反映RD投入对生产率的贡献。本文利用耶鲁-加拿大技术流动一致矩阵测算北京制造业分行业使用研发成果中隐含RD投入,并实证检验了企业执行RD投入、使用研发成果中隐含RD投入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执行RD和使用研发成果中隐含RD投入对生产率具有正影响,且后者的产出弹性系数比前者的高一倍。
[Abstract]:The R & D results and technologies used by enterprises may come from their own R D activities or from other enterprises'R D activities. Therefore, the R D input implied in R & D results can reflect the contribution of R D input to productivity more truthfully. This paper uses the Yale-Canadian consistent matrix of technology flow to estimate the R D input in Beijing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 D input and productivity by using R D results is tested empirically. It is found that R D implementation and R D input in R D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productivity. The output elasticity coefficient of the latter is twice as high as that of the former.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扩大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路径与战略研究”(14ZDA084)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双区域OLG-CGE模型人口老龄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71401009) 北京市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区域CGE模型的京津冀一体化研究”(9154028)
【分类号】:F425;F42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朱平芳,徐伟民;政府的科技激励政策对大中型工业企业R&D投入及其专利产出的影响——上海市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丽娜;中国内地专利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洪琳琳;黄良文;;政府财税政策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J];商业研究;2011年12期

3 阳立高;廖进中;杨沿平;;汽车产业R&D投入与自主创新能力实证研究[J];汽车工业研究;2010年10期

4 叶子荣;贾宪洲;;金融支持促进了中国的自主创新吗[J];财经科学;2011年03期

5 师萍;韩先锋;;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趋同分析[J];财经科学;2011年06期

6 吉生保;周小柯;;中国医药制造业研发效率研究——基于HMB生产率指数的经验证据[J];财经论丛;2010年06期

7 张秀武;胡日东;;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驱动力分析——基于产业集群的视角[J];财经研究;2008年04期

8 贺京同;高林;;企业所有权、创新激励政策及其效果研究[J];财经研究;2012年03期

9 田园;;重庆与上海工业投资结构比较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滕玉华;;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能源强度——基于中国地区工业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杰英;;北京市科技创新融资渠道效果的实证分析[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2 潘雄锋;史晓辉;王蒙;;我国科技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效应研究——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分析[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林承亮;许为民;;技术外部性下创新补贴最优方式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同斌;杨彬;高铁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中外资与内资企业间双向动态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兼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5 吴志娟;肖虹;;新所得税法激励了R&D投资吗?——基于实物期权的数值分析[A];当代会计评论(第2卷第2期)[C];2010年

6 徐伟民;;第四十章 政府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专利产出的影响及其门槛效应——来自上海的微观实证分析[A];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企业发展: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9~2010)[C];2009年

7 马乐;孙丽文;;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化系统协调性分析——以河北省为例[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朱承亮;师萍;安立仁;;人力资本及其结构与研发创新效率——基于SFA模型的检验[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9 李辉;朱承亮;岳宏志;;我国R&D经费配置效率与行业差异[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10 赵立雨;;基于SFA的区域R&D效率的空间相关性研究[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晔;中国高校专利产出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邓路;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余冬筠;区域创新的效率及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张金胜;中国政府财政科技投入适度规模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王天骄;FDI对中国内资汽车产业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徐光瑞;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周艳梅;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工业结构升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陈栋;自主创新与中国工业结构升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周莹;中国汽车产业创新政策体系及其系统失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林海波;中国财政科技投入效率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哲丽;FDI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恩普;高技术产业R&D投入对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陈星;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小芬;高技术产业出口对其行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成;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魏平;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R&D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李兆庭;山东省地区工业知识生产技术效率测算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8 任栋;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政府对企业R&D支出激励模型与实证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9 余晴瑶;我国高新技术企业R&D支出的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韩先锋;中国R&D创新技术效率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梁琦;R&D储存与发展中国家策略[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年09期

2 朱平芳,刘弘,姜国麟;对上海高新技术产业专利产出等问题的思考[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狄煌;;提高生产率是促进小企业工资增长的关键[J];中国劳动;2013年11期

2 鲁开垠;;服务生产率:一个亟待开发的经济研究领域[J];经济纵横;1990年12期

3 冯海发;;中国农业总要素生产率变动趋势及增长模式[J];经济研究;1990年05期

4 张德霖;中国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分析[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91年05期

5 李京文;郑玉歆;;改革与中国生产率的国际研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2年10期

6 许昌平;方涛;;生产率差异和企业进入退出[J];生产力研究;2014年04期

7 金钰;;服务业生产率零增长之谜[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22期

8 肖光恩;刘秋慧;;湖北省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及其分析?——基于1978-2007年的统计数据[J];长江论坛;2009年05期

9 霍杰;;服务业自由化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商业研究;2012年08期

10 王业斌;陈鹏;;广西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1978-2010[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觅;余淼杰;;企业出口前研发投入、出口及生产率进步——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1期[C];2011年

2 孟令杰;顾焕章;;中国农业总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及其构成分析[A];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思路与对策——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施晓丽;石爱虎;;福建省中心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演变及分解[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陈星星;;中国经济增长中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的测度及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4卷)[C];2013年

5 王玲;涂勤;;中国制造业外资生产率溢出的条件性研究[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1期[C];2007年

6 刘振娥;单传宝;;我国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成因分析——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第五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李晓萍;;异质性企业空间选择与地区生产率差距: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8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9 韩中;;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收敛性分析——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实证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10 石海平;;石景山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实证研究[A];北京市第十六次统计科学研讨会获奖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Martin S. Feldstein邋实习生 白杰;收入,生产率,哪个增长快?[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2 本报首席记者 任荃 实习生 赵方宇;绿色GDP时代,请精算“碳生产率”[N];文汇报;2009年

3 程海东;全球生产率增速:东风压倒西风[N];中国贸易报;2006年

4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嵇尚洲;立足于提高生产率水平推进城镇化[N];人民日报;2014年

5 ;中国经济再十年[N];解放日报;2011年

6 张军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樊纲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主任);展望激流涌动的亚洲经济[N];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 张军;中国经济再十年[N];经济观察报;2011年

8 徐翼;中国步入发达经济体还有距离[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9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系,,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郑江淮;中国的比较优势哪里来?[N];中国经营报;2008年

10 ;中国竞争力提升之本[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周天欢;产业生产率与国际竞争优势的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2 刘丹鹭;中国服务业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3 黄苹;基于溢出源视角的R&D溢出对生产率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饶敏;高校高绩效工作系统及其对研究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5 田敏;生产率与企业出口行为[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6 石慧;中国省际间农业生产率差异及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7 孙大文;我国教育生产率及其增长方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薛莲;服务外包:制度环境与生产率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9 罗国亮;中国食品加工业增长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志文;服务生产率的测量与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孟薇;服务生产率视角下信息化水平测度体系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3 王海涛;我国服务企业服务生产率研究[D];天津商学院;2006年

4 瞿f3峰;服务业生产率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5 熊瑞祥;干中学与中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D];湘潭大学;2012年

6 余嘉佳;中国分行业碳生产率的动态变迁及影响因素分析[D];湖南大学;2014年

7 李程;生产性服务业FDI生产率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8 张进;我国施工劳动生产率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一力;生产率冲击对中国经常项目的影响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3年

10 雒颖娜;东、中、西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959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5959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e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