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和计算机使用的生产率效应
本文选题:信息化 + 计算机使用 ; 参考:《工业技术经济》2015年07期
【摘要】:在工业化和信息化趋于深化融合的时代,关注工业企业信息化和计算机使用效率的问题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提供的大样本制造业企业数据,研究了信息化和计算机使用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为了控制企业的异质性、模型的内生性和样本自选择问题,本文逐步采用了横截面数据模型、平衡面板数据差分模型和Heckman选择模型,得出中国的制造业企业不存在"计算机生产率悖论",信息化和计算机使用能够显著推动企业生产率的提高。诱导资本投资信息技术,激励企业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竞争力,将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驱动力。
[Abstract]:In the era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informatiza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s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and computer efficiency.In this paper, the influence of informatization and computer usage on enterprise productivity is studied by using the large sample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data provided by China Industrial Enterprise Database.In order to control 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enterprise, the endogeneity of the model and the problem of sample self-selection, this paper adopts the cross-section data model, the balance panel data difference model and the Heckman selection model step by step.It is concluded that there is no "computer productivity paradox" in Chines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nd informatization and computer use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productivity of enterprises.Inducing capital investment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ncouraging enterprises to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enhance competitiveness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to improve labor productivity and promote sustained economic growth.
【作者单位】: 南京财经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分工与创新:发展经济学的马克思主义复兴”(项目编号:14FJL006)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3EYD032) 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项目(项目编号:PAPD)
【分类号】:F425;F27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汪斌,余冬筠;中国信息化的经济结构效应分析——基于计量模型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7期
2 徐升华,毛小兵;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08期
3 闫海洲;;要素投入、技术外溢与信息化的生产率效应[J];上海经济研究;2012年04期
4 常亚青;宋来;;R&D与信息化投资对IT企业效率和生产率的影响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7期
5 邵宇开;王浣尘;曾赛星;;区域信息化与劳动生产率相关关系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6年02期
6 邢春冰;李春顶;;技术进步、计算机使用与劳动收入占比——来自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证据[J];金融研究;2013年12期
7 孙琳琳;郑海涛;任若恩;;信息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世界经济;2012年02期
8 徐瑾;;地区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统计研究;2010年05期
9 汪淼军;张维迎;周黎安;;企业信息化投资的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浙江企业的经验证据[J];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小雨;曾克峰;刘超;于吉涛;;农业产业化在城镇化进程中的驱动力分析——以河南省漯河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2 王宏伟;;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T industry's impacts on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J];China Economist;2010年02期
3 何伟;夏莘栋;;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综述[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李立志;;信息化视角下的中原经济崛起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年02期
5 张波;;经济增长理论对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几点启示[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01期
6 郭敏;;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测度与分析[J];科技和产业;2008年05期
7 郭敏;梁开弟;程小荣;;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贡献差异性的实证分析[J];科技和产业;2009年08期
8 李太杰;;论中国新农村信息化管理问题研究的思辨境界[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张新立;田野;;中国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吴伟萍;;信息化推动产业转型:作用机制与实证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马成文;张敏;;信息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9卷)[C];2008年
2 张跃胜;;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和溢出效应——基于两部门模型的实证检验[A];2013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晓云;信息技术融合及其对组织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陈亮;信息化对工业化的推动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杨文宇;信息利益论[D];复旦大学;2010年
4 张亚坤;航空公司持续创新导向的SOA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5 吴建业;企业资源环境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中国起重行业的实证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6 杨章贤;信息时代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响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小红;电子商务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评价与控制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8 何伟;中国工业行业信息化水平和效率差异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陆小斌;中国民营企业初始产权的合约分析与制度重构[D];复旦大学;2006年
10 张安;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路;信息技术促进经济增长机理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2 方U,
本文编号:17357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735746.html