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基于LEAP-Power模型的电力产业碳减排政策情景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7 04:26

  本文选题:LEAP-Power模型 切入点:电力产业 出处:《预测》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电力产业碳排放具有典型的外部性特征,减排必需依靠政策的积极引导和约束。本文首先依托LEAP软件构建了LEAP-Power模型对中国电力产业节能减排政策进行模拟,该模型设置了四种减排政策情景:基准情景、节能政策情景、气候政策情景以及综合政策情景,在分别对四种情景下中国2010~2050年电力产业能源需求和碳排放量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对不同减排政策的实际效果进行了比较和评价。结论显示,根据碳减排效果从高到低对四种政策情景依次进行排序的结果是:综合政策情景节能政策情景气候政策情景基准情景,其中清洁能源替代燃煤发电、提高燃煤机组技术效率及实施CCS技术的相关政策减排效果最为明显,电力需求侧管理政策的减排潜力相对有限。
[Abstract]:The carbon emission of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has the typical externality characteristic, the emission reduction must depend on the active guidance and the restriction of the policy. Firstly, this paper builds the LEAP-Power model based on the LEAP software to simulate the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policy of China's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The model sets up four emission reduction policy scenarios: benchmark scenario, energy-saving policy scenario, climate policy scenario and integrated policy scenario. Based on the prediction of energy demand and carbon emissions of China's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from 2010 to 2050, four scenarios are proposed. The actual effects of different emission reduction policies are compared and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effect from high to low, the results of the four policy scenarios are as follows: comprehensive policy scenarios, energy-saving policy scenarios, climate policy scenarios, in which clean energy is a substitute for coal-fired power generation. The most obvious effect is to improve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coal-fired units and implement the CCS technology, and the potential of emission reduction of the power demand-side management policy is relatively limited.
【作者单位】: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系;
【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HB13JJ034) 河北省软科学科技计划资助项目(14454215D) 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研究资助项目
【分类号】:F426.61;F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常征;潘克西;;基于LEAP模型的上海长期能源消耗及碳排放分析[J];当代财经;2014年01期

2 高鹏飞,陈文颖;碳税与碳排放[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10期

3 张颖;王灿;王克;陈吉宁;;基于LEAP的中国电力行业CO_2排放情景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4 黄建;;基于LEAP的中国电力需求情景及其不确定性分析[J];资源科学;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秀;吴开亚;刘晓薇;朱勤;;碳减排经济手段及其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4期

2 白皓;马扬;王刚;苍大强;张鑫;;钢铁企业基于能耗指标分解模型的情景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3 张志仁;中国能源税制改革的趋势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4年01期

4 朱斌;王启明;;我国环境税改革方案与路径选择的经济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8期

5 李岩岩;赵湘莲;;我国开征碳税的税率问题研究——以石化塑胶行业为例[J];财经论丛;2011年01期

6 张明喜;;我国开征碳税的CGE模拟与碳税法条文设计[J];财贸经济;2010年03期

7 ;CGE Simulation for Levying Carbon Tax in China and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of Levying Carbon Tax[J];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1年02期

8 崔景华;;碳税制度效应研究评述[J];当代经济研究;2011年03期

9 李大成;;对我国开征碳税的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06期

10 张景华;;碳税的社会福利效应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周健;崔胜辉;林剑艺;;厦门市能源需求及温室气体排放的情景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2 王磊;;浅析碳税、碳交易与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3 刘惠荣;杨凡;;《京都议定书》对我国碳税制度的影响[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4 耿伟;徐双双;;碳税、碳排放权与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研究[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5 杨琳;姚云飞;张贤;张九天;;基于CGE模型的碳交易机制技术效应和减排效应研究[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专刊——2014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俞萍萍;激励政策下发电企业可再生能源战略投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3 易经纬;广东电力低碳转型研究:路径、政策和价值[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闫云凤;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孙宁;气候变化对制造业的经济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7 欧阳澍;基于低碳发展的我国环境制度架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刘婧;基于强度减排的我国碳交易市场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郭正权;基于CGE模型的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政策模拟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10 肖皓;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燃油税征收的动态一般均衡分析与政策优化[D];湖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姗姗;河南省电力行业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2 张莉莉;化学工业节能减排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韩啸;清洁发展机制的中外经济合作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姜卓青;欧盟发展低碳经济对中国的启示[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王春晶;基于低碳排放的洁净煤发电技术评价模型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10年

6 鄢敏;碳排放规制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钟钦才;基于气候变化的我国碳税法律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陆瑶;基于LEAP模型的物流行业碳减排潜力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国方媛;北京能源需求及环境综合模型研究与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10 李雪野;基于低碳及空箱调租的集装箱海运网络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玉莹;;中国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可持续增长[J];当代财经;2010年02期

2 吕伟业,汤蕴琳,方正;中国火电结构优化和技术升级研究概论[J];电力建设;2002年11期

3 吴敬琏;;中国应当走一条什么样的工业化道路?[J];管理世界;2006年08期

4 巴曙松;吴大义;;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基于二氧化碳减排成本视角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06期

5 林伯强;结构变化、效率改进与能源需求预测——以中国电力行业为例[J];经济研究;2003年05期

6 陈诗一;;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J];经济研究;2009年04期

7 陈诗一;;节能减排与中国工业的双赢发展:2009—2049[J];经济研究;2010年03期

8 王灿;陈吉宁;邹骥;;基于CGE模型的CO_2减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2期

9 张颖;王灿;王克;陈吉宁;;基于LEAP的中国电力行业CO_2排放情景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刘嘉;陈文颖;刘德顺;;中国能源服务需求预测模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N];中国人口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常征;基于能源利用的碳脉分析[D];复旦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单东;电荒的根本出路在于电力产业的民营化[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2 杨磊,徐玲玲;中国电力产业组织结构演进的动因分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李凯;王秋菲;;激励性规制理论与实践及对我国电力产业改革的启示[J];预测;2005年06期

4 张晓春,于然;世界电力产业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的启示——研究电力产业自然垄断、竞争和管制的重要意义[J];生产力研究;2005年02期

5 常青;张兴军;;电力产业的政府管制相关问题分析[J];吉林电力;2006年03期

6 杨宽欣;;论我国电力产业发展的战略抉择[J];商场现代化;2006年17期

7 韩金山;谭忠富;何永秀;刘严;;中国宏观经济波动对电力产业传导关系研究[J];中国电力;2006年04期

8 于明;王学东;;中国电力产业管制改革中的制度兼容性[J];科学大众;2006年08期

9 杜国亮;谢景星;;激励性设计对中国电力产业的启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03期

10 谈传生;;基于政府管制的我国电力产业价格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从全球视野看中国电力产业发展[A];《电站信息》2013年第05期[C];2013年

2 ;电监会:十二五期间电力产业将面临四大任务[A];《电站信息》2012年第1期[C];2012年

3 杨凤;朱琳娜;;电力产业市场准入的政府监管模式分析——英国的经验与中国的选择[A];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李韶秋;徐进;;关于发展电力产业投资基金的探讨[A];会计理论研究——湖北省会计学会1996—2002年优秀会计论文集[C];2002年

5 邢鸿飞;;政府规制中的公共利益研究:以美国电力产业为例证[A];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杜立民;史晋川;;我国电力产业“厂网分开”改革的绩效评估[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诗泉邋通讯员 王美洲;上半年电力产业上缴税金1.1亿[N];恩施日报;2008年

2 赵森 孙浩然;重能集团加快发展电力产业[N];中国煤炭报;2009年

3 天天;升级改造有利俄电力产业减轻负荷[N];远东经贸导报;2010年

4 记者 武利;成都电力产业促进会成立[N];西南电力报;2009年

5 中共山丹县委书记 陈义 山丹县人民政府县长 王兵;为电力产业升级创造良好环境[N];甘肃日报;2001年

6 山丹县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柏林;把电力产业做强做大[N];甘肃日报;2001年

7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副主席 王野平;从全球视野看中国电力产业发展[N];中国电力报;2013年

8 记者 张庆如 通讯员 李敏;一季度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全省第二[N];益阳日报;2013年

9 驻张家港首席记者 王乐飞;百亿级智能电力产业园“胎动”港城[N];苏州日报;2014年

10 国家电监会华中监管局 叶春;电力产业的风险监管[N];中国电力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红;我国电力产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对策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2 朱晓艳;我国电力产业管制治理结构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杨淑云;中国电力产业行政垄断及其效率影响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4 许洁;转轨期中国电力产业规制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5 谢洪军;市场化进程中中国电力产业绩效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6 于彬;中俄电力产业政府规制改革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7 韩金山;中国电力产业经济稳定性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8 付强;制度、增长机制与电力产业竞争政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韩绪望;中国电力产业规制与竞争[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孙建国;电力产业管制体制演变的国际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慧杰;我国电力产业环境监管的经济手段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湘蓉;电力产业政府管制体制变迁及改革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田江新;中国电力产业的创新和升级[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4 巴韦;中国电力产业政府规制及其效果的实证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5 李宝婧;基于规制与竞争的我国电力产业运营模式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6 徐涛;电力产业规制政策的演变及经验教训[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7 苏浩;中国电力产业政府规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8 祁帅;我国电力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桂涛;中国电力产业政府规制改革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王后根;中国电力产业规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6231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6231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3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